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3)
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研究中得到佐证,在住房市场和住房信贷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讨论贷款购房带来的还贷经济压力是否抑制了房产"财富效应",在我国特有的消费文化和居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刺激国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引入购房方式相关变量后对房产"财富效应"进行了再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住房"财富效应"广泛存在,是否持有住房、住房套数和住房价值对家庭消费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如果脱离购房方式,单一考虑住房"财富效应"不尽准确,在考虑了购房方式和待偿房款额变量后,发现贷款购房方式缓解了家庭预算约束,待偿房款额对住房"财富效应"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房奴效应"对于住房"财富效应"具有一定的削弱,但不足以抵消住房价值提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理念和政府良好的信贷政策助推了我国居民的负债性消费行为,家庭负债也迅速增加。作为平滑跨期消费的重要手段,负债会通过改善家庭的外在消费模式,对个体的消费相对剥夺产生影响。而所谓消费相对剥夺是指将个体和参照群中消费水平更高的其他个体进行比较,所得到的相对消费地位或消费状况,可直接反映居民间真实的福利差异。但是,由于在借贷规模、还款期限和消费指向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住房负债与非住房负债对消费相对剥夺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此展开相关探讨。首先,实证结果显示,负债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显著低于无负债家庭,这表明负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相对剥夺。其次,对负债家庭而言,负债规模和消费相对剥夺之间具有U形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再次,细分负债类别后发现,住房负债规模与非住房负债规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是相反的,前者起到加剧作用,后者则具有缓解效应。但是,当非住房负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加剧消费相对剥夺。而影响程度也与家庭特征和地区特征有关。最后,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两种负债对消费相对剥夺存在一定的调节效应,并且这种调节效应对于发展和...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房改"后,住房逐渐成为市场中被追捧的社会性财富标志,房地产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强势群体过度投资甚至投机伤民的弊端。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既能继续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又能实现房价和房租处于合理水平的目标。建议在区域或全国性中心城市继续维持现行住房限购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公租房,并将公租房的所有权和居住权相分离,以公租房的租金为收益来源,建立公共住房投资信托基金(PHIT,Public Housing Investment Trust),并确定其法定财富标志的地位,将部分希望投资房地产社会性财富标志的资金,引入到以公租房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投资中来。 相似文献
4.
5.
在加大建设规模的同时,保证保障性住房切实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使住户对居住情况感到满意,是实现保障性住房促进社会包容与和谐功能的关键。文章利用香港公屋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公屋住户居住满意度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程度。研究发现,对于公共租赁房屋这类保障性住房的住户,其满意水平除了受房屋质量、社区环境等一般性因素影响外,政策性住房在社会标签上的污名化、社会关系上的弱势地位等,都会对其满意度体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7年数据,检验了住房价值对中国城镇家庭股市参与的财富效应,特别研究了信贷约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家庭住房现值能够促进城镇家庭股市参与,财富效应明显。但住房财富效应主要存在于没有信贷约束的城镇家庭中,尤其是当家庭存在供给型信贷约束时,财富效应消失。利用工具变量和PSM等进行稳健分析,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约束主要通过影响家庭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约束来抑制住房财富效应。此外,住房财富效应在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低和互联网金融参与度高时更明显,但这一增强效应仍主要存在于没有信贷约束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7.
组织支持、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基于高校教师的一项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率及工作绩效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组织支持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某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任教师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教师组织支持、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是影响工作满意度水平的重要因素;组织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关系绩效,但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支持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些结论对进一步调整有关高校教师的激励措施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领导与员工关系在员工工作态度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包含590组数据的大样本及按部门和性别划分的分类样本,分析了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RLMX)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情况下,RLMX都会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支持感,其中社会比较交换关系(LMXSC)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但社会比较倾向(SCO)的调节作用却与员工性别有关,对于女性而言,SCO负向调节了LMXSC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对LMXSC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于男性而言,SCO在LMXSC与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主观变量是影响个体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16省份59家生物医药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主动性人格、工作满意度、工作水平和组织任期等变量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二者关系具有非线性调节作用,工作水平和组织任期也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作压力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认识在管理学界存在严重分歧,其作用机制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394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挑战-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理,以及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卷入在挑战-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弱化挑战-阻碍性压力对工作卷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