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围绕当前重庆城市空间扩张的背景展开论述,针对重庆市开展的大型聚居区规划,提出引入多元居住模式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基于多元居住模式的规划理念创新.论文从用地功能混合布局、控制开发地块规模、公租房规划策略、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居住环境品质改善等几个规划能够加以引导和控制的方面,提出了有助于在大型聚居区中实现多元居住模式的一些规划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城市分区规划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城市分区规划属于地方自治权,其产生伊始便带有明显的社会排斥倾向和政府规制色彩,对美国大都市区的居住隔离起到了关键而直接的作用,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后果,成为打破对黑人的经济与社会隔离、实现城郊协调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3.
居住的诗意     
韦泱 《上海房地》2007,(1):63-63
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在上海找到了知音,以至大行其道。不是吗?它成了一句时髦的流行语,成了不少房产商的广告语。而我觉得,令人最难捉摸的,正是这“诗意”二字,这实在有点玄乎。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说不清。老海的这句名言,似乎更像一句朦胧诗,终让人觉得,雾里看花虚无缥缈。讲实际的上海人,从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独户住宅很少见,大部分人居住在美国人所说的公寓街区中。这些住宅看起来好像比较阴暗,但在它们周围形成的邻里文化却运转得非常良好。尽管它们既不整洁也不美丽,但整体上说,这些公寓无时无刻不比美式住宅显得更有生气、更加安全、也更吸引人。它们十分成功,而大多美国的住宅工程则是灾难。  相似文献   

5.
居住的梦想     
婕妤 《国土经济》2005,(6):20-20
“生活在别处”是许多人的梦想,比起那些苦苦追寻“别处”的人们,生活在成才的我们实在够幸福,我们可以就在这座城市里将自己的梦想放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以创新性区划促进可支付住宅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美国旨在推动可支付住宅建设的创新性区划得到了快速发展.创新性区划包括弹性区划、奖励性区划和包容性区划等多种形式,创新性区划的实施使美国地方政府在不扩大地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有效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可支付住宅的供给,缓解社会中存在的居住隔离状况.本文介绍了创新性区划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情况,并分析了其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8.
住宅给我们的幸福感其实是相对的。1957年,在武汉音乐学院当教授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家况突变,母亲带着我们年纪尚小的三兄妹,从原来住的非常温馨的教授楼迁到学院那个叫“二十栋”的三层宿舍,一家挤住三楼的两间房。父亲后来从农场回来,全家五口挤在那里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三层楼共住着十户人家,只有一个公共厕昕,连厨房也是公用的。  相似文献   

9.
所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业已存在的“居住返祖”潮流必将为开发商所认识,深圳别墅未来的布局导向也将表现为“上山下乡·归隐森林”。  相似文献   

10.
韩国政府对老年人居住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居住环境较差,鼓励老年人和其子女一起居住的政策忽略了老年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的住房政策,应保证他们居住在适当的环境中,享受各种相关服务,特别要保障低收入老年家庭的住房。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一体两翼"担保体系发展至今逐渐显现出不足,出现了担保机构规模过小、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潜在风险大等诸多问题,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政商不分"。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政商不分"已经使得我国担保体系有偏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并且政策性担保机构不适合继续充当我国的担保体系主体,因此必须建立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政商分离"的新的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以广州市居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对广州城市建设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大规模的居住区开发建设活动此伏彼起.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这些新开发的居住区的道路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人车矛盾、占道停车、交通混乱等等.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那里呢?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居住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不同居住区域类型的空间组合形态。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 ,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 ,伴随住宅商品化的全面推行 ,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分布也发生了分化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分异日趋明显。目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居住地域空间分异进行研究。本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以期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开埠之初…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代以后,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即分散、多中心模式大都市区的增加。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对大都市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二战以来美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中利弊。  相似文献   

16.
NIST在美国标准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IST作为美国高端的联邦研究机构,既从事着对美国有巨大影响的基础研究,也肩负着通过标准化活动实现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的任务。文章通过对NIST在美国科研和标准化领域的优势分析,揭示了NIST在美国标准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on antecedents of employee turno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ffect of voluntary turnover on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sing panel data from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tests the proposition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untary turnover rat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negative but becomes curvilinear as turnover rates increase. Based on the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of the turnover–performance link, this article further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high-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HCHRP) in the relationship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oluntary turnover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but it turns out to be an inverted U-shaped curve as turnover rates increase from low to high levels. Furthermor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is especially pronounced for federal agencies with high levels of HCHRP.  相似文献   

18.
杭州老城区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晨   《城市问题》2002,(4):37-42
近几年 ,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欣喜之余 ,杭州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又不禁令人担忧。尊重和保护杭州残存的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本文以河坊街、南山路、中山路等街区的人居环境现状评价为基点 ,管中窥豹 ,分析杭州近年在老城区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并对杭州城市建设中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文章呼吁要慎重地对待老城区的改造 ,减少建设性破坏和过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A fundamental shift in monetary policy occurred around 1980: the Fed went from a “passive” policy to an “active” policy. We study a model in which government bonds provide transactions services. We present two calibrations of our model, using pre- and post-1980 data. We show that estimates of pre- and post-1980 policy rules all lie within our determinacy regions. But, the pre-1980 policy was a very bad monetary policy, even if it avoided sunspot equilibria. Model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household welfare would have increased by 3.3 percent of permanent consumption in this period under an active policy.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size of government should be measured has been an unresolved issue in the research program on government growth. Employing the simple ratio of government spending to total economic output in their measures, most scholars have failed to recognize the different inflation rate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observed government growth may be attributable both to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deflators and to increases in the scope of government activity. In this paper I present a simple geometric formulation for decomposing government growth into real growth and deflator-based components. Although the utility of this method is illustrated using data from two American states (New York and Florida), the technique has broad applicability for decomposing government growth into real and deflator components for a wide range of political systems for which data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