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采访一位服装设计师出身的服装连锁店老板时,她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为了卖服装而卖服装,生意永远不会做大。依据这个做生意的原则,她教导加腽店主的理论就是:我们做的是服饰文化,就是要让在北京的女人更有女人味!  相似文献   

2.
今年33岁的汪涵出生在辽宁盘锦市。因为家境不好,她卖过书报、贩过服装、做过保姆、开过杂货店,辛酸苦辣的创业滋味让她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3.
张美娟,山东烟台人。原来是一家化工厂的职工,由于没有任何技能,下岗之后就尝试着去做各种小生意:卖服装、卖化妆品、倒卖水果蔬菜等。辛辛苦苦忙碌了两年,利润寥寥无几,生活并没有多大改观。无奈之下,张美娟只好去给一个老人做饮食保姆。饮食保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做饭,这比其他的保姆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暖冬天气让不少服装老板感叹冬衣难卖的同时,不得不再为库存积压发愁。随着库存增多,应运而生一批做服装"库存代理"的商家,其可观的利润空间令这一领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来暖冬天气让不少服装老板感叹冬衣难卖的同时,不得不再为库存积压发愁。随着库存增多,应运而生一批做服装“库存代理”的商家,其可观的利润空间令这一领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她小打小闹,在闹市区卖起了茶水;20多年后,她在全国拥有了40余家茶庄,遍布长沙、西安、深圳、上海、香港等地,就连新加坡也留下了她成功的足迹。她就是孟乔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创业路!14岁时,她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为了能让自己有口饭吃,她在小镇上置了张小桌,卖起了一毛  相似文献   

7.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卖衣服没想让蜀绣抢了风头,四川女孩凭借蜀绣闯入韩国,用她的聪明和智慧赚赢得财富……开时装店。可出人意料的是,尽管看衣服的女性很多,但真正掏钱买的却很少。在韩国人眼里,物美价廉的中国服装几乎成了“地摊货”。不过,衣服虽然卖不动,不少人  相似文献   

8.
张丽是新加坡某街道GOGO日化精品店的老板,她当初开店的理由很简单: 2004年留学毕业,她看中几款护肤用品,要带给国内的亲朋好友,想让售货小姐打折,但无论她怎么讲,人家就是不领情,她一气之下便在这家店的对面,开起了名为GOGO的日化店。虽是赌气开店,但张丽有一定的生意头脑。在留学期间,她卖过IC卡,开  相似文献   

9.
小商贩川·梅是泰国现任总理川·力派的母亲,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川妈妈。已经85岁的川妈妈,并不因为自己的儿子贵为总理而坐享其成,如今她仍在市场上卖些虾仁、豆腐、豆饼或者面饼之类的食品。她常对人说,儿子当总理,那是儿子有出息,与自己摆摊并不矛盾(见98.2.13《北京青年报》)。堂堂总理的母亲在市场上摆小摊卖食品,在我们的一些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川妈妈的勤劳,只说她的社会职业观。川妈妈的言行表明了这样一种观点: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崇高的,包括在市场上做小买卖的,不然,她怎会对自己摆小摊卖食品而自得其乐?无可置疑,川妈  相似文献   

10.
陈洪龙 《大众商务》2005,(11X):19-19
李红在一家商场给人打工卖服装,看到老板生意兴隆,而自己每月仅能拿到三百元的微薄工资,她想,自己既知道进货渠道,又有丰富的卖场经验,为何不去创业自己做老板呢?经过一番筹备,李红投资万余元在服装市场开了家“小精灵童装专卖店”。  相似文献   

11.
刘稳利是大城县平舒镇一个农家女,高中毕业后在当地劳动服务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行业政策调整而下岗。在寻找出路时,她发现经营服装利润较高,尤其是当地没有一家内衣服装店,遂选择做内衣批发生意。当时好多亲戚朋友都不理解,劝她卖外装赚钱,可刘稳利力排众议,很快租下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门店。创业初非常艰难,当时她的老公在外地打工,粉刷房间,平整地面,订制商品展架,广告布标,这一  相似文献   

12.
黄继毅 《大众商务》2006,(2S):21-21
某儿童服饰专卖店的业务主管小李很着急,他们店的儿童运动服装一向卖得不错,但新开发的儿童卡通服装就是卖得不好。  相似文献   

13.
海风 《大众商务》2007,(9):36-37
●不甘落后,63岁老太要改行 1991年,胡老太太退休了,难以忍受寂寞的她在南昌洪城大市场卖起了发夹.由于待人真诚,胡老太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干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14.
陈桂洋 《大众商务》2004,(12):11-11
1995年,初为人妻的天津武清区张红艳和丈夫新婚旅游去了趟北京。正是这次旅游让细心的张红艳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张红艳看来毫不起眼的草,在北京却是论平方米卖,竟然还卖得那么贵,这给了她不小的震惊。回到家张红艳就吵着要种草,而且是要把家里仅有的6亩地全种上草,这下,种了一辈子地的公公婆婆想不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借鸡生蛋,掘到第一桶金陈孝财,少时家境贫困,中途辍学,靠四处打工补贴家用。他打过零工、贩过土特产、卖过服装,但都没能让他摆脱贫困。但是,他不认命:  相似文献   

16.
一次,做服装生意的彭澧康和妻子去广州进货.他意外地发现广州许多商店都在卖粽叶,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彭澧康心里嘀咕:这不是我们老家山上的粽叶吗?为什么到了广州就能卖到一公斤6元钱?比大白菜还贵!于是,精明的彭澧康服装也不进了,专门对广州的市场进行了10天的调查.很快,彭澧康明白了粽叶为什么比大白菜还贵的原因:原来广东人一年四季都爱吃粽子,各宾馆酒店做蒸菜时,也喜欢将粽叶放在碗底,因为这样蒸出的菜特别香.  相似文献   

17.
一起行走     
"零售原点",就是不断给予我们养分,支撑我们将零售事业做好、做大、做久的根源。回到原点,能让我们尽早走出困境。时光飞逝,去年六月我们在北京举办了2011中国零售论坛——"重塑零售价值"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年8月9日至11日我们在太原再次相聚于2012中国零售论坛——"寻找零售原点"!  相似文献   

18.
小毛求职记     
小毛是我的外甥女,大学毕业后没有马上找工作,而足先自己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室—她的专业是平面设计—以便能快速赚点钱后到北京打拼。这孩子酷爱时尚,一心想在时尚业发展,在时尚业发展当然得到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上海她没有亲人,北京有我。于是我三姐也就是她妈,把她和她的理想一并托付给了我,我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19.
张美娟,山东烟台人。原来是一家化工厂的职工,由于没有任何技能,下岗之后就尝试着去做各种小生意:卖服装、卖化妆品、倒卖水果蔬菜等。辛辛苦苦忙碌了两年,利润寥寥无几,生活并没有多大改观。  相似文献   

20.
莫笑我痴狂,北漂女孩突发奇想网上卖时间 2002年,陈潇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天生追求时尚潮流的她刚开始并没选择所学的服装专业,而是坐进了一家公司的办公室,工作轻闲安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