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接度理论研究应用到城市生态用地格局研究中,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2011—2020年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科学识别研究区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构建基于三者关系结构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生态源形状指数、生态源度数或生态节点度数以及各类景观廊道的γ、、α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空间网络连接度进行评价,利用自然裂点法对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进行分级,系统地分析其空间上连接度的强弱分布情况及作用。评价结果显示,各类生态源地形状简单化,各类生态源中均存在没有生态廊道连接的现象,生态廊道连接度强弱呈现不均衡分布;对于一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其与外界联系较密切,应保护好现有发展态势;对于二、三级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并确定相关控制指标,加强城市生态景观空间连接度,最终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内部整体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城市均在雨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问题,造成了人员财产损失,对城市品质和形象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从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发展影响的视角,尤其是从城市市政工程和水系系统规划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探讨了低冲击负荷影响开发、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工程专项和其他专业规划与城市内涝问题的关系;初步展望了城市内涝防治规划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技术方法;提出应在下一阶段城市化进程中,利用城市发展转型与重构的契机,采取若干具有建设性的规划、工程和管理措施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3.
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加剧了生态廊道的环境承载和控制压力,目前人们在理论上是高度认同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但是在具体的城市开发实践过程中又往往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就其实质上来讲,城市的生态廊道的建设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对城市带土地进行利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问题展开了博弈.立足于此,文章进一步引入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现状博弈存在的问题,将其概括为博弈各方地位不平等、封闭零和博弈导致冲突加剧、博弈规则缺失导致非合作均衡状态三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及相应的措施、管理方法,以期引导城市生态廊道问题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再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土壤污染问题,而目前的解决方法很难真正落地。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类型和特点,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现有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尝试结合合适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增加污染土壤监控指标,完善控规指标体系土地使用中的环境容量控制内容,在城市污染地块再开发前用城市规划的方法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以期为未来建立在污染土壤检测基础上的更科学的城市规划做铺垫,实现城市污染地块安全、可持续开发的绿色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伴随着我国缺水干旱的同时,个别城市内涝情况频发,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然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相关的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在面临城市排水管网负荷过大、旧有排水标准与海绵城市理论相悖、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居住区推广难等问题时,相关的研究并不完善。文章针对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下低影响开发技术策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来缓解城市当中出现的内涝等水环境问题,为今后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绿色廊道网络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城市内涝频发但灾害防控措施单一而薄弱的问题,通过应用城市内涝规划防控新理论,结合降雨情景模拟技术和实际案例,提出了利用精细模型开展城市内涝规划防控的新思路。不仅探索了对内涝成因、内涝应对现状以及规划防涝效能的甄别、评估技术,验证了精细模型与规划防涝结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也为城市雨涝系统中源头控制措施、排水措施及防涝措施的高效衔接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关于北京城市排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很难支撑因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下垫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城市内涝。本文分析了造成北京中心城内涝的原因,阐述了政府在加大力度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排除设施的同时,需将重点放到雨水源头控制、利用和建设城市蓄滞洪区建设上来。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的系统建设,才能使雨水在源头得以控制、在雨水管道中正常排放、在尾闾进行蓄滞,真正起到提高城市排涝标准,确保城市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土地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城市滨水地区土地利用现存问题及更新改造的动力因素,结合宁波市甬江东岸旧工业区改造规划,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土地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选择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以及制定土地开发控制和引导法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邓晓斌 《价值工程》2019,38(23):104-105
从气候等自然因素、城市过度开发、排水设施设计及管理、应急宣传等多角度对城市内涝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内涝通过成立专职管理部门效仿消防管理、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并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推进新技术新理念的研发、建立雨洪管理系统适时推进防洪保险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影响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空气质量恶化现象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探索城市扩张与空气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成为热点话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空气质量与城市形态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城市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探索性城市形态指标研究进行了梳理。现有文献表达了以下观点:(1)不同城市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空气污染排放,工业、能源、居住污染排放可以通过规模类形态指标测度,交通污染排放可以通过密度类、形状类、功能结构类城市形态指标测度;(2)通过优化建筑形态、强度、布局,以及构建城市通风廊道有助于降低城市微气候带来的空气污染物堆积;(3)使城市形态更加紧凑,禁止低密度开发,能减轻热岛效应,减少交通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最后对我国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徐丹 《科技与企业》2014,(4):123-12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各种城市问题也随之凸显,其中城市内涝成为城市化发展中最难治理的一大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并对排水规划的发展进行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城市内涝城市内涝灾害的现状与成因进行分析,并在基础上提出城市排水规划发展趋势及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发布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为某础,从廊坊市特殊区位、城市定位、经济发展走势出发,深入分析廊坊市城镇工业用途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提出了符合廊坊实际的新思路、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扩张迅速,雾霾、热岛效应等气候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不合理的高层建筑布局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气候环境质量。在分析西安市风环境和高层建筑现状布局的基础上,以曲江新区为例,通过不同图像的叠加,分析了风环境和高层建筑区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这几个重要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明确了西安市高层建筑区布局现状在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风环境改善的西安市高层建筑区布局规划策略:首先合理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并控制廊道中高层建筑高度;其次营建合理的高层建筑空间布局形态;再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区的建筑密度;最后要合理管控主城区内绿地和水体周边高层建筑布局。  相似文献   

15.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地产》2008,(10):58-58
2008年1月31日,国家国土资源部发放了最新的土地开发政策。国土资源部通知要求.编制工业项目供地文件时,必须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要求及相关违约责任。不符合《控制指标》要求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核减。土地投资方面,在2004年颁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活动全面开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迅速增加,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用地结构失序问题。展望“十四五”的新格局,要全力发展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可以通过用地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将闲置低效用地转化为综合集聚产业区,助力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用地开发供应。基于此,文章以现行环境概况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现行用地环境下用地开发供应策略,包括盘活现有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节约集约用地开发,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城市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8.
城市滨河区空间形态对近地面通风影响机制及规划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童  陈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37-中插42,中插48
城市滨河区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受到河流自身形态及上风向滨河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河流上风岸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均是影响滨河区域近地面风环境的空间形态指标.河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河流廊道的宽度也显著影响了滨河区近地面风环境.在滨河区规划中,需依据河流走向及宽度,将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控制段落,并将上风岸依据其与河流的距离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通过在不同段落及控制区内调整空间形态指标,能够实现对不同微气候改善需求的滨河区的风环境针对性优化.为滨河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国际城市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估和适应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城市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估、提高排水系统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基础上,介绍了脆弱性评估的概念和方法;对国内外城市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并分析其局限性;在借鉴发达国家提升城市排水防涝适应性对策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房地产开发迅猛,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泡沫的涌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和能效提升给建筑部门指明了发展方向,有效地实施供给侧改革是建筑部门一项重要工作。拟通过开展去库存及建筑总量控制对三四线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为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站在建筑部门宏观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分析总结了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梳理了中国建筑总量、库存量及建筑领域能源消耗量总体情况,论述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行建筑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三四线城市特点及数据可获得性,选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及量化指标,运用岭回归方法,以6个城市的数据为例进行三四线城市建筑总量控制、去库存政策对城市能耗影响效果的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彼此间关系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