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转型之路,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农村地区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出现了诸如科技创新不足、品牌效应不深等问题,民族地区受限于自然、文化等因素所呈现的问题更为明显。贵州省黄道乡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方面具有典型性,对其进行剖析有助于为其他具备相似资源禀赋的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脱贫攻坚及交通强国的政策指引下,民族地区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民族地区现已整体脱贫,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可持续交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双碳”目标下,民族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可持续交通规划总体布局,拓宽可持续交通发展资金筹融资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家关于“三农”问题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策略。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乡村社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系统的构建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乡村基层管理团队中缺乏专门的人才,严重制约了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乡村德治能力有待提高,严重削弱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发展;乡村治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制度,造成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滞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乡村的法制建设、德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要切实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发展,这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整体脱贫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关乎民族地区未来的美好生活,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世界减贫事业的整体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是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整体脱贫后,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自立自强意识不强、科学发展意识差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下,民族地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民族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路径,已成为当下民族地区紧迫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丧葬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死后如何安葬,如何被安葬是农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农村丧葬治理改革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在丧葬方式上的冲突;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和组织,专门致力于丧葬治理工作;移风易俗落实难,丧事大操大办,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联手北京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并主办雪上项目,这对张家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带动了周边乡村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还促进了乡村振兴。冬奥会的举办加速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推动了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垃圾三方面,其主要问题在于主体责任缺失、执行不力、生态治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内容、治理主体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等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方式、治理主体参与方式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徐梦瑶  张正峰 《经济地理》2020,40(5):174-182
以京津冀地区样带为研究区域,基于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理论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并总结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乡村工业用地显性转型指标值由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不发达的内陆地区降低。②乡村工业用地隐性指数以样带中京津地区和邯郸市两个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为高值呈圈层递减的梯度性。③乡村工业用地转型协调区位于发达的北京市和天津市,隐性转型失调区集中分布在京津两市周边的廊坊市和沧州市,显性转型失调区位于样带南部较发达的邯郸市,转型滞后区分布在不发达的邢台市和衡水市。④冷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地区样带乡村工业用地转型指数的热点(高值区)呈条带状分布,冷点(低值区)呈抱团状分布。⑤样带各区段所处的乡村工业用地转型阶段与样带内各区段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理论假设。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各地区应结合乡村工业用地转型不同模式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着重提出了要大力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如今,我国乡村在义务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及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起色。但是,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是城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新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社区规划和发展缺乏科学性、治理主体依旧单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的原则;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丰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并广泛运用于中国的实践。然而,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广大农村地区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边缘地带。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群众的物质需要,更要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作用,实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富足,综合运用创新传播手段、健全人才队伍、深耕优秀文化等有效举措,切实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以思想先导领航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对乡村文化内涵分辨不清,由此造成了理解上的错乱,表现在提升路径便是乡村文化振兴措施混乱,导致所提出方案顾此失彼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合"乡村文化三维共建模式"和乡村"私"性文化研究,对乡村文化的内涵从理论层面进行梳理,探究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路径,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岚 《江南论坛》2022,(2):10-13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点发展战略,而数字乡村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继出台,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相似文献   

16.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培养的大学生到乡村创业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到乡村创业意义深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所遇困境进行总结,就其发展路径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相雅芳 《生产力研究》2020,(10):1-6+161
农村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落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态治理经历从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到全面乡村生态振兴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观念滞后、政策制度倾斜不够、监督管控薄弱以及生态治理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阈下的农村生态治理路径从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模式、从制度和观念上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完善生态农业经济产业体系及加大农村生态治理公共服务供给投入等方面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实践,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增强广大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莹琛  詹绍文 《生产力研究》2022,(10):70-74+160
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单方面向城市流动所形成的农村空心化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文章明确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出了农村空心化地区所具备的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文化空心化及管理空心化的特征。梳理出了农村空心化所引发的弱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突出农村社会问题、农村传统文化逐渐缺失及削弱农村地区自治能力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以此为根据,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从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农村的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玉霞 《经济师》2023,(10):124-125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朱文斌 《经济师》2023,(11):115-116+11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