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丹 《财会通讯》2021,(8):95-99
文章以2014—2016年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问询函监管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问询函监管显著增加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跟随,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及分歧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问询函监管强度越大、问询函内容涉及前瞻性问题时,问询函监管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如何优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角度探讨年报问询函及其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问询力度越强,即问题数量越多、问询次数越频繁、问询语调越负面,越有助于发挥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法治水平、投资者关注和媒体负面报道会强化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政治关联会削弱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结论既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提供了经验启示,又为我国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有效性增添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5.
张栋  张玉阳 《会计之友》2021,(12):65-72
文章基于2015-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数据,检验了"深港通"交易机制对企业年报问询函接收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深港通"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被交易所问询的概率和次数,并且能有效改善企业披露的年报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能显著加强"深港通"对上市公司年报问询函接收情况的负向影响作用.在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分板块的研究中发现,"深港通"机制对中小板企业和创业板企业的影响作用更显著.研究表明,"深港通"机制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后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6—2016年我国被披露违规事项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以问询函为代表的非处罚性监管对公司违规的监管作用以及产权性质对监管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非处罚性监管与公司违规正相关,即非处罚性监管有助于发现并披露公司违规行为;国有企业非处罚性监管与公司违规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即非处罚性监管对国有企业违规的监管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正相关,即公司违规程度越严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7.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何如桢 《财会月刊》2022,(19):84-89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是一种与命令控制色彩浓厚的传统监管相对应的新型监管,体现了治理理念中的权力中心多元、重协调与互动、重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角度探究了交易所问询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下降;年报问询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高管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交易所问询对盈余质量更差、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管理层能力较弱的企业财务业绩负面影响更大。研究丰富了监管问询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对监管机构创新监管方式、缓解监管问询的处罚效应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具有增量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以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后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且问询函的严重程度越高,即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公司被问询次数越多、越延期回函,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进一步基于企业异质性研究发现,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小规模、非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为严重。文章丰富了关于交易所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研究,为证券交易所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维持良好资本市场秩序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年报问询函制度是我国证监机构推进监管公开、强化事后监管、助力监管转型所做的制度性创新.在这种监管压力下,企业是否会调整税务筹划战略?文章以沪深交易所披露的发函日期为准,选取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OLS模型实证检验收到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司税务筹划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被问询公司相比,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企业税务筹划行为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并购重组类问询函为代表的非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税务筹划具有抑制效应;当区分企业产权性质时,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非处罚性监管的经济后果理论成果,扩展了企业税务筹划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并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审计师的执业特征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以审计师客户重要性为经,以会计信息可比性为纬,运用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审计师客户重要性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一客户的经济依赖越强,该客户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越差;同样地,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客户重要性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呈现显著负向关系;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客户重要性在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作用过程中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数据,从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审计师的角度探讨问询函监管机制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公司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后更易发生审计师变更。进一步从审计供给方与审计需求方两个角度对审计师变更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年报问询函监管机制更易导致公司辞退不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风险较大的公司收函后更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最后对年报问询函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年报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多以及年报问询函会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发表核查意见,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更高。结论丰富了问询函的经济后果分析,也为审计师和客户关系重构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交易所监管问询是否导致审计师主动辞聘,后任审计师在审计定价方面是否与前任存在显著差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以2014—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及问询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年报问询函与审计师辞聘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国有企业,收到问询函的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发生审计师辞聘;(3)收到问询函且发生审计师辞聘的企业,后任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结果一方面丰富了问询函的监管效用理论,另一方面拓展了前后审计师行为研究边界,对审计师审计定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非财报问询函更有利于形成客观的审计意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财报问询函通过揭示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披露质量低以及没有超额配置审计师的样本中,非财报问询函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以问询函类型为切入点,深化了监管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构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年报可读性视角研究财务报告问询函在审计联结关系中能否发挥监管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讯公司)被问询后其年报可读性提高,与其具有审计联结关系的公司(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也会显著提高,即问询函具有监管溢出效应。尤其是当发讯公司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或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时,问询函监管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能够更明显地提高审计联结受讯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特征以及审计联结特征的异质性均会对问询函的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问询函是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问询函除能起到直接监管作用外,能否激发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产生间接治理作用?本文尝试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解答.研究发现,问询函能激发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从而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但没有发现其激发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的证据.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两权分离度较大和公司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会计信息缺乏稳健性损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如何进行有效监管是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沪深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会计稳健性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显著提高了被问询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且当同一年报被问询次数越多、年报问询函问题数量越多、年报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企业延期回函时,提升作用越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负债率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年报问询函的监管效果更佳,同时监管依赖于信息环境,当企业信息环境较好时效果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独立董事履职独立性和强化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会计稳健性。结论表明,年报问询函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发挥一线监管职能,为监管层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分级分类监管”及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禹  修慧琳  李芳 《航空财会》2023,5(3):85-90
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十分关注证交所对企业发出问询函及企业回函过程,这进一步增强了年报问询函的监管作用。企业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调整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促成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盈余管理常成为问询函关注的重点内容。文章通过列举贝因美公司近几年被问询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变化,分析证交所问询函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情况及效果,发现问询函监管能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抑制不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进一步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建议,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