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当前经济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审计工作的重心所在。围绕PPP项目与政府债务风险这一主题,基于2014~2018年3月“PPP”与“政府债务”政策文本库,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剖析PPP模式中政府债务风险关注度的变化趋势,发现相关政策从以风险化解型政策为主、鼓励推动PPP模式变迁为以风险防控型政策为主、规范应用PPP模式。对PPP项目中隐性债务风险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当前项目中隐性风险的特性及应对模式。以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破解PPP项目中政府部门“双重职能”困境,基于审计功能构建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促进PPP模式回归本源、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刘骅  倪旻澍 《财会通讯》2022,(3):117-12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量积聚将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隐性债务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未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不规范的政府投资基金以及"伪PPP"项目等.这其中由违法违规操作变相举债而异化成的"伪PPP"项目,已成为近年来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本文以"伪PPP"项目为例,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的具体流程以图谱形式呈现,强调审计监督在防控隐性债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回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什么"以及"怎么审"的难点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热点问题,其关键在于科学估算债务规模.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口径的分析,细化出两大类隐性债务:违法违规类隐性债务和政府出于道义责任、迫于公众预期及对政府角色理解而承担的政府支出义务.以PPP项目为例,引入集值统计法和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有效确定三种回报机制下PPP项目风险系数和政府部门的风险最优承担比例,结合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估算模型,尝试构造精准估算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方法,以为我国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等开展准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隐性债务规模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等宏观制度层面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初始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PPP、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投资基金模式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逻辑,并以PPP项目为例,构建Probit二值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微观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行政效率、行政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微观要素会通过影响PPP项目的失败率进而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伴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债务风险愈加凸显。PPP模式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缓解政府债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但鉴于国内PPP模式规范化起步较晚,想要最大化PPP模式的正面作用还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审计的视角,对PPP模式与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了PPP模式运用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审计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暴露时间和规模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其监管和治理的难度较显性债务难度更大。基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理论研究及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演进过程,明确界定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系统分析基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原因,总结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举债方式违法违规性、表现形式隐蔽性、表外负债性、债务规模不确定性等特征,以期为我国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统计及风险管控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PPP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达到利益分配共享、风险分担、权力均衡。受我国相关法律条款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PPP模式被异化,形成地方隐性债务,在实际经营中被大量应用,形成了地方的隐性负债规模、偿债风险和管理风险。由于地方发债体制规定不清晰,政治激励与官员偏好,地方政府承担风险过多等原因,使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要在法律框架下对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行规制,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与地方政府发债有关的制度,加强对PPP模式的规范和监管,提升地方政府化解风险能力来化解PPP模式下的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PPP模式的工具性特征使其具备政府债务治理功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结合文献研究、政策法规梳理和专家访谈,对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认定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从项目合规性、融资机制、回报机制、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以及融资平台转型等多维视角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独特形成机理,建议针对PPP模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巩固债务治理功能、促进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管理、优化风险共担机制、完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等隐性债务规避机制。  相似文献   

9.
杜烽  林源  熊诗忠 《财会通讯》2021,(13):39-43
本文基于债务审计视角,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级政府债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债务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在将2010年全国债务性审计分为2010年及其以前和2010年以后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效果比较之后,本文研究发现:全国性债务审计(与未进行全国性债务审计前的情况相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审计监督力度较强的地区(与审计监督力度较弱的地区相比)在债务审计之后的债务风险下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制度环境较好和预算软约束越低时,政府审计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治理功能越好.  相似文献   

10.
高华  马晨楠  张璇 《财会通讯》2021,(18):133-138
为解决我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财务风险量化分析,文章基于风险能量释放理论,从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现金流着手,构建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财务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厘清了PPP项目各阶段的资金运动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财务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PPP财务风险和销售收入、政府补贴及出资呈负相关,与经营成本、贷款利率和所得税税率呈正相关;各因素按敏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为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政府补贴、贷款利率、所得税税率和政府出资,且各因素以相同比例变动时有利情况比不利情况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林源  陈文川  杨野 《财会通讯》2021,(17):78-84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债务数据,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预算软约束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大;政府审计监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审计监督力度有助于减弱预算软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区腐败程度越低、法制环境越好时,政府审计对减弱预算软约束带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负面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市场经济转型升级,治理金融市场中的潜在公共风险是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扩张、债务违约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在公共视阈下,本文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入手,剖析我国隐性债务治理存在的瓶颈,并借助于发达国家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的经验,提出了利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借助地方政府债务动态管理监督强化债务约束、聚焦债务风险数值化强化债务信息全面披露、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避免债务风险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隐性债务源于政府承担公共风险而产生的潜在支出义务,化解隐性债务的关键是治理诱发政府潜在支出义务的公共风险。隐性债务治理不仅要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向私人部门的溢出,还要降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公共风险视角下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是从疏堵结合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核心是在厘清隐性债务内涵并明确政府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与化解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隐性债务报告制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向预算内转变、深化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改革、加大隐性债务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是构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行为决策权的获取和转移为视角构建博弈模型,将引发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财政支出行为的权利分别界定给政府和社会资本,构建并对比分析政府先行和社会资本先行的序贯博弈,及政府过度转移风险给社会资本的博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现有制度短板提供了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债务风险的引致与分担的政社博弈空间。二是提升由不规范支出行为引发的交易费用是防控风险的关键,应构建财政支出的预算管理与合同管理的双重法律保障,优化政府监管。三是可引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谋违规的说服费用产生于综合制度环境,并非囿于单一项目的得失,应重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四是政府过度转移风险虽可在短期内降低财政支出责任,但随之产生的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下降、项目风险控制能力削弱和社会福利净损失等影响,将增加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正视现实,转变观念目前,我国涉及地方政府债务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预算法和担保法,其目的都是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隐性举债成风,债务规模巨大,财政风险剧增。应当正视地方政府举债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审计结果公告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用于弥补地方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不仅国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拖欠款项等应付未付的显性债务不断增加,而且地方政府担保的各类借款、可能承担的债务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隐性债务也日益突现。因此,审计机关应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同时,查明负债结构及存在的风险隐患等,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阳芳 《管理学家》2019,(3):60-61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明显上升,对政府正常预算和社会健康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因此,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能力,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的安全稳定与繁荣。文章首先对国家审计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国家审计在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主要阐述了国家审计在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依托财政风险框架与会计视角,通过规范分析,得出政府隐性负债是未列示和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支出责任,政府隐性负债可分为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隐性负债两种。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对PPP项目的四种支出责任,得出PPP项目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过程和确认标准,发现可用性付费方式下产生政府直接隐性负债的概率最大,风险承担与配套投入承诺易产生政府或有隐性负债。  相似文献   

19.
PPP模式作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在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所以本文研究了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动因和优势,从中央政府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设立PPP基金以及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三个方面对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模式及优劣势进行分析,简要分析了各模式所适用的不同范围,并从简化资金使用的中间环节、落实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以及优化PPP项目的融资环境这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关于模式改进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取得实际效果有待考证。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未含西藏)2010年至2015年的地方政府债务和审计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国家审计功能发挥显著负相关,国家审计功能发挥越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越低的地区,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作用越显著。较高的财政透明度能够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国家审计的高度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