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玉洁  武彬 《当代经济》2022,39(2):46-51
"双循环"的提出表明持续、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依然是"十四五"财政政策的重点,这会减轻企业负担,刺激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也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变缓和财政支出持续刚性增长带来的收支矛盾必然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同时,由于财政管理体制问题,地方政府前期通过大规模举债弥补收支缺口导致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频...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税降费的作用与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12年的结构性减税迈向今天的减税降费,中国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3万亿元,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正在路上。面对不断推出的政策红利,各方对中国减税降费重要作用的理解尚停留在减负层面,对如何把握减税降费的关键环节还有一定分歧。为此,本研究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战略高度,以及缩小名义税费负担与实际负担间差异的角度,探讨现阶段减税降费的重要作用。提出应努力打通宏观减负战略与中微观减负成效间的联系,妥善处理体制变革、支出压力与财政稳定下的减税降费,这是保证减税降费措施全面起效、持续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7—2018年地级市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即减税降费力度低于平衡点时,减税降费能够抑制城投债规模的扩张,但当减税降费力度高于平衡点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扩大;(2)经济发展水平高、地方财政压力处于中低水平以及金融风险等级低的城市,财政承受能力更强,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U”型关系的平衡点偏低,减税降费抑制城投债规模扩张的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减税降费的作用路径和效果,挖掘提升其效果的最优策略和政策搭配措施。研究发现,一方面,减税降费的效果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度相关,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减税降费改善了企业净值和借贷成本,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撬动了企业投资和产出提升,而对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拉动作用则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如果大量依靠政府债务来支撑,减税降费可能会抬高市场利率、挤出企业投资。为了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应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或者对金融机构财政注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5.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背景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多地通过出让土地资源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地将土地资源抵押或质押,从而削弱了隐性债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隐性债务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了隐性债务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会削弱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促使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保证,削弱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研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本文借助农村税费改革度量财政压力的变化,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伴随减税降费而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的增加不利于企业TFP的上升。企业税费负担上升及其造成的融资约束加剧是财政压力降低企业TFP的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压力对TFP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非产能过剩企业以及跨地区流动性更低的企业中。此外,在高农业产值地区和低财政自给率地区,企业所受影响会更大。而提高市场化水平、政府治理水平和法治化水平可以减弱这一负面影响。本文政策含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政策成效;短期内中央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从而实质性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7.
李泽众 《经济师》2020,(9):115-117
始于2015年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至今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部分企业的减负效果并未达到政策预期。文章分析并总结了目前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政策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入推进现代财税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减税降费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落实税收中性原则的理论内涵。结合政策关键节点和具体实践,分析了我国减税降费改革从结构性减税到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再到组合式税费的演进模式。在厘清减税降费演进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减税降费具有税率税基双管齐降、税费红利惠及各行各业、减税降费政策行之有效的基本特征,系统总结了减税降费工作的实践成效与理论内涵,以期为完善我国现代财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的税收理论提供注解。  相似文献   

10.
11.
1994年税制改革并实行分税财政体制后建立起了现行地方税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地方税体系在税权划分、税种设置及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国外地方税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健全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隐性经济是中国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利用MIMIC模型法测算了中国地区公共治理水平,并利用中国199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和公共治理对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公共治理总体水平从1995年的2.72%上升到2018年的6.85%,但存在地区差异;提高财政分权程度和公共治理水平都可以显著降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但公共治理对隐性经济的抑制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财政分权和公共治理对隐性经济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公共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对隐性经济的抑制效应更加强烈,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公共治理对隐性经济的抑制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We provide a model incorporating features of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Japan, including close fiscal tie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as well as bureaucratic determinations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The discretionary nature of transfers softens local budgets ex post, which exerts perverse incentive effects on local governments ex ant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that assigns more revenue responsibility to the local level serves to counteract this moral hazard incentive. The emphasis is on the endogenous nature of regional fiscal capacities at the local level. Fiscal devolution motivates local jurisdictions to become fiscally independent wherever possible.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 H7.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融资约束与税收政策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税收立法权集中,而税收征管执法权却高度分散,宏观税收政策的周期性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共同决定。本文在税收平滑模型基础上引入财政分权体制下国税和地税部门两个税收政策执行主体,发现中央和地方债务融资约束的不同以及税收共享机制将导致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相背离——中央税收政策是逆周期的,地方税收政策是顺周期的,而宏观税收政策是非周期性的。基于中国2002—2013年间29个省级单位国、地税征管数据的实证检验为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相背离的理论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发现不仅为理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对优化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效果,从分税制、地方债务、转移支付等财政体制源头上治理税收政策顺周期行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实证分析文献大多忽略基础设施的作用.本文认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不但具有基于制度层面的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财政分权还通过影响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本文采用我国1998-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和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显著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上述两类分析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的分析方法一方面弥补了传统的估算方式因忽略基础设施而低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不足,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为政府优化地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投入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1997—2005年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县级财政负担和地方公共服务的影响,并且使用倍差法来鉴别其因果效应。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地区原本不规范的征费,其中一部分转换为农业税的形式征收,从而账面上农业税收入增加并且使得总税收收入增加。但由于征费被取消,使得事实上县级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增加。由于县级政府是地方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我们发现税费改革在长期内降低了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然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预算收入所占的份额也随之下降,使得中央政府对财政分权的进一步推行产生了迟疑。为阻止"两个比重"的下滑,中央政府于1994年起推行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政体制改革。本文将以此为逻辑起点,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中国的财产税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税收征管与企业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前一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越大,辖区内企业当年面临税务检查的概率越高、次数越多,税收征管活动显著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在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税收征管活动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更强。通过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活动主要加剧了民营企业税收负担,对国有企业影响并不显著。税收征管活动增加了企业非正规活动支出,税务人员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主动要求非正式支付的行为显著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文章为理解不规范的税收征管活动加剧企业税收负担提供了实证支撑,也为现阶段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税收征管活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既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也是政府将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力逐步分解和下放的过程。财政分权则是中央逐步将财政收支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而影响政府和市场在配置地区经济资源的权力结构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风险逐步凸显与加深,单纯依靠经济手段已不足以解决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文章从环境污染的制度根源入手,构建了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分析框架,刻画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模式的选择,进而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逻辑机理。最后,以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为基础,针对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渠道的各部分,分别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