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儒家思想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一个组织(国家)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一目标是在人本利的人性假设之上构建的。所谓"人本利"就如孔子所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个观点承认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但同时认为追求的方式也应该是合理的,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一个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2.
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曾周游列国,各处讲学,但他一直未到过秦国.故有“孔子西行不到秦”之说,孔子为何没有到过秦国呢?这与他的一名弟子燕伋有关.燕伋,字子思,系今陕西宝鸡千阳人,公元前541年生.传说,子思早年在孔子门下求学,用扁担担着老师的书籍师徒同行周游列国.应子思的邀,孔子答应到秦讲学.途中,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有意在路边放了一包银子考验子思,子思发现了银子,没有去拾,而用手指在路上写了“横财不发有德之人”走身而去.此事孔子知道后,他感慨地说:“秦国有你这样的贤德的学生,老师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于是,孔子打消了到秦国的念头.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从宋代开始就有了以道学为职业的人史称为道学家。他们如何要自命为道学家呢?朱熹先生在《中庸章句序》中诠释得再明快不过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优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子思、子优这两位孔夫子产的得意门生是否因为道学尖传而去写作了《中庸》一书,本身倒成为一件无碍大局的事,有意思之处在于朱先生的一番话,倒是把道学家们的嘴脸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道学家者,拉大旗作虎皮  相似文献   

4.
博学慎思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18):86-87
孔子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他强调,如果一个人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的状态;如果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最终招致危险。孔子主张学与思不可偏废,这不仅是儒家弟子的修身之道,也是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二级公路建设是以「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形式超常规发展地方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我县公路部站近几年的主要任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对二级路建设的资金管理已成为公路部门内审工作的主要课题。1994年,我段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制约作用,加强了对二级路工程施工的管理,把内审工作重点由「蜻蜓点水」转向现场跟踪.实现了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到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一、设「闸」控「流」审事前为了做到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我们改过去审计只放「马后炮」为现在事前打好「预防针」,管理住资金「闸门」,控制住投资「流量」,为审计把关打基础。在施工前,主要是超前控制审查工程项目的投资预算和经济承包合同,提  相似文献   

6.
“在建工程”成为违纪“防空洞工程”的奥妙何在?滕官建,尚希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建工程」科目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等所发生的实际支出的帐户。而有些企业将「在建工程」帐户作为违纪和达到不正当目的之「防空洞工程」的奥妙何在?...  相似文献   

7.
第一种“以权谋私、为己干事”者,因其私心过重往往利欲熏心。他们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不是以权为公、为民。而是将权力当成捞取金钱、猎取美色、换取政绩的工具。这些人信奉的是“一人升天,仙及鸡犬”,他们整天琢磨的是如何尽快让手中的权力“变现”,如何如何让“七大姑、八大姨”也一起发财、沾光。这种人,群众对之深恶痛绝更遑论对其信任和拥戴。  相似文献   

8.
<正>日语中「間」这个的读音既可以读作「かん」,也可以读作「あいだ」。读「かん」的时候不单独使用,一般接在「一年」、「一か月」、「一日」、「一時」等时间后面组成新的词,变成「一年間」、「一か月間」、「一日間」、「一時間」表示一个时间段,这个容易理解。而读作「あいだ」的时  相似文献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为政》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言之所以为言也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春秋》  相似文献   

10.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你们中间那个人有一百只羊,遗失了其中的一只, 要不把这九十九只丢在荒野,去寻觅那遗失的一只……」  相似文献   

11.
新商业文明的起点在哪里——《论语》管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子曰: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第十九章六节: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第十九章七节: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第十九章八节: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以上<论语>原文片段中的重点符号为作者所加.幺峻洲释义: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孔子说: "只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论笃实而加以赞许,[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神色上伪装庄重的人呢?"  相似文献   

12.
《中庸》对于如何治理天下国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  相似文献   

13.
孟子曰:"诚者天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云:"言而有信."古代圣人将"诚"与"信"列入<三纲五常>之中,把"诚"作为人类社会如天之高的道德情操,把"信"视为红尘仁人有诺必践的道义行规.可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美德,也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传统古训.  相似文献   

14.
「すみません」作为日常礼貌用语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すみません」这句话在汉语中被译为“对不起”,而根据「すみません」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日本人不仅在表达歉意的时候,在唤起他人注意力,在向听话人表达请求时也经常使用这句话.  相似文献   

15.
1.聆听 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 2.停顿 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当听到自己心里响起「我不懂……」的声音时,就该暂时停顿一下问对方:「我是否错过了什么情节?」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停顿就像开车时,变换排挡时所需使用的离合器:先减速到某种程度,扣上齿轮之后,才能进行加速。  相似文献   

16.
「得」与「德」在中国汉语中,“得”与“德”读音相同,意义却不一样。“得”者,获取也;“德”字指的是人品、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两者既能相生,亦能相克。相生者,既讲“得”(经济效益),又讲“德”(社会效益),走的是光明正道;相克者,只顾“得”而不顾“德”...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代,卫国从来都不是强国,可是卫国的始封国君姬封,家世却十分显赫.卫国是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武王姬发、周公姬旦都是其一奶同胞的兄长.姬封被称为康叔,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分封于此,到战国初年,卫国已经传了三十多代国君.孔子的嫡孙、大名鼎鼎的儒学传人子思,曾在卫国生活多年.彼时三晋强盛,卫国沦为魏国的附庸,国事日非,子思就治国理政问题,多次对卫侯提出忠告.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当治之有道。”“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的“道”就是“生财、聚财、用财”的方法和门道,实质上就是理财文化。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人们不同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有一则故事:两个老太太死后都进入了天堂,外国老太太说:我很幸福,死前还清了购房贷款;中国老太太说:我也很幸福,死前攒够了盖新房的钱——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中西方理财文化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听而不闻,有些人知而不行。成功之道:不在乎知,而在乎行。人生丰盛富有,可以因为知足常乐,也可以源于以智聚财。知识型经济社会,「才力」就是「财力」。近日不少朋友问我,有没有看过《富爸爸,穷爸爸》及《富爸爸,有钱有理》,向我极力推介,说书中有许多精采意念。其实我不但看过上述的两本书,更看过其一系列的姐妹作及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到的好书。其中一本由拿破仑·希尔所著的《以智聚财》是励志书的经典作品,较为可惜的是,坊间虽有十多二十个译本,但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能够阅读英文原著就最为理想。《以智聚财》(不同…  相似文献   

20.
郭羽诞 《上海企业》2003,(12):21-24
一、诚信与信用的关系 我们在谈论信用体系建设的时候,经常会用“诚信”两字来代替。中国文化中的诚信概念并不只限于经济领域,它是一个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就十分重视诚信问题。所谓“诚”是指实事求是,不欺骗别人;“信”则是指对人信任。因此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貌岸然也。”“人无信不立”。管子把诚信作为治国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