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营改增"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提升了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税改前增值税税负越重,政策效应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越大。异质性检验表明,"营改增"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溢出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政策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规模效应、提升劳动产出效率以及促进研发投入这四条路径来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非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在上述路径中受益程度更显著。研究结论为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政府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率,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减税政策是重中之重.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减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能够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名义税率每下降1%,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0.38%-0.75%.减税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既有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减税有利于存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间接效应则表现为减税可以刺激更多的创业活动,而新进入企业比存续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对于减税政策更加敏感,而且减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小,存在长期收敛效应.文章为我国减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今后税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卞元超  白俊红 《财经研究》2021,47(11):64-77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市场整合对于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产能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市场需求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的分析视角,文章考察了区域市场整合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传导机制,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其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市场整合有助于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区域市场整合能够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要素的有效供给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即存在市场需求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进一步地,那些高税收基础、高就业贡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对区域市场整合的敏感性更高;区域市场整合对重工业部门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也要高于轻工业部门;且区域市场整合显著提升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蔺姝怡 《经济师》2023,(12):103-105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政策能够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上升,其中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起到了主要机制作用。研究结论对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6,(7):58-71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开发区的生产率分布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定量识别了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研究发现:(1)"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显著提高了开发区的生产率水平;(2)平均而言,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主要源自"集聚效应",但是这种"集聚效应"持续期非常短,在开发区成立三年后就基本消失。由制度和政策优惠所形成"选择效应"则是开发区长期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源泉;(3)民营、小规模、年轻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这一方面意味着开发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发区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杰 《经济研究》2021,56(8):160-173
本文实证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政府创新政策对中国企业私人性质的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发现是:从混合效应来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造成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创新投入产生挤入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不同分位区间的企业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从交叉效应看,总样本中,政府创新补贴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及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均形成相互抵消的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之间,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形成相互补充的挤入效应。这些交叉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的不同分位区间中,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上述经验证据既为创新政策领域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中国经验,也为中国政府创新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国家级新区设立视为一次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反事实”框架下,实证分析国家级新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国家级新区设立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新区设立主要通过“政策效应”“集聚效应”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新区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仅与区位条件、市场发育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相关,还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成长周期等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为评估国家级新区政策效应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经验证据,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及丹尼森效应,三种效应的贡献率显示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2002年以后丹尼森效应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比分析中国31个省份的纯生产率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东部地区省份的两种效应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部省份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保持纯生产率效应贡献度的基础上提高丹尼森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两种效应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碳交易试点运行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碳交易试点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通过能源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最终提升试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产业结构效应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技术创新次之,能源结构效应的影响较弱;(3)异质性分析发现,碳交易试点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存在,西部地区不显著,而中部地区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杰  熊熔 《经济师》2010,(2):69-71
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中国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以期正确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财政支出和减税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政府支出乘数和减税乘数效应都在降低,并且财政支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政策实施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因此,提出从财政支出结构、税收结构和投融资体制三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1.
政治关联和融资约束:信息效应与资源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探讨政治关联缓解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微观作用机理。经验证据表明,政治关联确实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其核心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政治关联能够起到信号发送功能,降低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就是政治关联的信息效应;同时,政治关联有助于强化民营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切实提高企业的未来总收益,这就是资源效应。经验研究还表明,资源效应占主导地位,政治关联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在于资源效应。因此本研究的一个直接政策涵义就是,要解决目前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消解政策性歧视,给予所有企业同等的资源获取机会。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信息和资源的特殊载体,董事网络具有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双重优势。本文从融资约束视角证实了董事网络的双重优势。研究发现,企业嵌入董事网络可以凭借网络位置优势缓解其融资约束,这种缓解作用源于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两个渠道;然而,网络位置差异会影响上述渠道对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具体表现为,中心位置以资源效应为主,结构洞位置以信息效应为主。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仅对民营企业发挥显著作用,对国有企业的作用不显著。因此,网络位置是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构建董事网络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3.
In an influential article, [Romer, C. “The Great Crash and the Onse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5, 1990, pp. 597–624.] estimates the magnitudes of the uncertainty and wealth effects. She reports that before and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uncertainty effect has a larg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urable good production, while the wealth effect is negative but negligible. Whe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change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model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of time necessary for stock returns to translate into changes in consumption, they reach the exact opposite conclusions that Romer does. Specifically, when the authors allow consumers 12 or more months to alter consumption behavior, rather than Romer's three, stock price uncertain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urable goods production before, during, or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authors also find that stock market returns from the previous year have a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urable goods production,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wealth effect.  相似文献   

14.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创业板企业数据为样本,使用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法,研究不同区域环境下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事前甄选与事后培育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域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行为影响有限,与非核心发达地区相比,金融发达地区的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表现出差异性甄选行为,但却有更好的事后培育作用,而且这种培育作用会随着地区投资环境优化而增强;②行政区域对政府背景风险投资行为影响显著,与异省投资相比,本省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事前甄选具有显著优势,但对被投企业后续创新投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这种作用会因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占有董事会席位而加大。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民营投资的挤入与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力  邓珊珊 《现代财经》2007,27(3):9-14
回归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国民营投资略有“挤入效应”,对东部地区有轻微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有明显的“挤入效应”。良好的人力资本无差异流动机制是外资对民营资本产生积极作用的瓶颈,故政府应给予内外资相同待遇,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随人才的流动而外溢。  相似文献   

17.
吴强  孙继雅  陈金兰 《技术经济》2023,42(11):62-74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畜牧业碳减排的机理,对畜牧业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2007-2020年31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并揭示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现状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畜牧业碳排放呈缩减趋势,各省畜牧业碳排放差异显著,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梯次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畜牧业碳排放强度改进减少的碳排放可以遏制其通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加,但这一结果具有区域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排放的“规模效应”大于“强度效应”,因而未能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排,进一步探究发现,技术进步对畜牧业碳排放的边际效应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而增强。此外,技术进步对畜牧业碳排放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本地区技术进步增长一个单位,邻区畜牧业碳排放将会降低1.66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物业管理与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传华 《技术经济》2007,26(4):122-124
物业管理业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住房货币化改革发展成长的新兴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注重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才能生存、发展、获利;物业管理业只有创造出品牌并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名牌企业,建优秀小区,已成为物业管理业的管理目标和奋斗方向,创建物业管理品牌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物业管理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乘数理论忽视了收入分配因素,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有很大局限性。论文以我国城镇居民微观消费行为的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引入收入分配因素的乘数效应模型,并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作了验证,证实它与我国的经验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收入再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的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7,(12):149-163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而治之的理论模型,阐释拥有资源再分配权力的社会组织管理者如何通过实施这个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这种策略会对社会经济资源再分配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不仅展示了这种策略如何针对两个被领导群体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而且揭示了在多个被领导群体的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如何实施这个策略。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经济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差异化的再分配政策并不一定是由群体之间不平等的资源禀赋造成的。由于管理者所实行的分而治之策略,拥有同等禀赋的群体有可能面对完全不同的再分配政策。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益输送与一部分群体形成最小化获胜结盟,让他们成为受益群体,同时完全剥夺边缘群体的资源,获取中间群体的一部分资源。由于这种分而治之的差异化再分配政策,小部分群体可以从中获益,其它大部分群体则会受到损害,从而造成不同群体间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