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劳动仲裁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有效救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我国立法状况和司法实践看,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规定极不完善,不利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禁止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禁止就业歧视立法是对劳动者就业平等和职业发展全部过程的法律规范。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向度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表现为以就业权(工作权)为主导,以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劳动福利权、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团结权)、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权利维护。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债会发生概括转移,即由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该概括移转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需要履行保护劳动者的程序,如:通知劳动者并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享有知情权、磋商权、异议权、解除权等各项权利.劳动关系之债依法概括移转后,劳动者可向承继劳动关系之债的新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与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往往会导致劳动关系之债的概括移转.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德国调整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非常完善,通过不同的立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加以保障。个别劳动关系纠纷的解决机构主要是劳动法院,独立的劳动审判机制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由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近年大量增加以及这类劳动争议所显示出的特定性质,我国应按照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的指导目标,完善相应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制度,并从根本上规范外国人的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立法未明确退休返聘关系的法律性质,各地对此规定不一,司法实践中退休返聘关系往往被视为民事雇佣关系加以调整,不能适用劳动法,导致退休返聘者权益保障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法律应明确承认退休返聘人员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并通过专门立法保障其平等的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8.
职业病危害是劳动者就业面临的常见职业风险,有关法律法规在保护劳动者防范职业病危害和享受职业病待遇以及保障职业病患者就业权等方面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规定。本文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出当前我国劳动者在职业病危害方面的八项主要法律权利。对职业危害的知情权《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阐述了本法的立法宗旨,该法在"单向保护"和"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到用人单位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利益之间的合理平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同时也赋予其管理自主权.通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制定的旨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的规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种协议,劳动者加入到用人单位,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一定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分配劳动者工作岗位,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是  相似文献   

11.
1《劳动合同法》修订,同工同酬有了新释义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新法还界  相似文献   

12.
李森  张丽 《民营科技》2010,(11):124-124,3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带来保障,能减少和防止劳动争议,现对劳动合同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作出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未按法定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都承认劳动关系存在,并相互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状态。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由于片面夸大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实践中至使不少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应有的保护,并因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此急需从立法、执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以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由于立法、执法和劳动者自身素质等原因,造成目前我国劳动合同争议的大量存在。本文将对《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思考,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管辖问题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进入法律救济的前提,直接涉及到劳动关系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程度,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规对于劳动争议管辖的规定没有体现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尤其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管辖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蒋险峰 《活力》2012,(19):87-8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劳动者报酬增长缓慢、劳动者权益需要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要让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出劳动者"体面劳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面劳动"(decentwork)一词由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首次提出,主要内容是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2012年2月,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也把"体面劳动"纳入其中,强调"职工体面劳动的实现水平和发展状况是衡量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在制订过程中,对其立法宗旨问题的争议一直伴随着整个立法的始终.虽然其规定"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其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倾向依然.对于企业来讲,唯一需要做的是树立良好心态、拿出应有的勇气,在法律的前提下,做到企业风险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阎付克 《人力资源》2007,(5X):70-71
休息、休假权不仅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休息、休假屡屡发生纠纷,从而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很多问题产生于某些用人单位因法制观念不强而违反了法律规定。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观念,切实保障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本期邀请到知名的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阎付克律师给大家就如何面对休息、休假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目的和宗旨,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针对目前社会上个别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重点加强了对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自主择业权、劳动报酬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了社会法在平衡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法律上劳动者的概念是一个法律主体的概念。劳动者作为法律主体享有权利和义务。从全世界看来,法域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法域的立法宗旨不同,因此法域中包含的劳动者的含义和内容也就不同。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准确含义,依据相关法律,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定义为以下几种:第一,《宪法》的序言部分依据阶级属性把劳动者放在了剥削阶级的对立面上,作为一个被剥削阶级的群体存在;第二,《宪法》条文依据劳动能力把劳动者具体细分为城镇劳动者、农业劳动者和就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