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农地制度、户籍制度和支农政策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制度调整的"增收效应"表现在:第一,由农地使用权期限的延长所带来的"收益保障效应"和"成本分摊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但该效应的发挥应以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为前提;第二,城乡分割的长期存在使得户籍放松政策难以发挥"增收效应",后续政策应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第三,财政金融支农政策通过对经营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投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第四,相较于"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而言,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南北地区差异"更为明显,且南方农村具有较强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2.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农地综合效率的贡献度远高于农村投资水平,农地规模效率的贡献度高于农地纯技术效率;短期内,农村投资水平对收入的调整为正向,农地纯技术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负后正,农地规模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正后负。长期来看,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提高农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有利于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但关键是要提高农地规模效率。短期内,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同样有利于农业收入增长,而提高农地纯技术效率则使农业收入增长先降后升,在规模报酬递减范围内的农地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3.
闫啸  牛荣  李芸 《经济学报》2023,(2):91-114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决策是一个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自选择过程,因此,在估测抵押贷款产生的收入效应时,必须纠正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农地产权抵押贷款典型试点区宁夏平罗县农户为样本,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消除自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考察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总收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增长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非农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农业收入的促进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持续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推广落实,更好地激发农村地区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收作用,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并有效发挥农业支持政策协同作用的问题亟待破解。基于相对剥夺视角考察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依据四川、重庆和宁夏共886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农地抵押融资可得性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群体异质性,揭示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的协同作用。研究证实,获批农地抵押贷款有效降低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机制研究表明:获批农地抵押贷款可通过促进土地转入和改善家庭消费水平,进而缩小农户收入不平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补贴虽均对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产生积极效果,但与农地抵押融资并未产生正向协同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农地抵押贷款的收入不平等缓解效应对劳动力禀赋较薄弱、经营规模较大、职业类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户及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村庄更为明显。因此,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助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应不断优化农地抵押贷款产品供给、激活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协同作用、增强支农惠农政策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一)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农民收入增长。 1.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两者对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有显著作用。回归分析表明,人均GDP增长上升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7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下降1个百分点,将能够带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0.003个百分点。在城乡收人差距2倍以上的收入分配格局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湖北省1992~2008年的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包括股票市场发展、金融机构中长期信贷、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指标,运用多元VAR的协整分析和弱外生性检验的实证方法,分析了湖北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金融机构中长期信贷促进了湖北的经济增长;实际利率与湖北经济增长具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发展对湖北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短期来看,金融机构中长期信贷和实际利率水平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股票市场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分省数据,通过面板VAR的实证方法并借鉴动态面板的稳健性检验发现,一,我国目前的技术产出并没有完全发挥技术进步的引致效应;宏观景气能使商业银行产生好的预期并有助于企业抵押能力的提高;专利授权数并没有带来银行信贷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是正相关关系.二,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存在良性互动,技术进步具备自我积累的发展机制.三,从冲击反应来看,短期内金融发展确实会影响经济增长绩效,货币非中性在短期是成立的;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景气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良好的经济发展能刺激技术研发和投资并带来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可能会因为专利法规等的管制而对自身产生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8.
邹秀清 《经济问题》2007,(10):74-77
基于多重约束条件下农民经济行为不确定性和动态选择性的特征,构建了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多元化与农地产权偏好的理论框架;应用赣、苏、桂三省578份农户问卷调查资料,采用multinomial模型初步检验农民农地产权偏好与收入多元化的相关性.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喜添 《当代经济》2006,(10):99-100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产生了我国的"三农问题",现阶段的"三农问题"直接体现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农村公共财政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就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崔巧琳  王晨翔 《技术经济》2023,42(7):141-151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以小额信贷这一金融工具为例,从农民收入、家庭收入及城市创业等视角考察了小额信贷的共同富裕效应。结果表明:①在农民收入方面,小额信贷能够提高县域农民纯收入、降低贫困发生的概率,有助于农村脱贫攻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在家庭收入方面,小额信贷能对家庭收入中土地出租收入起正向作用,表明小额信贷可以提高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③在创业方面,小额信贷能够促进城市创业,有助于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将为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小额信贷方面的经验证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