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窗理论 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这样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放在某市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停在杂乱的贫民街区。他把停在贫民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于是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在此项实验的基础上,美国预防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  相似文献   

2.
“破窗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B车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3.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B车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4.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B车搞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5.
"破窗理论"的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6.
破窗理论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  相似文献   

7.
一、“破窗理论”的提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一个相对杂乱的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相似文献   

8.
财务管理中“破窗”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这样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现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脏乱的街区。停在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而放在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间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  相似文献   

10.
破窗理论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这样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放在某市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停在杂乱的贫民街区。他把停在贫民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  相似文献   

11.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做了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放在环境良好的社区,一辆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对停放在相对杂乱街区的那辆,他摘掉了车牌,并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车就被偷走了。而停放在环境良好社区的那辆,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2.
破窗现象是人事管理工作失序的萌芽 美国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试验,即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街道。把停在杂乱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去;而停在中产区的 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于是他把车窗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过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一块窗户玻璃,而又没有及时修复,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把这个理论运用到我们人事管理工作中,它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破窗理论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  相似文献   

14.
<正>"破窗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凯琳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最终造成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的局面,"破窗效应"由此发生。"破窗理论"揭示了一个朴素而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和诱导性,  相似文献   

15.
破窗理论     
《财务与会计》2008,(1):32-32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公众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巾巴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破窗的联想     
一幢居民大楼的一扇玻璃窗被打碎,如果得不到及时修理,就是一个信号:说明没人关心玻璃是否完好,于是就会有更多的玻璃被打碎——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将其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扇被砸的玻璃窗可能是产品质量出现的新问题;日益扩张的销售渠道难以得到控制与管理;流动资金大都压在进料、生产上,企业面临现金流缺口等等。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高度警觉最先破碎或可能破碎的玻璃窗,从而将一系列对企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呢?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文化》2010,(3):62-65
有人提出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说明,团队管理需要一定的约束力,对于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一些不良风气就会滋生、蔓延且繁荣。团队需要的是整体的行动力,销售力,目标完成率等等,所以必须整合个体差异性,制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团队公约,使员工做到自觉用团队纪律约束自己。这种团队公约能够充分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意志,从而有效开展团队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驭光的魔力     
从手机到汽车,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让光羿的产品发生了质的变化走进光羿科技深圳总部办公室,能看到四扇随光而变的玻璃,光照较暗时,它是透明的,室外光照过强时,它的颜色则会逐渐变深,呈现蓝色状态。这扇蓝色玻璃,是光羿科技早期研发的实验产品。何嘉智的工位,紧挨着这扇玻璃。作为联合创始人,何嘉智有独立的办公室,但为了方便交流,有时他也会在这工作片刻。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笑话生动地说明了中日驾车者的区别:在一个有100个车位的停车场中,如果美国人停车只能停80辆,因为他们的车太大;日本人却能停110辆,因为他们会利用空间;换了中国人只能停两辆——一个堵在进口,一个堵在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