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文献,也有助于明晰产业政策的制定路线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7年至2021年地市层面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基本信息与专利数据匹配构建月度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进行创新促进效应估计后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于地区、企业层面的创新水平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的创新促进效应因政策类型、企业特征而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产学研协同和引致创业等路径激励企业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统筹利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产业政策工具,加快建立与人工智能创新趋势相适应的配套监管机制和规范框架,促进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提升;产业政策对不同大小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供给型政策资源的配置在小企业间并未呈现显著的集中特征,但在大企业间政策资源更为集中;供给型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路径降低大企业绩效,而通过补贴直接配置路径抑制小企业绩效提升;整体看环境型政策对投资、补贴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大企业而言,其对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分散配置具有负向作用,而这一影响在小企业中则为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需求型政策有利于资源再配置,供给型政策则尚未显示出积极的资源再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主要是指以新技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共同的交集,但也有所区别.同时,新能源是对常规化石能源即老能源的替代和补充.考虑到社会环境成本和社会环境收益,新能源的综合收益将会超过其成本.现阶段,新能源产业化发展存在成本、资金、市场、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困境与障碍,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失灵和制度失灵.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综合因素.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从供求角度可以分为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从政策关注的焦点可以分为价格型与数量型,从创新的内容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多种类型政策的相互配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新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集群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研究是新能源产业的可能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人才流动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创新创业过程二维框架,以浙江省“九五”至“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海外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编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数量增长迅速,从“十五”至“十三五”开局之年政策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政策发文主体较多,但协调性较弱,浙江省财政厅是重要联合发文主体;从政策工具维度而言,供给类和环境类政策过溢、需求类政策偏少;创新创业准备阶段缺乏环境型政策,起步阶段缺乏供给型政策,发展阶段缺乏需求型政策。最后,提出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如何有效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政策支持产业,是产业政策发挥成效的关键.现有相关研究未深入考察经济资源在扶持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配置的规律,而且没有综合探讨不同资金配置的关联.文章考察了市场力量与政府扶持两种机制如何引导产业政策下的资金配置.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债务融资和政府补助.其中,债务融资更多地流向了成长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政府补助使成长行业中的小规模企业和成熟行业中的大规模企业受益更多.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看重企业的增长机会,政府补助则会顾及当前成长性较弱而相对不受市场青睐的企业,对产业政策下的市场化资金配置起到了补充作用.文章的研究为如何协调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两种力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政府人才激励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梳理,从政策工具视角,将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3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并检验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偏向于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应用,而对需求型政策应用不足、存在缺失;3种类型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均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对于政府完善人才政策、高技术中小企业改善职工薪酬投入、优化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否应该制定产业政策”是目前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民营企业角度出发,根据政府颁布的“五年计划”将产业政策分为一般鼓励政策与重点鼓励政策,采用2007-2015年的企业专利数据,试图检验产业政策如何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被鼓励行业中民营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且在重点鼓励行业中表现显著,这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然后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产业政策能通过金融机制、税收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创新.但在对政府补贴机制的分析中发现,民营企业会因为“寻补贴”进行策略性创新.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8):33-48
本文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程度及机制。本文创新地利用产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予以定量识别,结合省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中的驱动作用,并考察产业政策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协同互补效应以及政府能力在产业政策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力。上述发现表明,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发展型政府角色,在顺应市场深化和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政府能力与政策工具,合理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的市场集中状况是影响产业贸易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分析我国贸易产业的集中度状况及其与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得到我国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明显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海陆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错综复杂的联系,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现阶段发展壮大海洋产业的核心。根据国标(GB/T 20794-2006)对海洋产业的界定,从2000年和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拆分出12个主要海洋产业,形成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海洋产业的投入结构、后向/前向关联关系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0年来我国海洋产业的产业链有所延长,向陆地产业延伸,尤其与陆地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关联密切。同时,中国海洋产业与能源产业关联紧密,其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产业同构与产业选择: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沛罡 《技术经济》2017,36(10):92-99
从产业同构的价值判断、影响因素和测度方法以及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方法5个方面,对产业同构和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分析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突出的产业同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指出:分析产业同构问题,应注意区分"合意性趋同"和"非合意性趋同",主要围绕政府行为寻找成因;为避免非合意性产业同构而进行产业选择时,应综合考量国际基准和国内基准,可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主导产业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关于运输成本和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下,引入物流这一概念,从物流角度分析物流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发展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费用逐渐降低,将促使制造业进一步往东部地区聚集;而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流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则会带来产业集聚程度的降低,产业将由东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审计行业专门化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投资机会集概念,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与行业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经验结果表明:行业成长性高,相应的审计行业专门化程度也高;行业内企业技术能力、产品结构、目标对象等方面越相似,即行业同质性越高,审计行业专门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陈普 《技术经济》2020,39(6):24-33
基于输入端的行业距离构造并利用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科技、经济结构和制度6大类共23种要素禀赋结构提出一种行业的"距离"度量。根据该度量绘制了行业的空间分布图,计算了10个低价值行业升级至3个高价值行业的最短路径。研究发现,资源型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要经历更多的轮次,有时甚至缺乏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路径。有些中间行业如饮料制造业则始终出现在低价值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升级路径中,中西部省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若能趋近这些行业,产业升级将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17.
王新 《经济纵横》2005,(6):34-36
要实现消费与投资的均衡增长必须使消费———投资比例合理,但我国目前的工资和就业机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建立符合国情的工资收入和要素收入管理机制,通过对初次、二次分配、个人消费倾向同时进行调节,才能保证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并不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开发与产业发展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接受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成为我国工业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而强化产业政策,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破解这一课题的重要环节。一、改善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迫切要求强化产业政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论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但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一是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缓解。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一般加工工业总量过剩,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总收入仅…  相似文献   

20.
薄生荣  陈杰 《生产力研究》2005,(12):123-124,145
在现代化进程中,制造业仍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是增加就业、创造物质的产业主体。山西要改变目前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必须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破“资源优势”的传统思维障碍,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优势产业与优势产品,大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全面提升山西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