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刘志雄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8-11
文章基于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通过考察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经济效率方面,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工业转为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正向作用;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方面,我国能源效率也在提高。然而,在能源结构、产业化发展、技术水平以及与国际相比较方面,我国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健全能源政策,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效果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据此,国家采取了诸多规制手段,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制自然垄断环节,促进相对有效竞争,提高经济效率。4年过去了,中国电力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文章从价格水平、价格结构、行业利润和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效果,结果显示:规制制定了合理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改进了电力行业效率,但在规制垄断利润和制止A-J效应方面仍未成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备受到学术界关注,但现有文献多以全国或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差异关注不足。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借鉴面板协整理论,实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诸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及短期波动关系,发现产业结构及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共性因素,科技进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差别性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府根据各地区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与经济增长的辨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能源体系正处在向新能源时期转变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常规能源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主要能源,它的供求关系仍然是国际能源经济的主导性问题;而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及普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正确把握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率两者的辨证关系、把握它们的整体协调性仍然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各个地区利用外资的效率水平是不一样的,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反映外资利用效率的十六个指标进行综合得出各地区的外资利用效率水平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区域利用外资的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确立了电力工业先行的地位。从电力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和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来看,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20.60%上升到2000年的41.72%,同期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的4.81%上升到2000年的11.2%,电力行业已成为能源工业中的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的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电力行业进行规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在电力行业依然存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率的现象。采用1999—2002年,2003—2007年规制改革两阶段的电力行业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分析我国内地31个省市电力行业的技术效率,并进而得出结论:我国电力行业技术效率总体不高,电力行业属于规模报酬递增行业并且资本弹性产出较大于劳动产出弹性,东中西部技术效率差距较大,但有逐渐趋同的趋势;从两阶段技术效率对比看,我国电力行业技术效率处于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成效不大。为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技术效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化石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不断增长,可供于经济社会能够真正使用的净能源量也随之变动,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净能源"角度提出化石能源供应净量的概念,并预测至2025年我国化石能源产量、净进口量、生产过程中的消耗量;进而,将取得的重要参数和预测数据应用到能源型生产函数中,通过Lingo软件模拟出化石能源供应净量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得出:在基准情景下,我国GDP增速呈逐步放缓的趋势,2011-2015年间为9.26%,2016-2020年间为6.01%,2021-2025年间为4.29%,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甚至是低速增长阶段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能源问题入手,分析了对外贸易对能源问题的关联作用,提出了从能源角度出发转变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思路,探讨如何通过对外贸易进一步改善我国越来越突出的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将电力生产作为先行于其他社会生产的生产环节,在考虑规模越来越大的电力跨省交易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工业废气总排放量、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等)的基础上,使用非参数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省域能源环境效率。结果表明:与考虑电力生产和跨省交易的网络DEA模型相比,利用传统DEA方法会高估电力输入省的能源环境效率、低估电力输出省的能源环境效率。指出调整电力生产布局和跨省输送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地区的能源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区域差异——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基于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年报数据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汽车产业2006—2008年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部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但是汽车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致使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②在技术效率前沿面运行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只占全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半左右,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化加剧;③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多数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达到技术效率前沿面(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效)的上市公司的抵抗风险能力要大于技术效率较低的上市公司。鉴于此,有必要同时提高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和规模对技术效率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石化工业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化工业是高能耗行业之一,其能源效率变化与节能状况对工业能耗和节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石化工业能源消费特点,从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角度度量了石化工业节能效果,估算了石化工业最小节能潜力,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石化工业能源效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能源利用效率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工业部门2003年至2010年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各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行业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各行业能源效率都有提高的趋势,节能潜力因行业而异。针对不同行业的节能潜力,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节能激励政策。本研究可以为识别行业节能潜力差异性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技术效率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效率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选取5个投入指标和4个产出指标对1995—2008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4个细分行业进行多投入、多产出的动态效率测度。结果表明:1995—2008年期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12.3%,这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推动的结果,其贡献率分别为11.1%和1.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最高,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其次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由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共同推动;然后依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技术进步是两者的主要推动力量。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地理环境和文化理念具有较强一致性的中国西部12省币区(含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对提高区域物流产业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7—2012年中国西部12个省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变动情况,重点剖析备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云南外,西部各省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显著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甚至降低。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指出西部各省物流产业要提升管理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对效率低的省份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4-2008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是四大地区中最高的,但竞争力明显减弱;2004年珠三角经济圈的竞争优势系数是最高的,到2008年被长三角经济圈超过,环渤海经济圈仍然是三大经济圈中最低的。三大经济圈的市场份额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下降幅度较大,但仍然是三大经济圈中市场份额最高的。2008年中国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资本产出弹性为劳动产出弹性的两倍,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东部地区应注意加快产业转型,各地区应注意提高资本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地区专业化是区域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利用24个主要的两位数工业行业数据,根据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对1994~2005年我国31个省区市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各地区专业化发展不均衡。结合区位商和绝对份额指标,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区专业化工业行业,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