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敏 《江苏商论》2011,(2):151-153
法人董事制度产生于法人了解、参与、监督其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保护法人股东利益、体现股东意思自治、保护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等优点.确立法人董事制度,有利于在理论上完善公司法相关规则,在实践上解决法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防止控制股东滥用公司有限责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巍 《商》2014,(10):140-140
长期以来,公司是否向股东分配红利,公司法一直是作为意思自治的范畴。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分红权,基于我们目前上市公司的分红实践,则存在对中小股东进行强制分红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内部承包经营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这属于公司正常经营管理的范畴,体现了公司自治,不宜也没有必要干涉。公司承包经营中的发包人应当是公司而不是股东,承包协议的效力要考虑我国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应当注意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66条及相关规定,在没有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的情况下,承包费不宜直接支付给股东个人而应当支付给公司。  相似文献   

4.
张韦碧 《华商》2008,(15):175-175
公司的正常运行是通过公司管理机构行使职权和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实现的。当股东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无法按照公司法规定的表决制度作出决议,就会出现公司运行的障碍。公司法确立了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赋予了中小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国家在立法制度上一方面要协调和调整好利益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要给公司留下自治空间,不能在打破公司僵局问题上"一刀切"。  相似文献   

5.
公司实质是股东之间设立公司、分享权利、承担义务和责任所缔结的契约。新公司法从进入机制,到退出机制全面贯彻了契约自由原则,在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公司交易等各个环节,真正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充分体现了契约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前烽 《商场现代化》2006,(3Z):220-221
公司实质是股东之间设立公司、分享权利、承担义务和责任所缔结的契约.新公司法从进入机制,到退出机制全面贯彻了契约自由原则,在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公司交易等各个环节,真正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充分体现了契约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7.
国家为了满足实际需求,顺应社会发展,在新《公司法》修改时减少对于公司的干预,加强公司自治管理权。虽然我国《公司法》的自治理念发展较快,能与国际接轨,但是也似乎落入了后发劣势的魔怔中。我国公司股东不能领悟到章程的重要性,仍将公司章程制定的模板化,实践性低,在真正出现问题时章程便犹如废纸般毫无用处。  相似文献   

8.
廖斌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159-160
公司章程是公司实现自治的重要规范性文件,是我国公司法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必须要求具备的法律要件之一。通过的章程拟定和内容的学理分析,从章程形成过程与公司设立程序以及章程与《公司法》的关系等负面,试就章程对股东权利的保护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9.
刘倩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257-258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公司作为一种营利性的组织,其自由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私法主体的利益,出现利益冲突,甚或损害其他主体的意思自治和行为的实现,因此必须在其实现公司自治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度的规制,以求社会经济和利益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公司法修改后,将我国的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这一变化充分尊重了公司以及股东意思自治,但是由于认缴制的出现,大量的股东认缴巨额的注册资本,更有甚者,一些公司股东在章程中约定了较长的出资期限。那么,就导致在非破产情况下,公司资产不足、股东出资期限未届满时,债权人无法保障自身权益。本文基于对于司法判例观点的归纳,就债务人公司在非破产、解散的情形下,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公司的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修改后,公司的信用基础在法律层面由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进行了转变,认缴制的实施与最低资本额的取消,给了公司章程更多的自治权限,但是其并未免除股东的出资义务和出资责任,股东出资瑕疵问题依然需要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薛印洋 《商场现代化》2007,(11X):295-297
公司章程是股东共同意思自治的产物,新《公司法》扩大了公司章程自治的范围和能力。公司章程又具有一定灵活性,需要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做出调整。公司章程自治应包括章程的临时调整适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章程临时调整适用的可行性,指出其存在价值和合法性;接着阐述了章程临时调整适用应遵守的四个调整原则;最后文章还提出了章程临时调整适用的程序性设想,并得出结论:公司章程的临时调整适用应该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0):229-230
<正>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特征,这种人合性对于公司的设立、公司业务的开展以及公司的存续都有重要影响。公司及股东倾向于根据各自特点对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公司的经营管理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安排。所以,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给予关注,在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尊重股东对公司事务做出的特殊安排,而不是对所有有限责任公司做出统一的规定。对此,我国公司法不仅赋予了公司及股东更多的自治空间和实现公司自治权的平台及途径。公司法允许公司及股东通  相似文献   

14.
公司意思的自由也经历了其特有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特许设立主义到现在各国均提倡给予公司最充分的意思自治自由。但是对于公司这样一个特殊的民事主体来说,其自由不可能是无限制的。本文从公司意思自治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公司意思自治的内涵以及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找出公司绝对意思自治的缺陷,以此来说明限制公司意思自治的必要性。对于是否应该限制公司的意思自由,目前各学者意见不一致,本文意图找到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认识到公司意思自由重要性的基础上也要清楚的看到绝对意思自治可能导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薛印洋 《商场现代化》2007,(33):295-297
公司章程是股东共同意思自治的产物,新《公司法》扩大了公司章程自治的范围和能力。公司章程又具有一定灵活性,需要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做出调整。公司章程自治应包括章程的临时调整适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章程临时调整适用的可行性,指出其存在价值和合法性;接着阐述了章程临时调整适用应遵守的四个调整原则;最后文章还提出了章程临时调整适用的程序性设想,并得出结论:公司章程的临时调整适用应该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权冬生 《商业研究》2020,(7):145-152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权利在劳动法、公司法上存在法律认定冲突,亟待优化法律调整。辨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类型高管群体的实际职权,其不具备传统劳动法理论上劳动者的从属性,不适合劳动法调整。基于法律经济学的公司冲突权利有效配置理论,以市场机制、产权和交易成本、合约选择为切入点,公司高管的劳动权利配置应尊重市场机制,通过法律清晰界定权利,重视合约的结构性选择,以实现私法自治和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法律管制是必要的。故我国公司高管劳动权利有效配置可秉承"劳动法反面排除+公司法正面调整"的总方向,在劳动法与公司法上革故鼎新,理性回应社会现实和现代法治改革。  相似文献   

17.
李棽 《商场现代化》2007,(26):291-292
本文在分析公司股东除名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股东除名的实质条件、被除名股东的权利如何救济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股东除名制度在《公司法》中的体系安排进行规制,以期对公司法理论的发展及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公司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公司设立制度上却有所不同。对海峡两岸公司的种类,股东的人数、资格,股东出资缴纳,公司章程等进行比较研究,可借鉴台湾地区公司法的有关经验进一步修订大陆的公司法,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效地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9.
陶一鸣 《商场现代化》2007,(30):276-277
有限责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资本多数决原则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构成公司法的基本原理。有限责任原则是指股东以投资(出资额或者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并通过公司这个中间物对外承担责任。分权制衡原则是公司有效运转的制度安排与实现,是以对公司各种权力合理分配、相互制衡为出发点而进行配置的结果。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股东具有的表决力与其所持有的股份呈正比,股东持股越多,表决力越大;同时,股东大会中多数股东的意思被视为公司的意思,并对少数股东产生拘束力。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中内部管理强制性规范的存在,是国家为实现法律对公司内部治理的干预而设计的。同时不可忽略,公司内部如何决策才能既高效又民主的,是属于股东自我判断的问题。在现代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公司及时有效的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