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转换的必然规律。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高度化的重要标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
建立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产业结构□齐志恒一、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发达程度。从许多国家,特别是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呈逆序排列,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有的甚至高达60%。逆序排列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江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正负面效应分析入手,选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FDI两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实证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于江苏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甘肃省的产业结构视角出发,使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甘肃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产业结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以工业企业代表的第二产业部门;此外,虽然第三产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但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高于第二产业;而且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在接纳就业方面之间存在劳动力转移的互补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Baumol(1967)提出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在考察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理论分析,考察“营改增”与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之间的内在经济逻辑.继而以1995-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并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营改增”改革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广义矩估计与脉冲响应结果看,以“营改增”为主线索的新一轮流转税改革提高了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了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2)由方差分解结果可知,营业税变量对第二产业的政策冲击作用更大,而增值税变量对第三产业的政策冲击作用更大,综合来看流转税改革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大于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6.
论环渤海城市群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探讨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联机制的基础上,对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可以得出,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都显著提高,并且第三产业的增速要大大快于第二产业。最后提出促进环渤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预测及其结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经济地理》2006,26(6):1005-1008,1017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技术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或工具,实证分析并对比了北京技术市场与全国产业结构和北京产业结构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北京技术市场与全国和北京的产业结构均存在因果联系,并对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抑制作用,对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北京第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对北京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提升起抑制作用;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未发展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入手,通过结构偏离系数的计算,分析了陕西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情况,进而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比重的拉动效率,得出第三产业是拉动就业的重要部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贺灿飞 《经济地理》1996,16(3):68-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1.
优化产业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从经济资源出发考虑产业布局,忽视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产业布局,结果必然造成地区发展失衡。尝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辽宁省"三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为辽宁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间的整合,提高区域整体产业水平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顾在浜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66-169,307
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十一五”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第二产业是拉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需要合理的产业分工;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苏振天  李蔚 《技术经济》2006,25(9):33-37
安徽地处中国中部,经济水平较低,属于欠发达地区。改变和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地位,成为安徽省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实力的提高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产业结构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较低,由此造成总体的产业竞争力水平不高。针对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安徽产业结构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淑艳 《技术经济》2012,31(1):67-71,90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现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后15年左右,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供暖/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传统能源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对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从新能源储量、制造业基础、能源及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发费用不足导致的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政策缺乏竞争力、地方财政难以承载国家产业政策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新能源产业政策提出建议并规划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以及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isties in the years of 1980-2005,using Shift-Share Method model,studies systematic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five economic regions in He'nan to offer the foundation of policy fo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hase,and thereb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1)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of He'nan,in comparis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cross the country,remains low,but yet the evolutional tendenc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nan complies with the Clark law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2)thespatial difference of He'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is comparatively large,(3)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structure in He'nan that influences economic growt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in ea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the shift-sha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egative,and the shift-share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s negative:in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the shift-sha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positive,and the shift-share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s positive;in northern regions,the shift-sha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positive,and the shift-share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s negative;(4)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grea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He'nan.A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es shown,it can claim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e'nan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high-tech,the vast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the expansion of He'nan overall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growth of deep-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the increase of He'n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bsidiary value will be the strategic choices of the rearrangement of He'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孟耀 《经济与管理》2012,26(7):85-88
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技术水平上也比较低.今后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应是继续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发展新兴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是金融支持和财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优化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逐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在整体结构渐趋合理的情况下,掩盖着局部的不合理。协调三次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各地产业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形成地区特色,对山东变为经济强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玷  雷娜 《经济问题》2012,(4):45-48
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我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证实了我国产业政策发展存在三个阶段,证明了产业政策通过改变产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排放系数和产业人均收入指标的研究,表明我国结构调整需要寻找合理的平衡,得出了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