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逆周期调整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外监管当局日益重视逆周期监管的大背景下.逆周期监管已经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冲击。随着更多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出台;这种冲击的影响可能还会更大。作为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适应这种监管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作为新兴技术与金融行业结合的产物,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容易滋生新型金融风险.为了平衡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效率,以监管沙盒为代表的监管科技应运而生.文章探究了监管沙盒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具体实践经验,然后从构建分业监管下的信息共享机制、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实施监...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盟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原有的监管框架基础上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力度,修订了各项金融监管法规,并进一步推动了欧盟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加强监管合作,凸显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进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极大冲击,全球尤其是欧美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简要介绍金融危机演变过程及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而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剖析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并从监管者、被监管者及金融市场三个层面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兆星 《中国金融》1998,(11):39-40
一、传统的银行监管目标与结构一国银行监管结构的建立和演变,主要取决于其银行监管目标的确立和调整。而确立什么样的银行监管目标,则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银行业的发展,以及一些曾对该国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本世纪30年代发...  相似文献   

6.
杨婧媛 《时代金融》2011,(21):196-197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7.
杨婧媛 《云南金融》2011,(7X):196-197
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使银行陷入困境,政府不断向其注资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危机爆发后,爱尔兰国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治理,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爱尔兰提供了援救。爱尔兰债务危机对本国经济以及整个欧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次危机更显现出了国家主权信用监管的不足。本文以爱尔兰债务危机为基础,对国家主权信用监管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如何在国家层面及区域经济联盟的层面对政府信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8.
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保险监管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丹 《金融科学》2001,(2):99-100,105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保险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必然对我国保险监管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保险监管必须认真研究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入世后我国保险市场的环境变化,作出符合国际潮汉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虚拟货币监管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货币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和法律体系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分析虚拟货币的性质出发,探讨了当前虚拟货币对现实经济和法律的挑战,并对我国虚拟货币监管制度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带来了警示,我们要积极优化银行的监管方式,加强对银行监管的控制和管理,以防范所潜在的金融风险。本文对西方商业银行监管方式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其中优点和缺点,为我国在商业银行监管方式上的选择提供了借鉴,同时这对这些监管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科学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银行跨境监管合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在带来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跨国银行的经营风险,给目前的跨境监管体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跨境监管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金融业正在逐步全面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本土金融机构为求发展不断创新。相应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也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新形势,剖析了当前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更新监管理念、调整监管目标、改进监管方式、丰富监管内容等多方面对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监管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西静 《时代金融》2014,(5):125-127
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由于其具有高杠杆率、高期限错配和不透明等特征,它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弄清影子银行在我国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潜在风险从而寻求有效的监管对策不仅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必然要求,也将为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银行经营全球化和监管本地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无法对银行跨境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单一监管机制(SSM)的创立是欧盟迈向统一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一步,目的是在欧盟层面识别和阻止银行风险的传播、扩散。欧洲中央银行(ECB)是SSM的主管机构,负责欧元区重要银行的日常监管及其他银行的间接监管。SSM的创建顺应了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趋势,对欧元区、欧盟成员国、第三国及国际金融监管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欧盟作为我国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和资金来源地,其金融监管改革也必将对我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SSM的产生背景、法律依据、对象银行、监管任务和职权、治理结构、行政处罚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相互溢出效应开始凸显,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也正在更深层次上展开,将对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利差巨幅波动造成的损失对银行偿付能力产生了冲击,而一些银行在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进行的监管套利,也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危机之后,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对信用利差风险的识别、计量和资本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探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利差风险计量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熊劼 《征信》2017,35(1)
尽管巴塞尔协议Ⅲ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监管举措得到一致认可,但也对贸易金融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杠杆率监管、流动性监管以及监管资本要求三个角度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对贸易融资造成的冲击,认为该项改革措施严重忽视了银行表外项目中不同种类资产的根本区别,将对依赖贸易融资支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并就如何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准确把握和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所推出的重大经济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今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贯彻落实中央这一决策部署,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随着美国雷曼兄弟的轰然倒下,全球性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这次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银行业损失尤为惨重,而杠杆率在此次危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是对杠杆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探讨了美国、加拿大的杠杆率监管实践,从而得出杠杆率监管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同样重要,我国的杠杆率监管应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沈如军 《金融会计》2010,(10):14-20
一、引言 这一轮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对近百年来形成的市场法则、监管架构以及会计准则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国际上深受危机困扰的主要国家均在着手研究实施更加全面的、审慎的、预警式的系统性金融改革方案,主要国际组织如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委员会(F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