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而空间集聚已经成为金融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金融集聚的形成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从全国和分区域的层面对金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市金融集聚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金融资源向着发达省市集聚导致不平衡发展格局突出,我国东中西部金融集聚程度呈阶梯状递减,而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的作用却是呈阶梯状递增的,另外对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的东北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4.
张芮  李烨 《生产力研究》2021,(3):101-104
产业集聚是目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无论对产业影响力还是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现研究产业集聚程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首先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西南地区五个省的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然后基于西南五省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运用Eviews6.0计量分析软件进行实...  相似文献   

5.
6.
7.
城市空间布局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本文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化的作用机制来阐明产业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演化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空间集聚理论角度,利用2005-2010年我国我国省会城市为样本,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正的显著性,且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2)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以及工资差距都有显著影响.(3)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当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大时,聚集效应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明亮 《经济论坛》2012,(2):45-47,58
本文通过建立浙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耦合关系的指标体系,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度函数构建了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浙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并朝着耦合协调同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与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外围模型仅考虑了集聚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则将区位因素也纳入该模型。结论表明,区位优势利于集聚的发生,对区位因素依赖大的产业具有更大的集聚倾向,但并非所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当集聚因素作用足够大时,失去区位优势的集聚仍可以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谢漾  洪正 《当代财经》2022,(2):66-78
城市群的形成和演进正深刻影响着金融集聚和区域金融发展,然而传统研究忽略了城市群对金融集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18个城市群金融集聚度进行测算,借助β收敛模型并结合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城市群演进过程中金融集聚的时空特征和金融集聚效应,以及影响城市群金融集聚的机制后发现,城市群成为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金融资源正在加速从非城市群向城市群集聚,从欠发达城市群向发达城市群集聚;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内部具有不同的“中心-外围”集聚效应,欠发达城市群表现为虹吸效应,快速发展城市群为联动效应,发达城市群为辐射效应,衰退城市群则为耗散效应;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机制。因此,应该加快城市群规划建设,创新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如玉  王志高  梁琦  陈建隆 《经济研究》2019,54(11):165-179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初步构建了金融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说明集聚形成金融中心,而金融中心是以城市为表征的;金融中心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但金融集聚的态势更为突出,金融层级结构比城市层级体系更为简洁。要想打造金融中心,必先提升城市层级。全面开放并有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有利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间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金融产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在我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稳步推进各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安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粉萍  程建华 《经济师》2008,(5):264-266
文章运用符合中国实际的CES生产函数对西安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西安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1.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的城市集聚经济UBE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西安市产业集聚体之间存在许多诸如缺乏专业化分工合作、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区域经济中心金融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副省级以上城市连续三年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建立了汽车模型。这个模型作为波特钻石模型的一种衍生,引入了金融集聚程度,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柯善咨  赵曜 《财经研究》2012,(9):92-102
文章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资本流动模型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09年我国653个县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效应导致大城市以更高的效率吸收资本,城市规模增长促进了资本深化;控制其他因素后,人口规模增加1%推动城市人均资本存量平均增加0.22%,而省会以上城市的管理职能放大了城市规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金融功能视角在对区域金融产业集聚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8 ~2008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总体及分组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金融产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高研发强度企业在进行研发投入时比低研发强度企业更易受到区域金融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对低资助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作用比高资助强度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估计影响产业集聚的各个效应边际效益.通过理论分析,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全球价值分工程度通过要素禀赋效应、金融外部性效应、技术外部性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影响制造业产业集聚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优势,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有明显正向影响,但贸易成本效应会阻碍产业集聚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碳排放指标表征环境质量,从产业集聚环境效应角度探讨资源型产业集聚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构建包括规模负效应、多样化及专业化正效应的计量模型并对新疆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最佳集聚规模阈值区间为0.14~1.19。研究期内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处于正外部性效应阶段,产业集聚自净效应(0.965)大于集聚污染效应(0.899),但非常逼近临界点。开采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集聚程度大幅超过最佳阈值区间。而初级加工业集聚规模处于第二阶段,环境正外部性效应显著。资源型产业细分行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出现了倒“N”型、正“N”型和正“U”型三种形状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