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耕 《开放时代》2001,(3):15-18
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企图在科学之上再建构一种关于整个 世界“普遍联系”的世界图景的确是“多余”的,其实质只能是“形而 上学”在现代条件下的“复辟”,或者说是“对哲学的本质要求过 多”。 我在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不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意义上的思维方法,而是指传统的哲学形态,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论。这种哲学形态力图从一种永恒不变的“终极存在”或“初始本原”出发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性以及人的本性和行为。从起源上看,“形而上学”形成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形而上学”就…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是二十世纪语言学界的大师,他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其对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索绪尔区分"语言""言语"的必要性,探究了这一理论的本质,同时提出这一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即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应该从"言语"入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最终使学生以"语言"为指导增强"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曹霞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06-208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发展的产物,代表一种语言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即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整合、重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系统为已任.本文认为,为克服反柏拉图主义的话语,必须以“知识型的总体筹划”这一形而上学旨趣为出发点,构造当代知识系统的“道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系统.这就需要重新返回二人原初意义上的“人的哲学”,即关于最高善和合乎最高善的思辨的生活和理论哲学,否则,形而上学、存在论乃至一切知识体系的话语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在柄谷行人的《资本论》解读中,马克思通过一种康德式的“跨越性批判”才得以发现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忽视的价值形态。引人注目的是,他将价值形态凸显为理解《资本论》的根本立脚点,甚至断言《资本论》“所有的秘密都在于价值形态”。进而,柄谷行人借助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思想,试图以价值形态的“非对称性”为中心,“直接”论证剩余价值来源的秘密以及一种“跨越性的抵抗运动”得以可能的契机。但这种“直接”的论证方法,导致他重蹈马克思所批判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方法论的覆辙。与这种“直接”的形而上学方法截然不同,马克思强调一种“迂回”的价值形态辩证法,即价值形态必然经由一系列中介运动才能揭示诸具体环节秘密的辩证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语言学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对谎言为什么会使人受骗作了有效性探讨,借此为人们提供一种客观的分析这种语言现象的方法,达到利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7.
任芬梅 《经济师》2014,(12):251-252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模糊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英语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在商业领域内的交际中。广告活动是一种广告商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交际活动,模糊限制语常常出现于作为信息时代重要交流手段的广告中。分析了英语广告中存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指出了语言功能对广告商和消费者的作用,讨论了语用学在广告商和消费者心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李泽厚、冯友兰关于“魏晋风度”、“宋明气象”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士阶层的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提出反驳。认为“魏晋风度”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封建专制制度扭曲了灵魂的士阶层的各种劣根性;“宋明气象”是江河日下的后期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济欲之具”。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决不能嫁接于宋明理学的枯木朽株之上,也不应是“魏晋风度”和“宋明气象”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电影,这一现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宠儿,自诞生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其中,电影面世之日起所带来的“语言结构”方面的话题,一直是专业人士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它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就电影语言而论(不是电影业界所指的蒙太奇之类的“语言”!),它在语形、语义、语用等语言特征方面明显地表现为不同质的无声(默片)与有声两个方面。本文从电影发明的简史切入,展开对电影默片语言形成的研究。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这是电影史学家一致认同的电影诞生的日于。…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和基本的单位,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同样,没有词汇就不能交际。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iikins在《原盐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可见,在语言的三大要素即语音、语法利词汇中,词汇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幽灵在经济学中游荡,这就是“价值”的幽灵。从亚当·斯密开始,甚至在“边际革命”之后很久直至今天,它,仍在游荡。 凯斯新曾直言,他之所以在其代表作《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之中不言“价值”,盖因“它(“价值”)早已臭名昭著了”。这显示了凯氏其思想偏见,但窃以为,“价值”幽灵游荡几百年,固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在以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学中,着实让人们思量不已。 “价值”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而非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价值”犹如柏拉图所谓“理念”,“价格”犹如柏拉图所谓“表象”,二者分属不同等级的世界,“价值”决定“价格”,正如“理念”支配“表象”,“价格”反映“价值”,正如“表象”折射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在其探索东西文化问题的早期,即持平等的、科学的文化价值观,认为东西方文化都是一种事实,只有对这些事实进行科学的解释,才能真正认识东西文化。冯友兰认为,中国近代没有发展出科学这一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是因为中国文化是认识心的,不需要科学;认识、控制心的中国文化与认识、控制物的西方文化是应当调和互济的。冯友兰早期文化价值观的探求奠定了其学术进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在西方兴起到21世纪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其重点是研究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意义的产生.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许多语义都可以从认知角度获得解释,尤其体现在隐喻方面.传统上,隐喻被当作一种修辞手段,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重要认知方式.1980年Lakoff&Johnson 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标志着隐喻作为认知方式研究的开始.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作为隐喻的"正气",通过其来源,延伸义以及"正气"概念隐喻分析三方面阐述其背后存在的认知理据,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它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愁"是人内心世界摸不着、看不见甚至难以表达的情感,为了准确认知"愁"人们经常以隐喻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指导,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愁"的始源域,表现了隐喻的普遍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言学视角下语境的融入与应用影响着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英语词汇和语句通过不同的语境融入,所表达出的含义完全不同,语言学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学知识。通过从词义和语义两个方面着手,研究英语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境融入与实际应用,以期加强交流中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具有社会语言学意义的实证调查和量化评估,我们认为绥宁县(关峡)苗族“平话”是一种仍在稳定使用,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但语言活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语言交际功能在衰退的衰变方言,尚未达到濒危的程度。对于类似于绥宁县(关峡)“平话”这类孤岛型衰变方言来说,由于语言忠诚度较高,双语(双言)现象可能会长久维持,目前还难以看到“平话人”主动放弃母语而转用强势方言的迹象。但是,另一方面,频繁的语言接触会对语言本体带来一系列影响:即语言结构功能的衰退,表现在基本词汇丢失,借词丰富,语音和语法系统的调整和改造上,这种更隐蔽的方言流失现象也可能导致语言转换。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学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表明: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科学与价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最明显地表现在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的争论.事实上,经济学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新途径.经济学的语言转向表现在:一是制度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二是博弈论认为,任何词语的特定含义都是通过某种语言演化的最优化过程而形成的演化均衡来确定的.三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只强调了科学语言而排斥了人文语言和日常语言,这恐怕很难向人们提供和展现一种失真较少的真实经济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外语教学由于一直受结构主义及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只侧重于学生的语言学能力,而非交际能力。言语行为理论指出,语言是有功用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能力和语用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崔卫平 《开放时代》2004,(3):111-114
米奇尼克认为自己和他们报纸的使命在于力图寻找一种语言,这种新的语言一方面“用来讨论和评估我们周围的世界”,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不至于因为没有得到恰当表述而陷入无效;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共同的语言”,是“为了帮助人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波兰”,促进不同利益、价值、立场的人们能够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共处和共生。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总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着一个时代最显著的特色和人们的心理内涵。本文通过对当前流行语在产生和使用中心理因素的透视,揭示了当前流行语大量产生并广泛流传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发挥当前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