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收入财产化”为切入点,阐述了收入财产化的途径,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政策对居民“收入财产化”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收入的财产化的税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比例仍然很低且分配差距很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又是实现社会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要创造法律、经济、市场和税制等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3.
周娜 《新智慧》2008,(3):I0018
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般来说,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虚拟资产为主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二是以固定资产为主的不动产(房产、汽车、收藏品等),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表明了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现实基础、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与此前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着重大的突破,同时也是扩大中产者的比重、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经济内需、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论文将从财产性收入的概念及内涵着手,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影响群众财产性收入偏低的原因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财产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然而近年来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增加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后危机时对扩大内需、实现中原崛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其中财产性收入比重运渐加大。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使得财产性收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财产性收入及其属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所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实物和实业投资所获得的收入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投资获得的剥削收入有着本质的区别。现时代我们要鼓励发展和保护人们的财产性收入。有效消除贫富分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引起了理论界的诸多思考。财产性收入作为私有财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我国现行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否相符,如何处理私有财产与公有制的关系,是我们应当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在首都北京落幕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党和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这个问题。据悉,除了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财产性收入”理论形成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理论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30年来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能够指导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缩小社会发展差距方面有正确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当前,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居民自身不合适宜的主观因素等制约着我国大众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获得;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努力创造机会,以促使更多的群众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住房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住房性收入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所以住房调节应是财产调节的重要途径,住房收入调节应是收入调节的重要措施;让更多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必要内容。使居民尽量拥有自有住房,需要抑制对住房的投资需求从而控制房价水平,把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改为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建房制度,发展住房合作组织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好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新变化、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一千美元,拥有的财产增多,出现了财产性收入增加迅速和来源结构的较大调整。同时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比重偏低,不平等现象严重及居民的投资知识缺乏等问题。国家和社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财产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全新提法彰显了我党"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然而,财产性收入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贫富差距扩大化、房价畸高与房地产投机、财富虚拟化与泡沫化等的负面效应。文章在对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总量、增速、结构等内容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财产性收入可能导致的系列负面效应,进而提出了避免负面效应扩大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民财产权利长期受到抑制和侵蚀,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不足.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在于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房地产权和金融财产权.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关键在于赋予农民土地财产“实体”权、公平交易权和增值收益分配权;赋予农民更多的房地产权关键在于赋予农民房地产抵押权和自由交易权;赋予农民更多的金融财产权关键在于赋予农民金融服务享有权、金融产品选择权和金融产品市场定价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较低,但是,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我国隐性经济规模较大,而隐性经济又大部分以财产形式存在,并将衍生出新的隐性财产性收入。据此,应理性看待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的现象。文章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解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税收调控居民财产性收入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基于税收调控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产税在世界各国的地方税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并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从我国财产税制的征收现状来看,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重构我国财产税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策一直关注农民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在刚刚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更是强调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下,农民只拥有宅基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一方面把一部分农民捆绑在宅基地上,而更为重要的是,限制了农民收益的增加。文章从收益权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我国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认为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具备了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因而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使农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受到市场与制度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既加剧了贫富分化,又影响了社会公平,因此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进行调控势在必行。我国应借鉴国外调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和完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的调控,有效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体制基础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以认为,经过30年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改革实践,越来越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