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引导与优化农户经济行为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一、农户经济与农业生产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司和企业不同,也与社会学意义上的家庭不同,农户兼有生产、消费等多重职能,扮演着多种社会经济角色。1.生产职能。农户是农村经济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基本单元,它一方面从事农业和其它产  相似文献   

4.
1.非农产业替代对农户农业投资的影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拥有资源配置权的我国农业微观经营主体的农户有了更多的资源运用的渠道,因此在考察农户农业投资行为时,非农产业对农业的资源替代是我们必须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非农产业的比较收益优势对于农户农业资金具有很强的吸引能力。从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即一方面第一产业经营收入仍是农户收入的主渠道,保持对农业的持续、稳定投入符合农户确保自身未来收入状况不至于出现剧烈波动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一…  相似文献   

5.
山区农户经济行为与林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高虹乡和临目乡的调查,分析现阶段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阐明林业的持续发展对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或偏差,提出优化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农户经济行为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正> 一、问题的提出 1979年开始的我国农村改革至今已进行了八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八年改革迈了三大步。首先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确认了家庭是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农民家庭拥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土地使用权,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其次是实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放宽农村搞多种经营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扩大了农民生产选择的权力。第三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创新农户采纳行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方长 《生产力研究》2004,(2):42-43,46
农户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既具有决策过程的阶段特征 ,又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受到社会文化相容性影响的同时 ,还会受到来自人际网络链中观念领导力量的关键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结构变动与山区农户经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户作为一个基本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单位,从事着各种经济活动。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户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自主决策地位大大提高,尤其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山区农户经济行为更趋活跃和多样化。一、农户经济行为的形成机制农户经济行为是指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外部经济信号所作出的反应。农户经济行为的内容包括投资行为、收入分配行为、消费行为等。农户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具有特殊的经济利益目标,并在一定条件下采取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吕化周 《经济师》2002,(12):181-181,183
文章分析探讨了农业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 ,探讨了农业文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论述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并研究了农户行为的类型及成因,同时指出,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引导农户行为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将二者紧密结合,教育和引导农户科学地进行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力发展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地区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生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策略。但是贫困农户经济行为的双重性、农户经济行为和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性以及内外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各种因素,导致农户缺少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为了实现贫困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强化农户的经济行为,是目前农户发展生态经济最主要的目标。通过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对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户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基本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行为除具有一般经营主体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特征。一、目标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目标问题,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本人认为农户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双重的:一是生活;二是生产。首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温饱阶段,农户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其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很不健全,农户的保障主要取自于自我保障。所以,农户在目标定位时,一方面要考虑生产;一方面不得不考虑生活。二者的组合构成了农户经济行为的最终目标。但是,处于不同发…  相似文献   

15.
一、吉林省农户经济行为分析1、农户的投资行为。农户的投资行为在本文中界定为生产性投资,即那些不以获取经济报偿为目的的事业性、福利性、捐赠性投资不属投资性行为。农户的投资行为是以一定心理为基础,以完成某一既定目标为任务的行为。投资动机包括原始心理动机和基本动机两个方面。农户投资的主要原始心理动机是农户及农户所处社会一农村集体和国家一对社会财富(包括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的需要:粮食主产区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国家投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全局意义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性。农…  相似文献   

16.
健康投资对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意义。保健和医疗服务是健康资本投资的两种主要途径。加强保健投入相比医疗服务投入,是成本小、收益大的较优选择,但是,当前农民"轻预防、重医疗"的行为仍在农村普遍存在。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加大保健宣传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农民因为医疗风险而增加的预防性储蓄,加大当前的消费投入,从而使农民进入一个"健康—富裕—健康"的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7.
农户经济行为视角的财政农业投资:绩效、原因、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偏差表明财政农业投资绩效欠佳.原因主要在于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结构、机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性经济行为不协调.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与农民理性经济行为的兼容性可以促使农民理性经济行为与政府支农目标趋同,提高财政支农绩效.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应用激励理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政府激励、技术激励和文化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民投资的行为的演变,是农民在边际收益规律作用下,受利益驱动,相机决策的结果,由此推动着农业结构的转换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激发农民投资的欲望,强化投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理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投资中农业投资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农产业投资比重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把农户的投资分为农业(农、林、牧、渔)和非农业(二、三产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农户投资中非农业投资比重不断加大,而农业投资尤其是种植业的比例在下降。1986年农户的农业投资占农户总投资的70%,1996年下降到64.4%,1998年又下降到61.94%,2001年农业现金支出占总现金支出的18.76%,2002年占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