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涛文 《新经济》2024,(2):96-111
教育资源不均等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使用研究生支教团服务作为外生政策冲击,识别了支教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显著提高了落后地区农村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即支教显著提高了个体初中完成率和高中完成率,同时终身受教育年限增加了至少0.2年,但支教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具有滞后性。第二,支教提高了个体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表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拥有较好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概率显著增加。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男学生,支教对其人力资本积累的正面影响更明显。文章结论为共同富裕背景下支教扶贫项目政策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汪伟  王文鹏 《经济研究》2021,56(9):90-106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劳动者的实际退休年龄却普遍低于法定退休年龄,呈现提前退休趋势。本文试图在生育受到约束的制度环境下对上述反常现象进行理论解释,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OLG)模型,考察预期寿命延长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预期寿命提高时,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在生命周期中获得更高的工资率回报,劳动者在少年期倾向于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积累、有效工资率上升和利率下降引起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在老年期增加对闲暇的需求,有能力和意愿提早退休,减少终生劳动供给时间;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放松生育控制政策也会使劳动者享受更多闲暇时间的意愿增强,选择提前退休。本文还考察了个体退休行为的异质性,发现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对穷人而言,富人的退休年龄和终生劳动供给更低。本文的结论有益于厘清劳动者在老年期的退休决策机理,为如何推进退休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爱荣 《经济论坛》2002,(17):65-65
一、正确理解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的辩证关系 所谓的人力资本是靠对人的投资和受教育时放弃的收入形成的资本。它的实质是人力投资在劳动者身上的凝固,具体体现为人的工作的智能和技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考察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的积累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的关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育投资为人力资本增值创造了条件。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人力资本积累是教育投资的结果。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受教育获得知识技能,增加了人类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又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投资为人力资本增值创造了条件,它可以直接推动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成人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是否为家庭农业主要负责人等变量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概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其参与非农就业的概率只与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变量显著相关.非农就业经验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存在负影响,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工资性收入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数据,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提高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中国城镇和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也有助于劳动者子女教育投入的增长,能够促进中国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和提升。另外,其对农村劳动者正式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城镇劳动者,而对农村劳动者脱产职业培训的促进作用却显著小于城镇劳动者;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对辅导班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基本教育投入。上述结论意味着,引导我国出口结构向具有生产率优势的行业转变对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智办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本文梳理、归纳和总结了资源要素理论、人力资本贫困理论、赋权贫困理论、贫困文化理论教育扶贫理论,对进一步进行职业教育发挥精准扶贫攻坚作用在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8,(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扶贫先扶智,教育精准扶贫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转折和突破,教育精准扶贫对彻底转变贫困人口观念,拓宽和丰富思想,摆脱贫困意义重大,教育扶贫的实施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助推器的作用,是振兴中华民族之根本。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人享有公平平等的发展平台,可以培养一批积极、阳光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者,提升劳动者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自信力,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既表现为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滞,更表现在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损害.该文推算了文化大革命通过缩短学制、停办大学等造成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化,及其对后来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我们估算,文化大革命使可能的受教育年限减少了14.3%.由于文化大革命使国有经济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都遭到破坏,从而使其经济增长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水平.与之相比,非国有经济所依靠的劳动力是比较年轻的一代,同时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比较低,使其处于更为有利的经济稳态.因此,如果没有改革以后的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较低的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多个微观数据集,检验我国家庭内同胞数量的增加是否会降低个体教育成就,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个体性别而存在差异.实证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兄弟姐妹会对个体产生教育挤占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个体的兄弟姐妹数量增加,将导致个体的受教育年限下降,无论个体是男是女都如此,但对女性来说这种效应会更加严重.上述结论在多个微观数据集和系列检验中均显示稳健.研究还表明,中国家庭偏好男孩的传统观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是导致同胞数量对女性的教育挤占效应更加严重的重要原因.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改善女性在教育中受到的歧视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逯进  李霞 《财经科学》2007,(8):111-117
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对比,并运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省区人力资本积累和外溢的增长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有效劳动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此外,还对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水平的增长贡献率做出了核算.  相似文献   

11.
健康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雅静 《经济论坛》2005,(24):55-57
在大多数将人力资本因素纳入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关于人力资本的测度仅考虑了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而将劳动者的健康因素忽略掉了。这一是因为健康因素难以量化表示,找不到合适的指标表示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二来,由于没有现成的理论将健康因素放入增长模型中,长期以来大多学者都是仅以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作为劳动者的质量因素考虑人力资本的规模的。但是,人力资本是反映蕴含在劳动者身上包括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健康水平等多种因素的总和,劳动者的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激励机制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儿童成年后的人力资本水平,表现为个体受教育年限的明显增长。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是职称改革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职称改革对女性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个体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明确教师职称改革方向,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林友宏 《财经研究》2018,(4):89-101
碘缺乏病曾是广泛威胁我国民众健康,并对婴幼儿智力发育有着严重阻碍的疾病.我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大规模补碘运动显著地改善了民众的碘营养状况,因而很可能通过提升个体智力水平而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对碘缺乏病防治的长期影响进行考察.双重差分的估计结果显示,尽管婴幼儿时期补碘对身高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却能够显著地提高个体受教育年限和年收入水平;并且补碘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产生于初中阶段,对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胎儿期是补碘的关键时期,出生后补碘对个体的影响较小.因此,加强对盐业市场的监管,增强民众的补碘意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脱贫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大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投入,完全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实施12年义务教育和普及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一个农业大省的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结论表明,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力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显著高于没有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家庭;家庭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汪德华  邹杰  毛中根 《经济研究》2019,54(9):155-171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增智"的目标:受益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0.7年左右;但工程的"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受益儿童成年后收入并未显著提高。计量分析发现,工程虽能提高受益儿童成年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但未能提升其外出务工概率;可能受限于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年后留在本地的受益群体从事非农职业的概率反而显著降低。这说明,中国的"扶教育之贫"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要达到教育扶贫"增收"的根本目标,还需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第二、第三产业等政策与之配套。  相似文献   

17.
全面小康后云南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4年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消除.2020年全面小康后,云南省即将面临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文章分析了云南农村相对贫困的总体趋势,通过调研发现治理的四大难点: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能力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提出治理云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可行路径为:优化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强化对"扶智"的重视、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卢卡斯(2004)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积累.课题组对海南800户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住户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在职培训、社会福利等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恰是制约海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其转移的速度会不断加快,直到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CGSS(2003)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教育等级、部门、经验、地区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中国城镇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2003年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为8.3%,教育边际收益率递减依然没有发生,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回报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会提高人力资本回报;另一方面与以往多数研究不同,就业的部门差异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子女人力资本的形成有显著稳定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素质由劳动者的能力、受教育程度及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共同决定。在异质劳动力假定下,引入教育的外部性,探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下,劳动力市场技能结构的内生决定,并指出政府应该完善劳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劳动者的受教育成本,建立全方位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技术进步与技能积累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