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WIKI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第二代互联网(web2.0)中发展起来的Wiki技术及其特点,并以高校科研团队为对象,探索了Wiki技术在科研团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带来互联网的变革。单纯页面浏览的Web1.0时代早已发展成为内容更丰富、交互性更强的Web2.0时代,而且交互的手段也变得更为丰富,如BBS、Blog(博客)、Wiki(百科全书)、1M(即时通讯),这些技术手段大大强化了消费者联合和做主的力量。以博客、社区为代表的Web2.0互动产品体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在传播特性上的巨大不同。基于互联网互动的基础特性,社区营销、口碑营销等一些新的营销形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限于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Wiki平台就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社交软件,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这款软件进行交流与互动。本文通过简要介绍Wiki平台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如何将Wiki平台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丹 《中国报业》2009,(6):38-41
微内容聚合的策略分析 微内容,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大批量生产的“宏内容”而言的一个概念,即由分散的、个体的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通俗地说,微内容就是blog、Wiki、Podcast、SNS等网站中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内容。它的制作者涵盖了普通网民与专业的传统媒体工作者,而跨地域、种族、  相似文献   

5.
程国栋 《商》2014,(41):201-201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Web 2.0理念和技术,如Blog,Wiki,RSS,在讲最新知识引入教学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师生之间的全面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Web2.0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技术与服务。在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以运用博客(blog)、简易信息聚合(RSS)、维基(Wiki)、标签(Tag)等技术来完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服务的创新,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剑 《江苏商论》2010,(5):63-64
本文以中国实体小区的网络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投票机制及Web2.0理念中的Wiki模式把真实小区与虚拟社区有效地连结起来,从而解决因网络虚拟性而产生的在开展商业活动时所面对的阻碍,包括信任、物流成本等问题,并从中发展出新的竞争模式,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形成差异化优势,突破盈利单一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软件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源。软件企业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利用过去的经验,重用以前某些相似项目的分析、设计、代码等。维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超文本系统的新技术,维基技术可以帮助软件企业建立知识库。软件企业在局域网基础上应用 Wiki 技术可以辅助组织实现其内部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9.
卢险峰 《现代商业》2011,(18):200-201
Web2.0的出现与发展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契机。本文在介绍Web2.0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Blog、Wiki、RSS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中的具体应用。在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方面,博客主要体现在学科博客、咨询博客和馆用博客上;维基主要应用于辅助参考咨询和建立专题指南等;RSS则体现在信息聚合、信息推送和信息过滤上。  相似文献   

10.
对于Web2.0模式,我国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如Blog,Wiki等的应用模式上面,忽略了大技术趋势下面,整个软件业核心竞争力和运作模式的改变。中国软件业有必要在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中快速找到适合中国软件业的一条发展之路,使中国软件行业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竞争优势。本文从Web2.0的运作模式入手,分析新一轮游戏规则下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够获得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和获取核心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于Web2.0模式,我国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如Blog,Wiki等的应用模式上面,忽略了大技术趋势下面,整个软件业核心竞争力和运作模式的改变.中国软件业有必要在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中快速找到适合中国软件业的一条发展之路,使中国软件行业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竞争优势.本文从Web2.0的运作模式入手,分析新一轮游戏规则下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够获得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和获取核心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大规模协作的秘密是建立一个参与者的客户基数,然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或企业参与到商业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影响世界的趋势一开始都来自于不起眼的角落。10年前,吉米·威尔斯和拉里·桑格尔这两个年轻人创造了人人可以编辑网络知识库的工具软件Wiki;10年后,维基爱好者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体系,原本体现精英群体高贵特权的百科全书编纂,被"人生而有编辑权"轻松颠覆"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对Web2.0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而以“人人参与”和“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维客”(Wiki,也译为“维基”),也已经被很多企业所接受,并成为有效的运营管理工具。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 Group预言,2009年将有50%的公司采用维客这一全新的协同办公产品。然而有一个问题企业一直很难有清晰认识,那就是,如何吸引企业员工来为此类网站做贡献呢?  相似文献   

14.
外刊文摘     
《销售与营销管理》7月封面文章如何让技术驱动销售?技术带给销售的益处貌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显而易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销售能力自动化(SFA)、企业资源计划(ERP)、网络门户、实时沟通系统、电子邮件、留言信箱、手机网络、传真服务器、Wiki页面、即时通讯、PDA、平板电脑以及蓝莓手机等等,作为一位销售人员,如此多的销售科技工具也许会让你抓狂。销售总监或是CEO应该如何让科技驱动销售而不是成为负担呢?  相似文献   

15.
吕玉明 《现代商业》2007,(7X):162-163
对于Web2.0模式,我国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如Blog,Wiki等的应用模式上面,忽略了大技术趋势下面,整个软件业核心竞争力和运作模式的改变。中国软件业有必要在新一轮的行业重组中快速找到适合中国软件业的一条发展之路,使中国软件行业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竞争优势。本文从Web2.0的运作模式入手,分析新一轮游戏规则下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够获得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和获取核心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健 《中国电子商务》2014,(18):292-292
传统金融结合互联网形成的新兴领域便是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金融行业可以称其为互联网金融.近些年来,伴随着不断发展普及的网络移动通信技术,促使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概述,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各种互联网平台开始涌现出来,互联网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对传统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随着越来越多用户进入互联网金融理财领域,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更加明显。本文为解决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暴露出来的矛盾,从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概念入手,调查了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存在的风险,并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法律规制与完善措施,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了互联网,已经深深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与方便性。互联网的大面积投入使用,使电子商务随之发展,其中网络营销便是时代的产物。网络营销离不开互联网会计,然而互联网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为止,我国的互联网会计模式在许多的方面都有所应用,本文将简单对互联网会计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互联网会计模式进行探讨,最终完善互联网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盛,并且发展速度极快。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金融行业的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仍存在着较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受到金融行业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加强重视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方法,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降低风险。本文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和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5):171-17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对滞后。本文首先厘清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然后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由此引出了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的分析,最后笔者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五点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考,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