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邢章萍 《经济》2012,(8):18-19
2009年夏,大学刚毕业的小梁从安徽到北京找工作。当踏上从徐州开往北京的K108次列车时(因为小梁居住的那座城市没有直达北京的火车),他发现火车上凡是能站人的地方都无空缺。在十几个小时的乘车期间里(现在K108的行车时间调整为9小时48分钟),他都没有去过洗手  相似文献   

2.
胡可 《经济纵横》2006,(8):70-70
技术部经理上午给人力资源经理王莉萍打了一个招呼:对部门内的一位员工小梁非常不满,表示技术部不想再留这样的一名员工了。 “由于小梁是公司内服务了3年之久的技术人员,公司向来比较关切,HR便向技术部经理了解因何不满时,他的回答是:他的技术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承担部门主管交代的工作!”王莉萍说,“问题是已经服务了3年这么长的时间,技能能力不足显然不足以成为理由。” HR私下找小梁了解过后,得到的消息是,小梁个性较强,在开发模块上与技术部经理有不同意见时往往会非常直率地提出来争论甚至口角冲突,。部门经理据此认为小梁不够尊重他,提出让他离开技术部的要求。 “我们也试图调解过,但都没有效果。”王莉萍对此非常苦恼,“部门经理的对策是不给他分配开发工作,对小梁提出轮调到其他部门的解决方案也由于他坚持不肯离开技术部,说就要争一口气而没有结果。” 这使王莉萍犯难了:继续让这种矛盾僵持下去,小梁的绩效考核结果必定很难看,最后肯定会以绩效不佳为由辞退他,但不肯善罢甘休的小梁肯定也会寻求劳动仲裁;解决嘛,双方都不肯妥协。让一个员工是否继续留在所在部门工作的权力,是在业务部门还是人力资源部?如何解决这个困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香港户口比北京户口还便宜."在香港尖沙咀的一间咖啡厅,陪妻子来香港产子的张力(化名)说. 他和妻子在北京打拼5年,有房有车,但都没有北京户口.而现在想办一个北京户口,据张力打听,耗资巨大.但是他们想生孩子了,孩子不能没户口.没户口就小能在京高考,甚至连准生证办理起来都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4.
1993年盛夏,南方某杂志编辑去北京约稿,于途中的30多个小时阅读完贾平凹的小说《废都》。8月某日,该编辑约京城新闻界、理论界一些“人物”谈稿件。不想会谈内容从一开始就从正题溜开了。历时二个多小时的各家发言始终是围绕小说《废都》的,令该编辑料所不及。好在他于途中“顺路”拜读过小说,不然还真会变成局外人的。某报记者极具话题控制能力,他使每个人都莫名其妙地认定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一部小说的。他的发言很随意,直入主题:  相似文献   

5.
毛丽冰 《经济》2012,(3):134-135
“为什么通过邮局寄送的杂志全年都没有收到?”内蒙古赤峰市一位温先生近日向《经济》记者反映.2010年底,温先生订阅了几份2011年北京发行的杂志,到2012年初,有的杂志一份不落都收到了,有的杂志会延后一两月收到,但是,最让他头疼的是,有的杂志竟然一本都没有见着.温先生无奈地表示,虽然慢一两个月收到,好歹还是能见着面,但是全年都没有收到的杂志,真不知道是去了哪儿?  相似文献   

6.
汤一介 《开放时代》2003,(5):135-139
“……没有信仰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信仰的人只关心尽可能舒适,尽可能无痛苦地过日子,除此之外他们对一切都麻木不仁。”“只有那些在内心深处存有信仰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或者不如说他的内心向真实敞开了),他不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扭曲真相,因为他没有这样做的个人或者情绪上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最近张斗很忙,作为北京宽客网络公司(网址www.BBSee.com)的创始人,他一直忙着跟VC谈融资,以至于在最近一次P2P视频论坛上,他发言时用的都是给投资商看的PPT.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时代,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很多元素被赋予了新含义,有必要进行修正.Y=AF (K, L)的增长核算框架已经在发生变化,数据本身成为了生产要素,即Y=AF (D, K, L).原有生产函数中,A、K、L一般而言都有明确的产权属性,没有考虑到外部性和溢出效应,没有体现现代共享经济的特点.新经济中,数据D直接进入生产函数,这一生产要素是指企业所掌握的服务于生产行为的有关市场需求与供给方面的信息,这一要素很可能没有明确的产权属性,至少不是完全属于企业所有,这很好地体现了新经济中的共享思想.  相似文献   

9.
《商周刊》2010,(20)
国手也好,博士也罢,邓亚萍留给中国人最深的印象永远是她在乒乓球桌旁的喊杀.退役后的她,没有成为教练,没有转而经商,而是开始11年的求学之路,从初识ABC到戴着剑桥的博士帽骄傲回国;从在国际奥委会任职到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为中国申奥四处奔走,不遗余力;从"明星志愿者"到北京奥运村"村官",面向世界推广中国……邓亚萍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都演绎着一次华美的转身.  相似文献   

10.
赵硕 《经济》2012,(10):70-72
早上7点,杨志腾开始从家骑车赶往大兴区志远庄村,路上大约要一个小时.“公交太不方便了,而且路上要很长时间,没有骑车快.”杨志腾说. 杨志腾是2011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选择到北京郊区做村官.经过层层选拔,杨志腾成为了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志远庄村的村委会主任助理.  相似文献   

11.
严冬的北京,《经济》记者接到越来越多的市民来电反映"打车难"的问题."我下午5点在协和医院门口打车,等了40多分钟,还是没有打到,"刘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不管是晚高峰还是中午,基本上都得等半个多小时才能打到车."同样的问题在住宅区、写字楼、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有体现,而且越是在早晚高峰或者恶劣天气的时候,这种现象就越发严重. 为了不赔钱高峰时段、恶劣天气不运营 一个周五下午6点,记者打算从北京朝阳区国贸打车去四惠,正常驾车大概需要15分钟.在近一个小时的等待中,有6辆出租车停下询问记者去哪里,在说明目的地后,司机以"快交班了,不顺路"、 "那边太堵了,不去"、 "收车了"等为理由直接开走.  相似文献   

12.
罗恩道夫·乌尔里奇从来没有想过他会失业如此长时间.这位52岁的德国人以前是雷比奇附近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1991年,他失业了,随后到柏林参加了一个由州政府组织的销售培训计划.结业后,他开始了推销员生涯,从糖到墓碑无所不卖.“但没有什么效果”,他说.于是在1995年,他又参加了一个政府办的培训计划.这次他是学习如何为建筑通风系统的招标活动进行准备.然而在付出六个月的代价后,他听到的所有回答仍都是“不”.罗恩道夫幻想的破灭是众多陷入困境的德国人的一个缩影.从1990年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北京.也许没有人过多地关注家具业。但10年前.北京家具的广阔市场.使从安徽农村来的打工仔汪宏坤很“狂傲”:北京怎么什么家具都卖得出去啊,做工全然没有南方的精细,老板又什么都不懂,为什么不能自己开一个厂?当年长发披肩的油漆匠汪宏坤来北京投奔打工的同学,口袋里揣着仅有的75块钱。他的初衷,只是想比在武汉打工多赚点。  相似文献   

14.
张旭东  周英峰  罗沙 《经济》2008,(2):56-57
武惟扬,是北京的一名高中生.他几乎每周都给建设中的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拍照,跟踪北京奥运临近的脚步,见证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系美国当代研究数量经济学著名的经济学家。他194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63年在孟买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数学专业),两年后他又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数学专业)。此后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习深造,并于196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普林斯顿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刊》2007,(2):13-14
作者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指出,整个世界并没有为美国经济衰退做好准备.这是他从六周的全球旅行中得出的一个明显印象.在这六周中,他先后造访了日本、南非、中东、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和澳大利亚.他遇到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现在已经与美国"脱离"--从亚洲到欧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增长都日益强劲,一旦美国经济疲软,它们完全能够自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住院的58例64眼青光眼的患者,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58例(64眼)患者中麻醉效果为Ⅲ级的有4眼(6.2%),麻醉效果为Ⅱ级的有8眼(12.5%),麻醉效果为Ⅰ级的有52眼(81.2%)。本组患者未出现1例严重麻醉并发症,特别是处于低视力、小视野的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未出现失明。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佳,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和身心痛苦得到了较大程度缓解,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麻醉步骤。  相似文献   

18.
6月20日,71岁的郑州大学外语教师陆家豪副教授成为新闻人物。这天,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庭的原告席上,他坐了4个多小时,然后接受了一拨又一拨记者的采访。热闹过后,在晚上,他悄然离开北京回家。 陆家豪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他是第一个起诉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董事——他是“郑百文”的“花瓶董事”。“郑百文”是有太  相似文献   

19.
《经济》2002,(12)
相见恨晚 李培勤是个大忙人,和他约会只有安排在中午。 约定的时间刚过,一位儒雅的先生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身着西装,但没系领带,喘息未定,打个招呼,一头冲进洗手间。李培勤,新加坡人,中国通,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驻中国代表,他刚刚拜访了一家成长  相似文献   

20.
江时学 《经济》2012,(5):64-66
等待关键时刻的到来据说《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富人想雇佣几个劳动力在他花园里劳动。他从凌晨开始雇,一直雇到晚上11点钟。由于任何时候被雇佣的工人得到的薪酬都是相同的,因此人们都愿意在一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即晚上11点)被雇佣。于是,英语里的"第11个小时"(eleventhhour)就被誉为"关键时刻"。在这一题为"难以完成的任务"的漫画中,欧洲领导人在全神贯注地听着从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欧洲的领导人们,在11个小时10秒钟后,你们的大陆就要崩溃了。你们的任务是共同作出努力,避免危机的发生。你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祝你们幸运。"但欧洲领导人们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因此,那个声音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