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和经济的密切联系,让离开语言的经济孤掌难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让外语经济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主要概述外语经济与景德镇经济发展的关系,让两者相互推动,以外语经济为依托发展景德镇经济,反之景德镇经济推促外语经济的前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前行。  相似文献   

2.
对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协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全世界区域一体化经济情况普遍,大多数国家地区参加了区域贸易协议,广泛拥有多边贸易体制。为优化经济环境,提升国际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加速自身发展和良性竞争的必然趋势。中国重视并参与区域一体化这一全球趋势,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质出发,通过模型构建研究我国区域一体化经济现状以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经济合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非农产品产业的集聚,从而引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是,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因此,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仅是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总结并评述了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经历了早期形成、近期发展与最新进展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包括均衡增长论、非均衡增长论、阶段发展论与区域分工合作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包括国家政策层面思想和学术界代表性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实践,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税收政策一体化是一个双向的作用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动税收政策一体化,税收政策的一体化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随着东盟十国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区域内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税收协调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东盟税收政策一体化现状展开论述,总结东盟税收政策一体化过程中差异性,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税收协调提供借鉴意义,并提出我国在应对东盟税收政策一体化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经济、金融、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引发了巨额的资金流动,各地外汇管理部门间业务联系越来越紧密,京津冀地区外汇管理部门应适应形势需要,在符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区域外汇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并以此推动京当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上海合作组织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我国与中亚诸国建立的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在内的全新的战略合作联盟,新疆作为我国与中亚接壤的区域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全新平台有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借势造力,推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税收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加入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重要舞台。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环境还不尽完善,不能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对中国经济形成的挑战。因此,找出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改革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