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企业价值水平在理论上至少应包括四个层次,即流动性控股股权、非流动性控股股权、流动性少数股权及非流动性少数股权。对于非上市公司进行价值评估时,流动性折价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调整因素。本文通过对克里斯托夫·莫茨的流动性折价定量模型的分析,使评估师进一步了解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流动性折价的必要性及其量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从可转换债券融资看上市公司两类股东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体现了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却造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股权价值、股本扩容、股东收益和发行条款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存在利益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股权结构和妥善解决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顺应了市场规律的要求,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试点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基本有四种:送现金、送股、缩股和送权证,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方式往往组合运用。一、支付对价的性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是:流通股股东拥有流通权,流通股股价包括创业溢价和流通溢价;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因此,支付对价的实质是支付流通溢价,而不是给流通股股东的补偿,对于非流通股股东并未造成损失。一般而言,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明显大于支付对价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例如,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的非流通股股东以放弃9%的控制权和支付4800万元现金的代价,取得66%股份全流通的流通权。二、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支付对价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从而导致会计处理发生变化。例如,原先对上市公司控股的现在不能控股了,则不能再将有关上市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本来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现在因无法施加重大影响而改用成本法核算。下面具体...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作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做法导致了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失衡。目前关于股权分置的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认为,非流通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横S型非线性关系,即存在着双拐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重的下降,企业的绩效趋于好转,但当非流通股的比重低于一定水平时,企业的绩效又开始下降,出现了第一个拐点;如果非流通股的比重继续下降至接近全流通的时候,企业的绩效又开始好转,出现了第二个拐点。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利方式较好地解释了这一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利益关系重新配置的过程,期间所产生的诸多法律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讨论。结合我国股权分置的实践,笔者认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乃非流通股东变更合同约定而向对方支付的补偿;上市公司有条件合法回购自己的股份,可调整和改善股权结构,增加其市场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中产生的损害,既要在公力上提供必要的救济途径.也要为私力救济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股市利益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涉及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东等多方利益。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由非流通股东控股;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小,持股分散;非流通股股东处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优势方,流通股股东属于弱势群体。流通股股东人数众多,是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脊梁,应该受到重点保护。保护的措施应该使流通股股东对公司拥有公司的知情权、话语权、表决权,全流通过程中应该向流通股股东让利,降低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使流通股东能在改革中获利.至少不亏本.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混”促“改”为方向的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混改过程中如何发挥异质性非控股股东的治理效应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治理、高层治理和网络治理三个维度构建指数,以衡量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程度,探究混改背景下非控股股东治理机制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客观表现、作用机理和价值效应。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三个单维度均对风险承担具有提升作用;作用机理方面,非控股股东通过抑制管理者自利行为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积极影响;在进一步研究中验证了企业风险承担在提升企业价值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以及在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混改情境中国有非控股股东对民营企业过高风险承担水平的正面治理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的初步成效及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变化.  相似文献   

9.
贺俏 《全国商情》2006,(4):38-40
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股票价格由股改前的“同股不同价”转化为股改后统一的全流通价格,而这一转变能否完成的关键在于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否合理。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影响股票价格的供求两方面因素,着重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形成的机理及支付对价水平的合理性,然后就对价方式的选取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是我国股市历史形成的特殊情况,在股权分置情况下,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对立的,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对上证180指数成份股的统计分析表明,两类股东的投资收益截然不同,非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收益远高于流通股股东。两类股东的收益差别是与股权结构密切相关的。保护流通股股东尤其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是健全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