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新常态下,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国有控股居于主体地位的背景之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在公司股权结构中的持股地位的变化。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伴随着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和民营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有所升高,债务资本成本有所下降,而综合作用的结果则会促使中国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出现一个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陈曙光  霍晓萍  任艺 《会计之友》2021,(16):143-150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致所有制主体逐渐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厘清不同所有制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助于解决混合所有制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难题.选取2013-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将委托代理冲突和股东间冲突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从混合主体深入性和混合主体制衡度两个维度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混合主体深入性和混合主体制衡度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混合所有制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而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第一类委托代理成本和第二类委托代理成本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混合所有制影响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这种影响在2013年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之后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于提高高管薪酬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权混合制衡度和超额委派董事均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证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非国有股与国有股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通过研究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权和国有股权相互制衡的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发现:混合股权制衡度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当国有性质股权占比小于非国有性质股权占比时上述抑制作用减弱。另外,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金融类、外资类股权相比民营类股权制衡度,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更显著的治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混合股权制衡一方面通过提升业绩,提高对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上结论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提升混改中的审计监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正威 《现代企业》2022,(4):163-164
2021年,"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成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资本参股比例逐步增加,"经济人"特征显著的非国有股东成为国有企业新的参与者,企业财务目标涉及民营、外资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在资本逐利天性驱使下,非国有股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背景,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将国有企业改革最集中的时期(2008年、2013年)作为样本的划分时点,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股权构成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前,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会计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改革后,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股权制衡度有所升高,从股权结构的改变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公司治理,提高了会计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有企业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发展,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选取中国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控股性质、不同时间节点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对董事会有效性和公司绩效的不同影响,以及董事会有效性在各类控股性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不同作用。从混合所有制本质以及中小投资者保护角度,使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来衡量混合所有制效果。董事会有效性使用董事会行为指数(CCBI_BBBNU)来衡量,以反映董事会是否实质性发挥作用,这区别于既有研究大都满足于对董事会形式上或结构上的衡量。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在当期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股权制衡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集中在U型关系的后半段;股权制衡度滞后效应与董事会有效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有效性对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行为是否有效更取决于股权制衡水平而非股权集中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追求绝对控制力不利于企业发展。据此分析结果,本文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以及董事会有效性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和监管机构的三方博弈模型,探究不同主体利益博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国有股东侵占非国有股东利益的概率受到非国有股东的上诉成本、监管机构可以获得的处罚收益以及查出概率、惩罚力度等因素影响,判定国有股东对非国有股东的侵占比例是否在可容忍范围,关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的推进步伐。  相似文献   

9.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供应商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显著降低国企对大供应商的依赖度,从而对国企供应商结构优化发挥积极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能够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国企市场份额和议价能力,最终降低其对大供应商的依赖度,而单纯的股权制衡缺乏相应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治理效应在规模小、成长性低、数字化发展程度低以及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国企中更加明显。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能够对国企的供应商结构优化发挥积极影响,进而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也丰富了供应商选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园  张天娇 《会计之友》2021,(21):139-144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内外部参与主体间存在着不同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现有的国有企业引进民营资本的单一路径并不能很好地保障不同主体间的互惠互利,需要探索制衡机制以协调各方利益并推进彼此深层次合作.基于此,文章以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学习的视角,将制衡机制嵌入企业混改进程,提出了"权衡""交衡""制衡"三个阶段的系统性混改路径建议.研究表明,权力制衡能够实现改革中各主体间权力的分散与制约,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地位;不同主体间交叉制衡可以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得以实现;员工股权激励与资源整合能够对发挥长效制衡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优化国有控股混改所有制企业控制权配置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探索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控制权与股权的非对等配置,从股东持股与委派董事两个维度探讨了混改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的控制权配置优化.结果表明:在目前情景下国有股东控制度与企业经营业绩负相关,且降低国有股东在董事会的控制度对企业经营业绩提升较为显著;非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股权结构动态调整模型,以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放权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放权意愿越高,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调整速度越快。政府放权意愿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调整速度的提升作用在终极控制人所属政府层级为地方、竞争行业和两职分离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放权意愿通过提高非国有股东委派董监高比例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文章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简冠群  高颖 《财会月刊》2023,(4):144-151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4.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利用不同股权的融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显著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股权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民营企业信用评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管理层代理成本、国有股权制衡度、行业竞争程度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的提升作用更有效。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承载着巨大制度红利,有助于实现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对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具有“1+1>2”效应,对混改政策实施效应和民营企业是否引入国有股权有重要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菲 《中国企业家》2008,(24):65-65
混合所有制企业将成为主流 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混合所有制,它可以把国有、民营两种机制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从理论上讲,99%的国有股权+1%的民营股权,或99%的民营股权+1%的国有股权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但比较均衡的结构是三个股东,一个股东占有40%的股权,其它两个股东占30%左右。这样的股权结构可以互相制衡,三者在博弈中可以找到利益共同点。  相似文献   

16.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采用2005—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民营企业中引入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其并购过程中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国有股东能够以外部大股东和政府监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的作用显著降低民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代理成本,其中,委派董事可以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股权制衡可以缓解第二类代理问题。这种作用关系在地区法制化水平、行业竞争程度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情况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以来前五大股东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是否发生混合所有制改革,采用PSM-DID模型,实证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内部控制与债务成本的影响,并对内部控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债务成本,且随着改革的推进债务成本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得以显著提升,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降低国有企业的债务成本,即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债务成本之间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且这一调节作用具有长期性。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内部控制与债务成本呈现的相关关系在不同行业、国有资本不同占比下的企业中表现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政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角度,梳理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包括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目标追求不一致,企业混合的主导动力不足,资产定价和资产评估机制不完善,国有资本管理存在行政化和激励不足。提出放开竞争性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比例,完善法人治理,实施管理层激励,规范国有资产评估机制和程序,建立公开的国有资本交易机制等一系列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政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角度,梳理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包括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目标追求不一致,企业混合的主导动力不足,资产定价和资产评估机制不完善,国有资本管理存在行政化和激励不足。提出放开竞争性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比例,完善法人治理,实施管理层激励,规范国有资产评估机制和程序,建立公开的国有资本交易机制等一系列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4~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股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其企业价值会显著提高,国有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比例存在阈值效应,且阈值为28.65%.因此,政府需继续鼓励非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