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一条鞭法到丁随地走 赋役制度是一种财经制度,有其财政作用,也有其经济作用.赋役制度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一方面对统治政权提供赋税与徭役,另一方面也阻止土地流为商品,阻止人民与土地分离.明初所执行的农业政策,迅速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恢复了农业生产,也使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增加,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商业贸易日益发达,土地买卖日益频繁,户口大量逃亡,严重地影响了里甲制的运行,明初以来的赋役制度也就不得不随之变革.宣德、正统年间,徭役繁重,壮丁尽行,役及老幼,已是奔走不暇,更无余力从事耕种.  相似文献   

2.
西夏原主人将土地出典后,虽然仍拥有其土地所有权,但只有在付清承典人的本利钱后,原主人才能将出典的土地交易,这与宋代原主人在土地出典的同时,将土地所有权出卖给第三方有着很大的区别。这说明西夏出典的土地所有权被分割,也能反映出西夏的土地流转未如宋代那般自由与频繁。在典权兼具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功能的特点上,西夏与宋代相似。从赋役科派与籍帐编制的角度来看,西夏的承典人与宋代相类,都具有"二地主"的身份,都是国家科派赋役的对象,并登入国家租税簿册中。西夏的土地典卖中,也存在类似于宋代的"一田二主制"。  相似文献   

3.
保定历代土地官制郝毅生我国自古就有土地管理机构。今天,回观历史,借鉴历史,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保定市所属市、县绝大部分从西周以前就有了管理土地的机构,当时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就以人(劳动力)及土地为基础征收赋役,相应建立了机构,从上到下管理此事,历...  相似文献   

4.
主客之间:明代两湖地区土著与流寓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安 《中国农史》2004,23(1):81-87
流民客户众多是明代两湖地区人口变迁运动中一个普遍现象,而明初画地为牢的户籍制度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在当地入籍,这给移居地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造成了入籍的主户与没有入籍的客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由于在明代里甲制度下,入籍即意味着纳税当差,所以主客之间最突出的矛盾就表现在赋役不均方面。同时随着流民持续不断地涌入,人地关系的恶化,也引发了资源争夺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冲突。以后随着赋役制度的调整,特别是户籍与赋役的分离,以及客户的逐渐附籍和土著化,主客之争也就逐渐淡化并消失。  相似文献   

5.
唐朝"村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再聪 《中国农史》2007,26(4):75-86
在唐朝以前的汉隋时期,针对"村"组织设立过各种名目的管理人员。至唐朝,开始推行"村"制度,规范了村正长的设置办法,明确了村正长的职责。依据唐令,村正长任用白丁充任,人数无定额,因村之大小设立。律令赋予村正长的职责是"检察非违",但在实际生活中,村正长也参与催驱赋役等事务。村正长是里正长的主要辅助者,其待遇低于里正长。出土文书证明,官府为了减少赋役的蠲免,往往任用中男充任村正长。唐朝后期以降,村正长等职务出现以"富户"充任的趋势,其职责也日趋全面。至五代时期,村正长"催驱赋役"的职责成为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土地租赁制度的功能定位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实行城市土地租赁制度,是政府把原先一次性的土地出让改变为逐年收取土地收益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避免了政府的短期行为,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是土地市场发展趋势。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土地租赁制度是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土地使用制度从划拨使用向有偿使用转轨的重要方式,是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有益补充。现阶段,城市土地租赁制度作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创新制度,相关政策法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盲目夸大其作用对整个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不利的。当前城市…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的土地制度建立已逾半个世纪。其间经历了土地改革、公有化及70年代末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应该说,我们历炼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对农业生产力的破坏,也感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促动农村经济腾飞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结论: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更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土地农业法制建设尚未完善,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反差强烈,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权利制度做为其重要内容,体系尚存在诸多缺陷。在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定时期的土地制度总是与其同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紧密相关,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求社会建立与其相顺应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土地所有权有两种,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城镇国有土地所有权,国家可以通过土地征用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由于这种流动的单向和不可逆性,现阶段土地征用制度成为我国土地所有权流动的唯一方式。因此,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发展历程,对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对整个国民经济中国土地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950年~19…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中国土地经济学自198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方法论、学科体系相对完整成熟、对土地科学的其他学科有基础支撑作用的学科,并且兼容并包、与时俱进;(2)土地经济学的演进也是土地经济学核心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技术进步支撑了土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形成了以理论推动发展、以技术深化理论研究的演进逻辑;(3)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土地商品属性积极探索与城乡土地制度初步构建(1980—1993年)、土地市场体系初步创立与土地制度框架大体形成(1994—2000年)、土地市场规律深入研究与土地制度公平效率权衡(2001—2010年)以及"土地财政"问题加重与土地制度微观个体地位凸显(2011年至今)4个阶段。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运行规律,研究土地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调控的关系,分析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性质和特征,并构建土地制度变迁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0.
都玲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6):162-164,154
土地储备制度是近几年来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房地产领域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城市存量土地高度集中管理的机制,其目标是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强政府对盘活存量土地的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是土地管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就土地整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影响了土地整理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土地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必须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中,切实抓好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承载着一切经济活动,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土地制度也必然是一种全局性的制度。同时土地这个生产要素,与劳动和人力资本要素不同,它本身就是物,不可能基于自利的考虑,决定自然的流动方向。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其所有者和使用者,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既不能照搬欧美的土地制度,也不能照搬日韩对农业的保护制度。土地制度的核心是要在农民利益保护和提高农业竞争力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样的平衡该怎样达成?一个能提供稳定预期的土地制度非常重要,稳定预期就是制度的基本要素不能变来变去,固定期限、成员固定,可交易的成员权,到期后可续,这就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的制度预期。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其创新之处在于,把土地的所有者权利进行了细分与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上海出让土地有部分闲置 1988年8月,上海市第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获得成功。从此,上海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一的行政划拨向有偿出让、转让转变,形成了土地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乃至外商可依法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新制度。随着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房地产业全面活跃了起来,同时上海政府也通过土地出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回顾十年历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侯鹏 《中国农史》2015,(3):80-89
宋元时期都保体系的形成关联到国家与社会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它不仅是行政权力向下控制的手段,同时还直接参与到乡村社会的自我整合与维系之中。在组织赋役输纳与维持地方水利共同体的过程中,其对地域疆界的把握发挥着区分、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它是地方政府与乡村社会之间相互接触,确定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以实现赋役征发和社会再生产的最基层领域。  相似文献   

16.
健全土地产权制度 推动集体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集体农地流转制度是当前土地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作用在于,农户获得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使他们一方面对土地经营有稳定的预期,避免经营行为的短期化,有效防止耕地不断细分的趋势;一方面又能促进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农业生产,并为无地农业人口提供获得土地经营权的途径和机会。可见,集体农地流转对我们这个人均耕地仅为1.3亩的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权理论的角度而言,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土地市场开始形成,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初步显现,但同时也出现了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规范土地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制度创新,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则是根本保证。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试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对土地征用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权属关系不顺、土地征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本文从界定产权的角度,探讨设定农地发展权对解决土地征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积极意义。并得出结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并将其归为国有,将有利于阻止大量耕地被非法征用,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有利于合理分配征地中的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有利于规范土地征用权的行使,维护城市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就需要建立农村土地市场,而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其关键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最主要的是两方面,其一,界定农村土地的产权归属,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其二,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市场能够起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为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必须从改革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两方面入手。 从农村土地所有制度改革来看,其最大难点是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模糊。使得农村土地市  相似文献   

20.
农地价格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地价格评估现状土地价格评估和土地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较晚 ,一般认为 ,我国土地市场发端于1987年深圳市政府首次以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 。在此之后 ,我国开始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其核心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②。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土地市场日益发育 ,特别自 1992年初以来各类土地价格评估机构也相继成立。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有关地价、地价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评估实践得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