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数字经济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环境三个维度衡量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聚集三个层面定量评价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会对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数字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布局,提高了服务业聚集水平,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绿色创新效能和吸引劳动力流入两大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为此,应当加快数字化转型,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绿色创新效能。  相似文献   

2.
一、数字经济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状出发,研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要素共享、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三方面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制,最后从政策设计、创新研发、区域协同发展角度提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同步趋缓,亟须激发经济潜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数字转型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具有显著的数字经济特征,可以有效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从数字新基建的内涵、新基建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新基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和新基建机遇下产业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通过新基建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建议,以期为疫情冲击下,提振我国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与数字金融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在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服务载体,并渗透到产业与企业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检验制造业升级对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升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三者间关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分析数字科技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机制。以长江经济带44个城市为样本,利用熵权法测算其数字科技发展水平,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2004-2019年样本城市数字科技驱动转型升级情况。结果表明:数字科技与经济转型升级存在发展惯性,且数字科技是影响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其驱动作用具有一定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游城市具有稳定的促进作用,对上游、下游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未显现,短期内甚至产生抑制效应。为提升数字科技发展水平、发挥其驱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要继续深化数字产业化、强化产业数字化、优化人才战略体系、细化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钱鸣  毛平 《当代经济》2017,(35):100-101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日益深度融合,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和产业生态.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须深刻认识产业环境的这些变化,才能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把握发展机遇.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的变革以及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辽宁省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大省,"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制造模式,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分析发展智能制造的突出问题、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关键任务点,认为应首先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和标准化体系,"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依据标准化的技术层级个性化迭代同步推进;其次建成省内优势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典型工程,在代表性制造行业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办法;同时构建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1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其逐步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互联网+制造业",引发了制造业资源配置新方式,驱动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给我国制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从分析"互联网+制造业"产生的背景等概念出发,分析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雪蕾  左丽  刘正  刘真真 《经济师》2023,(7):116-117+120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湖南省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在面临着内外激励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现有的在数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突破口,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晗 《江南论坛》2023,(5):24-28
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截至2021年底,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5%左右,位居全国前列。但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资源要素保障不足、产业配套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仍然存在。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经济发展底座,江苏应以制造业优势为基础、以补短板为突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持续提升竞争力,撬动产业转型发展新优势,使数字经济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代表区域,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切换、经济增速换档进程密切相关。基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论文从保障支撑、绿色生态、品质品牌、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6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个区域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呈现出从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发展态势;从单一维度表现看,除了江苏在六大维度上发展相对均衡,其他省份在各维度上的测度结果呈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再次验证了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强国富民梦实现的重要一环,更是安徽省实现产业转移,经济腾飞的关键点,探索制造业发展新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将发展制造业作为安徽省的战略重点.安徽省已初步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业现代化建设.本文基于安徽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互联网的视角研究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嵌入、影响和助推作用,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可以总结出其具体路径。选取1985-2017年中国年度数据和1960-2017年美国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广义和狭义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之间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可以得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即拓展并细化产业转型升级维度;注重不同产业间的配比,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配比;重视并确立制造业的根本地位;提升我国经济外向型程度。  相似文献   

19.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总会催发经济结构转型、 升级,这也给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机遇.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使了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伴随着人工智能、 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成熟,人类社会也将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下半叶,共享经济将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 升级,而共享经济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同时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宏观条件下具备发展共享经济的有利条件.因此,大力发展我国共享经济,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驱动力量,识别其演化特点及内在机理,关系到制造业发展驱动方式的转变和国家战略的实现。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参与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条件下,“互联网+”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度化和合理化进行转型升级;分区域比较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