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人口-消费-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及碳排放进行动态仿真,定量考察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基准情景下,我国人口总数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14.6亿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44年左右达到峰值63.6亿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将于2038年左右达到峰值约31.3亿吨碳;2050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约为2.2吨碳,低于日本、欧洲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人均需求约为1.3吨碳,相当于美国居民1990年代后期排放水平的五分之一。从满足人口发展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角度争取合理的碳排放空间,是我国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碳排放变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人口-消费-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及碳排放进行动态仿真,定量考察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基准情景下,我国人口总数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14.6亿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44年左右达到峰值63.6亿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将于2038年左右达到峰值约31.3亿吨碳;2050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约为2.2吨碳,低于日本、欧洲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人均需求约为1.3吨碳,相当于美国居民1990年代后期排放水平的五分之一.从满足人口发展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角度争取合理的碳排放空间,是我国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的未来几年,将是我国能源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几年;这种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商业机会将是巨大的。我国是世界上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1997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达13.36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达14.4亿吨标准煤,名列世界第二。但是,能源结构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产量和消费中的比重均在74%左右,是世界上少有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直接后果是: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效率难以有效提高。据统计,我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都来自燃煤,燃煤是我国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能源结构的调整将是必然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我国能源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1980年到2000年,我国GDP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而能源消费总量仅翻了一番,由6.03亿吨标准煤增长为13.03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小于1,能耗强度(万元GDP可比能耗)也连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按行业能源消费量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而物流行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能源消耗为2.6亿吨标准煤,占到当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8.02%,这仅仅是物流行业的数据,如果把企业中物流消耗和商业流通领域的数据统计进来,将达到10%以上。又据国  相似文献   

6.
《对外经贸财会》2006,(9):24-24
33% vs. 50吨标准煤 一方面我国能源短缺,一方面又浪费惊人。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约低10%。 “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均为1.04,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 如果今后1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均控制在1.0,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超过50亿吨标准煤。据了解,这是我国根本无法承受的。建议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调查论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国能源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逐年加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达25—33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两倍,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能源供需矛盾也将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8.
石定寰 《商务周刊》2010,(19):82-84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被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温家宝总理已经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15%。这是什么概念?现在我们中国能源的总消耗去年是30亿吨标准煤,按照现在发展速度、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到2020年我们中国的能源需求至少恐怕是45亿吨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2012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6.2亿吨标准煤。WDI数据库数据显示,仅2007年,中美两国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就已达到65亿吨和58亿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生产5亿吨粮食的同时,也"生产"出10多亿吨秸秆。它们的能源当量相当于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我国采煤量的1/3,比我国每年供应农村能源的总量之和还要多;农业有机废物中还含有大量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以及1000万吨氮、125万吨磷、1000万吨钾,比我们从化肥生产中得到的氮磷钾总量还要多。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并且能耗总量和人均能耗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例如,上海市199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465.87万吨标准煤,到2012年时则上升到1亿1362.15万吨标准煤,增长了2.54倍,年均增长约为5.6%。上海市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和节能减排工作,以相对较小的能耗增幅创造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3.4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2.18亿吨标准煤,位居全国第四,是我国仅有的四个能源消费超过2亿吨标准煤的省份之一。江苏省本地能源资源匮乏,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0%左右;当地能源价格相对较高,市场环境相对有利于节能。为研究编制“十二五”节能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业界     
《品牌》2011,(3):6-6
<正>"十二五"末煤炭消费或超40亿吨我国一次能源对煤炭依存度达70%以上,在GDP增速7%的条件下,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若经济增长超7%,煤炭消费量亦将相应增长。根据最近各地上报规划汇总情况,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大大超过规划的40亿吨。(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状及问题(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满足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2/3:煤炭产量大约占能源生产总量的3/4,近两年来.我国的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煤炭供求形势严峻;在强烈的需求增长拉动下,多数矿井超产能生产。据统计,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为8.3亿吨.超过其核定生产能力20%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据初步测算,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统计表明,2008年我国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原油消费量3.6亿吨,增长5.1%;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增长10.1%;电力消费量34502亿千瓦小时,增长5.6%。同期,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9%。  相似文献   

16.
能源资源特点 (一)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据统计,1992年中国能源生产量为10.73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9.3%,居世界第3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同年,中国能源消费量为10.92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10.0%,也居世界第3位。1994年,中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的27.8%;中国发电量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总量的7.7%;中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总量的5.9%。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比上年增加2.3亿吨标煤,是2006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量最多的一年。其中,煤炭、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分别增长9.7%、12%和11.7%。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6,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从节能情况看,2011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仅下降  相似文献   

18.
煤炭价格的走势从需求来看,中国近几年来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成为拉动能源消费的根本力量,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时煤炭需求迅猛增长的主要动力。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9095亿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9095亿元,能源消费量为1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大约为10亿吨(电煤消费量大约为4.8亿吨)。  相似文献   

19.
一、过去20年中国能源发展成就过去的20年,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GDP翻两番,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 200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1980-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  相似文献   

20.
广东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进入"十一五"以来,广东能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能源产量呈现增长态势。2008年广东一次能源生产量达4824.2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6.5%;电力装机容量达6007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