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算体现国家政权、政府主体展开活动的方向、范围与重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预算法被人们称为"准宪法".201 2年7月上旬,全国人大网站公布了我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本次修法过程中各方面关注度很高、争议较大的问题.在肯定此次"二次审议稿"的一系列进步和亮点的同时,我认为对其中有关地方债相关内容的处理上的明显问题,亦不可不查,值得充分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1.加强审查监督的法制建设,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预算必须依法编制、依法实施、依法监督,应尽快修订《预算法》,不断的推动政府预算逐步实现科学、完整、公开、透明、精细、规范。在预算法修订过程中,应加强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研究,如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定,如何增强地方财力保障;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问题,明晰政府支出边界;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解决"二次"分配问题;人大与政府预算权  相似文献   

3.
简讯     
《环境经济》2013,(8):8-9
全国人大:《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集意见《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国家建立跨行政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严禁通过暗  相似文献   

4.
丁霖 《环境经济》2013,(10):26-29
监测信息公开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完整的公开平台,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导致不少问题的产生。2013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称"《环境保护法》二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14条增加了"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要求。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工程,它既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也依靠各级政府、民间团体、社会公众的广泛配合,最终按照一定的顺序,稳步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算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财政制度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新《预算法》作出了"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一具有创新性的明确要求,为地方财政的变革开启了新的篇章.但是,由于各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建立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就地方财政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所面临的障碍做出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预算是财政的核心,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作为财经领域的根本大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有两大特征:一是赋予前期财政改革成果以法律地位;二是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的财政改革具体设想以法律地位.因此,修改后的《预算法》是否能够全面落实,不仅决定今后各级政府预算管理能否步入全盘规范化轨道,而且直接决定预算改革进程快慢、最终结果是影响现代财政制度可否如期初步建成.新《预算法》颁布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认为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期待《预算法》能够真正落实,并掀起了学习和研究的浪潮.但要看到,从《预算法》对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的要求看,落实新《预算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认为有两大问题需解决.  相似文献   

7.
付艳 《环境经济》2013,(10):22-25
新公布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二审稿)》对于环境侵权的规定存在责任类型不全面、责任范围不明确、缺乏社会化承担方式等问题,而这些都折射出此次修改环境法功能定位的不明确统一。201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下称"二审稿")正式公布对公众征求意见,相比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基本制度的修改、信息公开的专章规定以及按日处罚的明确等热点问题,二审稿中对于环境侵权内容的修改和规定仅体现在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上,内容涉及污染损害的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8.
这一次预算法修订,显然要着眼于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和审议政府预算。  相似文献   

9.
高培勇 《经济》2004,(5):55
这一次的预算法修订,显然要着眼于实现这样—个目标: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和审议政府预算  相似文献   

10.
张国庆 《经济论坛》2014,(8):130-13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财政超收和财政超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超收主要受税收收入的增长、保守的预算编制、一次性增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控制政府的财政超收,首先要完善现行的收入编制规则,其次要进行税制结构的适度调整,最后还要控制政府的财政超支。财政超支则主要受现行《预算法》的缺陷、行政机构的不断膨胀、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等影响。因此,要控制政府的财政超支,首先要完善现行《预算法》,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最后要加强对财政超支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预算法》为背景探究了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影响并进行了对策分析.首先以新《预算法》为转折点概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现状,进而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结合《预算法》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我国颁布新预算法.新预算法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要求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由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启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财政部于2015年10月印发《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后续的具体准则奠定了基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来说,财务管理的主要预算安排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在新预算法下,这些都将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相应的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入手,分析了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5,(10)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展,政府会计的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政府的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新预算法的实施,使得政府会计也逐渐借鉴了企业会计里的一些优点,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主要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当前政府绩效评价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当前政府会计的变化对其绩效评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财政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新《预算法》已允许经批准的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以让政府债务更加透明化,但要真正解决目前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还需从根源上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财政预算领域,以民主参与的方式决定所有或部分项目的决策和资源分配,被世界多国所提倡和实践,有利于走向更广泛政治包容和实现更普遍社会公正。我国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进行了明确,为财政预算中引入公众参与奠定了法制基石。然而,参与式预算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仍处于摸索阶段,实践中出现了参与范围、参与能力、参与质量等"成长上限"问题。跳出参与式预算成长上限的关键策略在于,一是要建设开放的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二是要提升公民素质,增进参与式预算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减少权力对参与式预算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契约精神、国家治理与政府预算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从"善政"到"善治"转变,重点剖析了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构建几个关键环节:(1)推进预算公开;(2)加快《预算法》修订进程;(3)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4)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法治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单一制国家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法治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调整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宪法、中央地方关系法、税收基本法、转移支付法、预算法等方面,考虑我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法治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预算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它体现了利益权威分配的政治过程。作为反映预算改革进程的一面镜子,《预算法》修订浸透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和决策选择。从预算改革的政治学角度看,《预算法》修订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预算是"国家的钱袋子",而掌控这个钱袋子的权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因此《预算法》修订与政治过程紧密相连。作为分配利益的工具,预算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修改和完善《预算法》,但是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调整的过程,在注重政治过程预算权力配置改革的同时,推进技术性项目改革是《预算法》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强化我国政府预算约束性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预算本身就是法律,一旦经过议会批准就要严格执行而不能随意变更,因此约束性是预算的应有特性。从我国情况来看,约束软化是各级政府预算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重点要解决预算收入执行超收、预算调整、定员定额和项目评估、先期执行以及《预算法》修订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迫于财政减收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向辖区内企业实施"预征税",即"今年先把明年的税征收了",用当地人的话说,地方财政已经开始"寅吃卯粮"。那么,地方财政为何要"寅吃卯粮"呢?地方财政频告急2012年7月,全国人大公布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禁止地方政府发债的规定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原因是一些常委委员、部门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