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基于2009—2013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结果显示,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天津、唐山、石家庄等城市,承德、衡水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而沧州、保定、邢台的经济发展变化最大。因此,要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必须提高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处于中下游水平的5个城市。要实现该区域内部要素之间的流动,促进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趋于一体化,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投资环境是投资赖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投资环境的改善。本文从环境、消费环境、房地产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5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分为3类,并进行分类评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武汉市最高、东部城市较高、西部城市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增强武汉城市圈房地产投资环境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洁  王艳  刘晓 《价值工程》2009,28(4):35-3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英 《物流科技》2010,33(7):11-1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能够剔除多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及信息重叠的特点,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各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发展存在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圆圆  李娉 《价值工程》2012,31(36):158-159
应用区域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在构建相应描述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河北省区域交通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最后通过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定量计算出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交通与经济两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雄安新区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京津雄围合的三角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区域。特色小镇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创新,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为对象,通过态势分析法辨析了中心区域建设特色小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区域的定位和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提出了中心区域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京津冀地区各方面联系密切,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若想更好地防范三地的房地产金融风险,需要对京津冀地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因而本文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购房者等四个市场主体选取指标,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2005—2021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度明显高于天津和河北,导致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市场土地供给、人口因素和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多维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九城市休闲性差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张文杰 《企业经济》2012,(9):148-151
现今,休闲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京津冀区域中的北京、天津、秦皇岛等9个城市虽具有丰富的休闲资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城市休闲性状况并不理想,休闲性水平差异较大。由于拥有城市旅游接待能力强、休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好的优势,北京、天津、秦皇岛三个城市休闲性水平最高;而因为存在休闲资源稀少、休闲设施较差、自然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相对落后等原因,保定、廊坊、张家口休闲性水平最低。本文主要应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了九城市的休闲性水平,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休闲城市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要求,选取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分析近几年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和特征,并提出未来北京开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物流能力是区域物流系统为社会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能力,其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江西省2002~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江西省近10年的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10年来的区域物流能力逐年提高,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缺失等问题。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吸收物流先进技术、积极培养物流经营及管理人才和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的京津冀地区迅速崛起,并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而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要靠人才,该区域尤其是京津的人才优势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京津冀三地毗连的地理位置、相通的民俗文化、相融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区域物流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物流进行综合评价,并做了简单的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4月,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启动仪式在河北省三河市举行,三方人社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开启了京津冀都市圈人才合作工程。京津冀区域合作是继长三角、珠三角、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新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多元、协同、创新的生态空间,改善了京津冀区域间交互作用、催化影响的互动态势。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了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理论与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产业竞争力虽然备受关注,但是对其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尚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产业竞争评价方法。文中主要阐述了一种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最后,以第二产业为代表研究产业竞争力,给出了江苏沿江八市第二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实例,根据2000年江苏第二产业经济主要统计指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京津冀协同创新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三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而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是促进三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试图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措施和基本途径,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京津冀区域发展体系的不断改革,对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升对协同应急管理工作的认知,有效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也是实现各个区域之间合作发展、协调进步的必然方式,这样也能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京津冀区域协同管理和发展的作用和优势。基于此,文章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问题,分析加强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意义,最后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管理的作用和优势,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不断推动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