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的关系是邻避冲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构建邻避风险认知与邻避态度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围绕上海市公共轨道交通类邻避冲突案例收集的数据,探讨邻避风险认知和邻避态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上海磁悬浮机场联络线延伸段选址过程中,身心健康风险认知、经济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在上海地铁18号线迎春路地铁站选址过程中,社会风险认知和环境风险认知对邻避态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决策行为的研究背景决策是指处于风险或不确定情境时,决策者对若干备择项进行加工分析与选择,从中寻找最优方案并解决最终特定问题的决断过程。决策过程被定义为人类智力的核心成分,是决策者认知加工的高级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本身的认知、情感、预期、态度、动机和人际互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决策认知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导致个体决策行为差异。Kahneman与Tversky发现,决策者在面对决策问题逻辑  相似文献   

3.
陈涛  刘旭青 《企业经济》2015,(2):152-156
新产品和技术在扩散中会受到消费者抗拒,产生创新抗拒。相对于网络正面口碑而言,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力更大。文章依据信息性影响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网络负面口碑对创新抗拒影响的机理模型,以中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为例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感知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产品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产品态度对拒绝购买和反对购买影响显著,对延迟购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艾柯和凯勒构造的品牌延伸评价的主要因素模型,选用中国产品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消费者对我国产品品牌延伸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品牌延伸态度的因素主要由消费者对原产品质量的认知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的相关性即转移性、替代性和互补性构成。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应如何采取品牌延伸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院关于品牌态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产品类别出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然而在不同产品类别中,品牌态度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对不同类别产品品牌的关注点的差异,通过消费者态度最终影响到其对该产品的购买意愿.因此,从不同类别产品入手,比较分析每一个细分类别产品的品牌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33):10-12
再制造产品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在市场上的扩散很大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采纳程度。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和霍华德—谢思模式,提出概念模型.本研究利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249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利用AMOS19.0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态度、内在认知和产品优势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可试性对内在认知和态度有重要影响;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凯  郭芬  赵占波 《企业经济》2013,(1):124-128
绿色消费行为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三部分。认知过程包括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及消费者感知效力;情感过程中,由于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一些消费者将形成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形成绿色消费意愿;意志过程是从消费意愿到付诸绿色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本文构建了绿色消费行为心理因素的作用机理模型,并结合我国社会特点提出了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应着重从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对消费者施加影响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8.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在网络购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77名网络消费者进行情境模拟实验,探究了IM反馈及时性、产品类型和价格可议性三个变量对消费者态度及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IM反馈及时性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及时反馈比不反馈有更高的消费者态度和购买意愿;(2)产品类型在上述关系中有一定调节作用:体验型产品受IM反馈及时性的影响更大;(3)价格可议性并无显著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从网络商家角度提出相应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口碑传播理论不能有效解释移动环境下的消费者口碑传播。本研究从移动口碑信息接收者的视角出发,在信任理论、媒介依赖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消费者移动口碑接收意愿的影响模型。研究发现,移动口碑来源信任、手机依赖和移动口碑接收自我效能对消费者移动口碑接收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移动口碑接收态度对其接收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在信任通过态度对消费者移动口碑接收意愿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20,(6):236-240
为研究社交媒体对无人驾驶技术潜在用户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融合TAM理论双路径模型,并构建社交媒体对潜在用户态度影响因素假设理论模型。通过调查北京市两所高校的356名高年级学生样本,利用Smart PLS 3.0进行计算验证该模型和假设。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不直接显著影响潜在用户对该技术的信任和态度,但以技术信任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效应为中介作用显著影响态度;社交媒体显著影响潜在用户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易用性认知和主观规范,并以易用性认知和主观规范效应为中介显著影响有用性认知;感知有用性和主观规范效应均能以直接或间接效应显著影响态度,感知易用性只能以感知有用性和技术信任为中介显著影响态度;模型研究还发现技术信任和感知有用性是人们对无人驾驶技术态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访问部分大学生网购用户,结合技术接受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分析网购类手机APP用户使用行为。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网购APP的有用性、易用性的感知和网购APP的网络外部性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态度,其中感知有用性对消费者的行为态度影响最大,标准系数分别为:0.721、0.691、0.374,而消费者对网购APP的风险性感知对消费者使用网购APP的态度影响不显著。研究为互联网企业关于网购APP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产品伤害危机爆发后,消费者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存在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危机品牌的态度?论文基于“刺激—加工—响应”(S-O-R)理论,以风险感知为自变量,以消费者宽恕为中介变量,以品牌熟悉度为调节变量,以产品伤害危机爆发前后消费者购买意愿变化为因变量建立了研究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研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宽恕中介了风险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品牌熟悉度在风险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华东地区为例,构建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研究模型,并提出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对待国外产品的态度的假设,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待国外产品态度、购买国外产品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究消费者对于黑茶认知强度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消费者对于黑茶产品的认知,促进消费者对黑茶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信息接受度、熟人推荐行为及黑茶营销活动渗透度等变量对消费者认知强度的影响程度,并依此提出提升消费者认知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华东地区为例,构建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研究模型,并提出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对待国外产品的态度的假设,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待国外产品态度、购买国外产品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自我药疗行为的普及以及OTC药品的市场化,加速了药品的商品化进程。然而,药品的消费行为附带健康风险。本文基于这个假设,提出了混合作用模型,目的是分析消费者选购OTC药品时的健康风险决策的内在机理。通过设定健康关注度和医疗认可度作为个体差异变量、风险框架作为购买状况变量、风险认知作为中介变量,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和判别回归模型分析个体的药品选择规律。研究发现,在风险框架下,个体的健康关注度、医疗认可度与风险认知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将风险框架、风险认知、个体因素用来判别消费者的OTC药品选购决策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营销并不是向客户兜售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为客户创造真正价值的艺术。有形产品往往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的情感、态度、信念等无形资产却难以被模仿。  相似文献   

18.
王莉 《企业导报》2011,(15):238-240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传统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研究者受此影响,得出了一些说服力不强的决策模型。本研究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首次从消费者决策心理过程出发,把产品属性细分为成本属性和收益属性两类,并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分;首次提出了价格属性具有和其他各个属性都有相关关系的论点,并采用实验方法验证了产品各个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会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消费者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过程中吉利性偏好及品牌名称的吉利因素所起的作用。理论猜测包括三个方面:品牌名称的吉利性与消费者认知和感知、品牌名称的吉利性与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品牌认知与消费者购买意图。研究结论显示,吉利性偏好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感知与认知好感,而且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图,从而对消费者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闭环供应链中再制造产品的生产发展,构建了针对两类消费者的以旧换再模型,并分析了制造商的最优定价决策.此外通过将再制造品引入新分类的产品类别中,为企业提供新的决策选择.研究表明:(1)当消费者的需求大于零时,制造商总是有利可图的,且面对不同种类的消费者时制造商都能取得不错的收入.(2)提高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接纳程度,适当的降低产品的耐用性,降低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增加政府对再制造产品的补贴等方法可以增加以旧换再的规模并增加制造商的利润.(3)制造商应该关注新的回收方式,并且致力于将再制造产品向未曾拥有新产品的初始消费者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