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33)
本文主要是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写作意义,在分析以往文献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于中国出口竞争力,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总结出出口竞争力的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指标体系,为文章写作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利用熵权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出口多样化影响出口竞争力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后发现,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显著。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后发现,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出口船舶量的大幅增长,日本船舶设备商正在选择方法来尽快开拓这个迅速成长的市场。日本的企业依然保持着相当水平的竞争力,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信誉度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界定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4个方面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服务业净出口额、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4个指标得出:美国在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上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而中国在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上具有显性比较劣势,并且中国在传统服务业运输和旅游业上的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减弱,但是中国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在增强。最后,本文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和美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出口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业已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伴随跨国公司的投资热潮,跨国公司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将更加显著。深入和系统地分析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鉴于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提出加快相关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造船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支持。中国在发展造船的同时,融资政策一定要同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世界主要船舶建造地,如欧洲、日本、韩国等都在其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提供出口信贷(包括买方信贷),强有力地提升了其船舶出口的竞争力。其做法可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庆刚 《商业时代》2011,(18):48-49
我国出口贸易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从价格波动角度对我国在此期间的制成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2000-2008年间,中国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总体呈现提高趋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2006年期间,制成品出口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个阶段是在2007-2008年期间,制成品出口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钧 《价格月刊》2013,(2):46-48
入世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迅猛发展.通过对国际竞争力主要测量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化,分析入世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证明,中国纺织品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入世十年期间多次下跌.在探讨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琼晔 《中国市场》2011,(6):145-148
文化产业的热潮正在掀起,但我国目前的文化出口总额偏小、附加值低、结构失衡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以灰色关联理论(灰色关联理论是邓聚龙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其原理是根据序列曲线形状的紧密度来判断其竞争力的相似程度)为基础,测定和比较中国和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通过比较中国文化产业各要素竞争力的优劣势,为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扩大文化出口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产船用设备在出口船舶上的平均装船率不足40%.大量船用设备依靠从国外进口。反观我国造船业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韩国的国产船用设备装船率分别高达95%和80%以上。与日、韩相比,我国船用设备的低水平配套能力。不仅严重削弱了我国船舶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和实际创汇能力,而且使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人。如何突破我国船舶配套业的瓶颈束缚,如何把握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如何快速提升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船舶行业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形势动荡,国际农产品市场处于复杂多变的状况。山东省作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连续24年保持首位领先。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对全国农产品的出口均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文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国内、国际两个角度的实证分析,针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给出提升山东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苹果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市场占有率、可比净出口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苹果出口竞争力状况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苹果出口竞争力上升较快,但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我国苹果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996~2013年HS农产品6位编码共计达727种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借鉴对出口增长因素分析的创新型研究方法,从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这三元边际变量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扩展边际不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即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以量取胜的基本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数量边际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价格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价格边际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金美玲  何律琴 《商》2013,(23):297-297
本文从中国向泰国出口的现状出发,发现中国出口态势良好,但食品出口较少。同时,本文利用2000年至2011年的数据测算了中国对泰国出口的食品的出口竞争力RCA指数的值,得出竞争力较弱的结论,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春凤 《商业研究》2008,(6):165-168
客观科学地分析广东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及时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对保持和提升广东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从而带动广东以及整个国家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实证分析显示,广东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高于全国总水平;广东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竞争优势,但有微弱下降趋势,且其出口竞争力优势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及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  相似文献   

17.
用出口竞争力衡量一国出口地位和贸易收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出口竞争力RCA指标和出口复杂度指标设计了高竞争力产品复杂度覆盖率指标来综合判断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情况及其所代表的贸易收益。高竞争力产品复杂度覆盖率越高,说明根据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进行贸易越有助于扩大贸易收益,反之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的问题。最后,以中日两国为例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日本高竞争力产品复杂度覆盖率远远高于中国,这一指标的计算结果与现实情况也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拓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7~2011年中国人造板出口大幅增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并直接推动了中国人造板出口的增长;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对人造板出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起到较小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人造板企业应通过拓宽出口渠道、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等措施,巩固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导致在出口价格上面的竞争力下降,是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断扩张的国内市场规模和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为培育新型出口优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大国特色路径,但国内大市场一定能提升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吗?本文基于全球电子消费品行业1252家品牌企业的数据,采用规避“本地市场偏好”的国外市场份额客观度量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寻找中国电子消费品这一代表性行业的国内大市场影响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微观证据,研究发现:(1)伴随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张,本土企业贸易的本地市场偏好增强,国外市场份额下降;(2)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对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贡献度低,处于主要出口国的较末端水平;(3)中国国内市场扩张未能显著提升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这些证据意味着中国国内大市场仍是有待开发的出口优势的潜在源泉.原因在于,国内大市场要在规范有序与创新导向的市场环境、国内需求的国际化、消费者-生产商有效互动等条件下,才能转换为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据此,培育依托国内大市场的新型出口优势应注重国内大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