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改革方向 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垄断.在市场份额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资产和贷款份额在75%以上,存款份额在70%以上.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四大国有银行一直保留和维持着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治理结构,由这种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与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大差别所决定,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是最为艰苦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有银行改革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用国家外汇向中行建行注资并进行股份制改革.二是银行利率市场化逐渐地推进。前者是国有银行组织结构的市场化,以便建立现代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后者则是如何来生成国内银行的风险定价机制。可以说,不管这些改革与所设计的目标差距有多大.不管目前中行建行改革后所披露出来的问题有多大.也不管这些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有多少,毫无疑问.这些改革都在一点一滴地推进国有银行改革的进程.在逐渐地化解国有银行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的合理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中国国有银行的效率问题入手,将效率问题置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二维空间中讨论,发现中国国有银行的低效率问题不是由银行市场结构集中所造成的,而是单一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不健全的治理结构下国家所有制垄断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效率、金融系统的结构和金融稳定性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和考虑,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合理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政企职责不分,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其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只关心股权投资者在公司中的利益,所设计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忽视了债权人的利益和债权人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当中发挥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做到实行政企分开,产权多元化;要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立成熟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心应是产权结构,新兴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心则应是市场结构,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应分类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把推进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不过,尽管公司治理十分重要,但对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最近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曾康霖教授和高宇辉研究员的新著<中国转型时期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是国内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一部力作,对银行公司治理所涉及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述军  刘玉侠 《财贸研究》2004,15(6):98-101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银行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过度依赖、高负债以及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体制变迁引起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导致其不计后果的过度融资,形成高负债,国有银行改革的滞后与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则鼓励银行的过度放贷,特定背景下的二者结合引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双方行为都与体制的变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赵红梅  任旭华 《商业研究》2004,(22):151-153
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存差巨大并逐年上升,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信贷收缩以及存款不断增长,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国有银行的体制特征;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安排导致国有银行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实现完全的商业化经营,存差的出现正是这一产权特征的结果。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金融产权交易,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之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来实现国有银行改革应该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当前金融债权实现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改革路径的选择绝非“一股就灵”,改革的关键,在于国家、国有银行以及居民部门三方的动态博弈。超产权论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是,从产权结构、制度建设以及促进竞争这三个方面开展广泛的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关于银行产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产权结构论认为产权结构对银行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市场结构论主张充分的市场竞争能有效地提高银行经营绩效,否定产权结构对银行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存在着互补关系,因此,无论是产权结构的改革还是市场结构的改变其理论与实践的落脚点都是能否带来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起到约束、激励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功能,进一步从理论角度阐述传统机制之下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状态,并且结合产权制度论述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经济绩效,对竞争、产权、治理机制及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构建公司治理结构面临许多问题: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界定问题;银行控制权配置结构优化问题;委托代理层次调整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些原则性办法。  相似文献   

12.
李玉吉 《商业研究》2005,(11):43-48
国有企业并不存在天然的效率劣势,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公司治理的落后、而非产权关系的性质,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使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同样具有效率。因此,改革的重点就不仅仅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的改革。按照公司治理的原则并结合目前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而确定的改革重点的突破应是国有银行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保证我国金融稳健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商业银行,其面临的人为因素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我国商业银行欺诈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缺陷、制度的软约束、经营管理层责权利失衡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难题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彪  王浩 《财贸研究》2003,(4):82-84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目前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关于国有银行上市讨论比较集中的三大难点(历史包袱、产权改革、融资规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在阐述论点时,澄清了一些有关国有银行上市片面的和不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新华 《现代商业》2007,(29):37-37,36
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商业银行,其面临的人为因素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我国商业银行欺诈类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有银行产权结构缺陷、制度的软约束、经营管理层贵权利失衡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范方志  谢朝华 《商业研究》2003,(22):104-106
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效率,效率的前提是公平,而公平的前提是产权明晰,而产权的改革则是塑造适应市场机制的微观经济组织。转轨时期四大国有银行在不触动所有权的条件下,单纯进行内部产权改革,并没有导致有效的经营机制。长期回避产权问题,产权不明晰是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艰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9)
通过上次的金融危机,包括美英的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将银行国有化的一系列措施。所以有人开始提出疑问:对于我国而言,国有化和市场化哪条才是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笔者认为在转轨时期由国家来控制国有银行是由其不具有自生的能力所决定的,但是伴随着由国家来控制国有银行的成本日益增加,国家因素完全退出国有银行成为国有银行的下一步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超产权理论刍议——兼评“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理论是以产权为基本分析工具来研究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而超产权理论试图改变这一基本分析范式,以“竞争性”代替产权作为企业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基本分析工具。比较和分析这两种理论可看出,超产权理论所主张的竞争性分析方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产权分析,产权结构是决定企业治理结构和绩效的最基本制度因素,产权理论仍然是进行企业分析的合理有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全代理模型描述国有企业的权力分配格局,提出建立在以个体产权为基础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思路,并相应地表明:若不构筑个体产权基础上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只是单纯依靠形式上的内部治理结构组织的构建来试图解决国有企业高昂的代理成本和内在缺陷问题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现金管理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一项重要的业务。我国的现金管理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最早是由花旗银行引入的,目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建设有自己的现金管理平台,并且都都推出了一些相应的服务。我国的现金管理正在走向成熟,已成为银行为企业提供独特服务、吸引企业客户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