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煤层气行业钻井监督与常规油气监督的区别,总结了钻井监督管理经验。借鉴国内各油气田公司的钻井监督管理模式,逐渐探索出与煤层气行业相适应的钻井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该体系指导现场钻井工程作业,整体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建立了一支能常年服务于现场且素质过硬的监督队伍,为钻井工程现场管理与质量把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工程项目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自身特征,建立针对钻井事故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以尽可能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并进一步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避免煤层气资源的浪费以及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降低钻井工程中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职业危害性,是石油企业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生产中对钻井工程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比如作业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隐患治理整改不彻底等。而作为其中关键环节的井控安全管理亦是重要的,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的举措,使钻井工程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中石油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处理中心的投产成功标志我国首座数字化、集约化的煤层气田示范工程在山西沁水盆地建成.自此,沁水盆地樊庄、郑庄、程庄区块的煤层气自单井经集气站输送至煤层气处理中心,经处理后与西气东输进行计量交接进入西气东输管网,中石油在山西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步入工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阶段.煤层气处理中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DCS系统、SIS系统、FGS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对生产过程起到集散控制,安全联锁控制,火气报警的重要作用,确保处理中心平稳运行、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钻井是实现油气开采的重要步骤.钻井工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气开发的整体效益.通过对钻井工程发展趋势方向分析,可以为不断提高钻井工程的效率奠定基础.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我国钻井工程发展的趋势方向,提出了促进钻井工程发展的建议.通过研究对于促进油气钻井工程工程的不断发展,提高油气钻井的效率,提升钻井的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钻井工程中的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钻井工程的安全保障系数。随着我国能源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钻井工程的工程要求也不断提高,石油能源开采的过程受到社会各方的深切关注,防止在钻井工程中发生意外,需要加强对砖井工程井漏的预防及堵漏的技术研究。在进行钻井工程工程中石油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突发情况的措施管理工作,增加钻井工程的灵活性。文章主要对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7.
钻井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油井的使用寿命、后续生产安全以及油田开发经济效益,优质的钻井工程项目是质量监督的最终目标。通过分析齐家北油田大规模丛式井钻井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质量监督控制措施,为提高大规模丛式井钻井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吉林油田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大力推进钻井工程科研、设计、监督一体化管理模式。介绍了两浅井高风险区域施工,钻井工程监督全程参与方案论证、井位部署、施工工艺优化和现场监管等工作,在获得建设方和主管部门的充分信任与授权下,为及时应对两浅井快速、多变的复杂情况,建立了以现场钻井工程监督为决策核心的快速决策机制。结果表明,通过一体化管理促进现场监督决策能力的提升,钻井工程监督综合素质、决策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有效的风险管控以及安全、高效钻井,对吉林油田两浅井区域的安全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钻井工程是探明地下资源情况及开采油气等资源的基础性工程,只有保障钻井工程处于安全状态,才能够为天然资源的顺利开采提供条件。一旦钻井工程中出现事故,则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并由此导致石油开采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本文分析了钻井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同时探讨了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包括卡钻事故的处理方法,井漏与井喷事故的处理方法,井下落物事故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钻井工程技术研究始于1982年,主要从事一些重要的钻井工艺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也有飞速的提高。钻井工程技术主要的是对定向井,水平井以及钻井液的研究.研究钻井工程技术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建设油气通道,更主要的原因是尽可能的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及提高采油气量。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主要是对钻井工程技术遇到的问题来讨论的,其中包括如何确保钻井技术的优差,采油的速度的快慢以及资金的节省。这些问题都是钻井工程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展开讨论和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推进了钻井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肖露 《化工管理》2022,(16):137-140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在“煤改气”和天然气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可作为油气资源的有效补充。文章介绍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装置的安全管理技术,从厂区安全系统、单个工艺设备、工艺环节等3个方面对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装置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探讨,为工业化装置的放大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助力实现煤矿区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的钻孔开采是保护矿区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煤层气也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对于我国保持生态平衡有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煤矿业的不断发展,年煤层气抽采已经超过了一亿五千万立方米,本着对煤矿生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煤层气的抽采工艺方法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目前煤层气抽采的方式主要有高位钻孔、顺层钻孔以及穿层钻孔三种形式,不同的钻孔形式将运用不同的钻机和施工工艺,本文将对顺层钻孔以及穿层钻孔两种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我国钻井工程不断深入发展,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在钻井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升钻井工程管理水平,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方法以及增强油田市场竞争力,应逐步实现钻井工程的标准化进程和应用。本文在介绍钻井工程标准构成的基础上,对钻井工程标准化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就钻井工程标准化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页岩气有效开发得益于工程技术的突破,而钻井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则是降低开发成本,提升开发效果的关键。在充分了解页岩气钻完井工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明确监督职责、完善监督工作制度、优化监督工作方式及强化培训与考核等监督管理的具体做法,可保障钻井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与进度,为页岩气有效开发奠定基础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的大规模产业化利用程度不高,还处在探索发展时期,我国煤层气管道数量很少,煤层气运输管道阻塞问题研究相对缺乏,能采用的预防方法不多,实践中主要参考天然气管道阻塞处理方法。文章分析了增压煤层气集输管道堵塞,详细介绍了煤气层含义与煤层气集输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细致分析了管道堵塞原因,最后总结了增压煤层气集输管道堵塞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均出台了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和财税鼓励政策,对煤层气开采进行规范管理.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层气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在煤炭和煤层气的开采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煤层气不被重视,没有被认定为独立的矿种;煤炭矿业权与煤层气矿业权存在冲突,缺少煤层气开采的相关法律.建议我国政府在修改《矿产资源法》或单独立法时考虑颁布《天然气法》,兼含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规制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钻井工程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如何有效利用钻井信息的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数据库,综合、整理、分析、处理有关的钻井工程信息.本文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以及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建立了一个有关的钻井工程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开发利用综合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气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煤层气不仅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煤层气开发利用效益的评估一直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综合价值进行定量评估成为当前一大难题。笔者将煤层气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指标划分为环境效益、安全效益和能源效益三大评估指标,并结合煤层气开发利用工程实践,构建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综合效益评估的定量模型,为我国煤层气资源的综合价值评估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同时也为政府和企业开发煤层气项目、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     
国家能源局发布煤层气产业政策 3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煤层气产业政策》,政策包括煤层气产业发展目标、市场准入条件、勘探开发布局、技术装备研发、资源协调开发、安全节能环保等内容。在产业准入方面,要求煤层气企业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和工程技术实力,从事勘探开发相关业务应具备相应资质。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钻井开采主要是应用的是石油钻井工艺,然而煤层气储存方式及物理力学性质与常规油气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煤层气主要依附于煤层中,这就导致了常规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并照搬应用到煤层气的钻采工艺中.本文主要从钻井工艺技术对煤层气开采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煤层气的钻井开采能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