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向农业投资的影响程度,这里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后表明: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对农户农业投资影响最大的是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弹性系数为-3.16,表明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产消费支出是反向的,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农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主要就是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一方若是多支出,那么另一方就必然要减少支出。-3.16的系数也说明,农民当前的主要消费方向还是满足生活需要。这样的结果与当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致的。2.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其-1.12的弹性系数显示,长期以来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差距…  相似文献   

2.
1.非农产业替代对农户农业投资的影响。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拥有资源配置权的我国农业微观经营主体的农户有了更多的资源运用的渠道,因此在考察农户农业投资行为时,非农产业对农业的资源替代是我们必须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非农产业的比较收益优势对于农户农业资金具有很强的吸引能力。从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即一方面第一产业经营收入仍是农户收入的主渠道,保持对农业的持续、稳定投入符合农户确保自身未来收入状况不至于出现剧烈波动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 一、投资收益率的含义就经济意义而言,项目投资的目的是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创造和积累财富,从这个角度出发,经济评价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有限资金取得最大的财富,而项目的收益总额就是执行着项目特定功能的投资总额按照一定的年收益率递增所取得的。收益率越大,一定数量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总额就越多,这个在项目投产期内投资总额的年收益率就应该是项目的真实收益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千家万户小农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家庭内部资源的配置方向.对河南455户样本农民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户家庭资源的配置呈现出典型的非农化特征,农户经济行为表现为明显的"四化"趋势:粮食生产糊口化,非农经营主业化,留守劳力低质化,资金流向消费化.这表明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存在着巨大危机.为应对"四化"趋势、保障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了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优化惠农政策、加快培育农业大户、提升留守劳力素质、吸收各方资金参与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丽民 《经济视角》2006,(10):38-39
一、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情况(一)农民消费支出结构我省农民家庭支出总体数额偏低,传统支出模式稳中有变,购买生产资料为最大支出,建(购)房支出比重下降。抽样调查显示:每年收入用于经常性支出的主要方面,按开支大小,前五项依次是:农业生产资料、子女教育、医疗、食品和衣着;家庭收入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按开支大小,依次是:盖房子、购买农用机械、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其它方面;家庭储蓄的使用,按重要程度,前三项依次为:生产投资、子女教育和防病养老。人均每月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情况:人均每月基本生活费用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55%,100元以…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基础性、福利性、微利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农业的发展需要获得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协调配合。科学界定农业投资主体的职责就是为了完善投资主体的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调动投资主体处理农业事务、增加农业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多元农业投资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而在行为上又协调一致的稳定支持系统。一 1.所谓投资主体的职责也就是投资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所担负的责任毛必须履行的事务。在这里,首先需要加以说明和认定的是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合理边界。我们这里所指的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仅包括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和与此相关联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农业科技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稳住了粮食,就能稳住农业和“菜蓝子”,也就能稳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这一科学论断已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稳住粮食和农业,增强农业投资是稳住粮食和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增加农业投资却又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政府、农户利益价值标准的选择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户一改过去那种只是消费主体,而成为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双重  相似文献   

9.
<正>困境一:政策相冲突,使信贷服务处于两难境地.政策上要求农行既要承担支农重任,又要搞企业化经营.一边需要优惠农行得牺牲代价;一边考核盈利指标,搞利润最大化.支农任务搞不好,政府面子过不去.不按市场经营,亏损又不好交帐,这是其一.其二,农业投资大多具有期限长、投资多、风险大、效益低,而信贷原则立足对象周期短、投资少、风险低、收益高.其三,既要支持农业,又要自筹.农业需求与投入反差大,投资主体的农民受利益趋动不愿投入.集体积累少,加之农业资金的跑、冒、滴、漏“失血”严重,因而自筹几乎为零.其四,信贷资金支持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规模经营缺乏承贷主体,加之农户经营又分散,投资环境限制了信贷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郭翠荣  王付强 《经济师》2007,(8):17-17,20
现实经济中,各部门中各主体的储蓄规模和投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别,有的主体储蓄大大高于投资需求,有的主体则正好相反。因此,要使资本形成得以实现,就需要经济中存在着有效的机制将资金盈余部门的储蓄转移到资金亏损部门以形成投资。文章从金融中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金融市场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两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规模的设定目标在于使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不受到风险冲击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农户经营和消费等决策行为的现实特殊性导致了标准最优社会保障规模理论的结论不再适用。为保障农户长期福利水平最大,当前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地区需要比城市产业化经济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逻辑在于农户自我经营性特征导致了农户对于风险厌恶的增加,并且生产经营预付资金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的困难更大,同时借贷约束更加严重;而为人力资本储蓄动机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所付出的成本更高。这些结果都导致增加社会保障规模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过度投资是指企业接受对其价值而言并非最优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从而降低企业资金配置效率的一种低效率投资决策行为。在MM定理所描述的无摩擦的完美资本市场上,企业总能以等于边际收益的成本筹集到外部资金,从而满足其投资支出的需求。因此,企业投资支出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投资机会,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Modigliani和Mill-er,1958)。然而现实世界并不完美,税收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市场摩擦。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行为,并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吴占权 《经济论坛》2003,(12):11-11
一、保险和储蓄的不同作用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再现强劲增长势头,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却远远滞后于储蓄存款的增长。储蓄存款的强劲增长,反映出城乡居民即期消费欲望的不足,说明启动消费尚存在着某些障碍。对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往往要分析其储蓄的动机因素。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城乡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持续高增长的储蓄存款,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更多的是追求储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对未来教育支出、养老支出、购房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预防性储备。保险和储蓄都是人们应付未来不确定风险的资金积存的方式,目…  相似文献   

14.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相似文献   

16.
都市农业的发展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是西安郊区农业发畏的必然选择。农户作为行为主体,具有一般行为人的特征,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和自己面临的约束下,会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行为导向。单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在商品化的经营条件下,不可能取得利润(考虑到工资支出)。西安地区人均土地面积决定了农户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梳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湖南雪峰山集团为例.首先,分析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效益:拓展经营领域,实现企业发展新空间;投入资本技术,实现农村农业优质发展;实施全产业链经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其次,剖析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存在的风险:涉农时间短,竞争压力大;投入成本高,收益见效慢;土地流转不稳定,侵蚀农民权益.最后,提出了优化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对策建议:重视品牌效力,突出企业特色;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企业农户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开放格局下的金融效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的倾向日趋强化。一般而言,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部门中,居民是资金的盈余部门,即储蓄主体,而政府和企业则是资金的短绌部门,即投资主体。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应该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因此,我...  相似文献   

19.
一、概念的界定我 们知道 ,在某个时期内总有经济单位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一是享有服质服务 ,二是取得资本资产带来的收益。各个经济单位的储蓄 (当期收大于支出的部分 )不等于其实物资产的投资。此处的经济单位可以是家庭 ,也可以是企业 ,政府。由于种种原因 ,经济单位的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其意愿的实物资产投资。这些原因包括经济单位的当期收入、对未来的预期、投资的收益率、个人偏好、当期利率及其他相关因素。假设在一个封闭的经济里 ,不存在对外交易 ,任何资金需求都在该经济体内解决。如果在该经济中的所有时间里 ,所有经济单位的储蓄均等于投资 ,就不会存在任何资金需求和金融资产了。换言之 ,每个经济单位的当期支出及实物资产投资足可用当期收入支付 ,且当期再无盈余进行其他投资了。当某些经济单位的实物资产投资超过了其储蓄时 ,他就产生了外部融资的需求 ,并且必须通过借款 ,发行股票或发行货币 (如果该经济单位是货币机构 )为超额投资融通资金。当然 ,只有当经济中有其它经济单位 (储蓄盈余单位 )愿意借出资金时 ,以上实物资产投资超过储蓄的单位 (我们称之为储蓄赤字单位 )的资金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在该经济中 ,资金由储蓄盈余...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农业的投资主体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农业投资主体由过去的集体向农户的转变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农户的决策行为和投资倾向日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并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成长。因而,研究农户农业投资行为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之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和鼓励亿万农户增加农业投入,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