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股票期权计划应在何时进行会计反映、股票期权计划应如何进行会计反映两个问题。介绍了美国SEC和FFASB的观点和政策,并举例阐述了FASB123的具体的股票期权会计记录方法。笔者的结论是:1.对于国内企业的开展股票期权计划,不应在赠予期权时即入账,而应在期权行权时入账。但对于准备境外上市的公司,则应遵循境外会计制度规定。2.企业尤其是非上市企业应在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后,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以避免运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的期权待摊费用需要摊销。3.避免低价赠予员工股票期权。4.从会计处理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固定股票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市场主体、股权结构和市场框架等特性为股票期权制度设计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激励性股票期权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国内现有法律政策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寻求解决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股份来源,行权价的确定,授予对象,授予时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创业板市场主体,股权结构和市场框架等特性为股票期权制度设计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激励性期权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国内现有法律政策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寻求解决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股份来源,行权价的确定,授予对象,授予时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和实践中广泛应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进行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计价,然而对经理人而言的股票期权价值还要考虑经理人的风险偏好、财富的多元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经理人期权价值不等于公司期权成本的基本理论可以解决及解释在股票期权实践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期权激励有效性的衡量、激励期权的风险溢价、最优行权价的确定、行权时间的确定。该理论的应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崇明  张孝慧 《新智慧》2004,(4B):40-41
股票期权价值主要有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两种主要的计量方式。期权在某一时刻的“内在价值”是该时刻股票的市场价格超出行权价的差额。差额越大,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越高;反之,其内在价值就越低。“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制度旨在将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的利益取向和行为导向,以减少代理成本、鼓励经营者承担必要的风险,是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约束制度。实施股票期权的关键在于受益人、行权期、行权价和行权数量等要素的设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股票期权存在环境和法律障碍,这有赖于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产生新的道德风险的原因以及管理者利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产生的新的道德风险的手段,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降低管理者新的道德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于亨利 《西部金融》2001,(10):51-52
自从股票期权计划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在美国的一家公司推出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长期激励机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公司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很大成功.九十年代中期,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开始探索,并于1996年后在上海、武汉、深圳、北京等地产生,今年,中国联通和中关村的8家公司,成为财政部首批"股票期权制"试点单位,因此,股票期权计划在中国的全面推行将为期不远.市场经济活动必须由作为"游戏规则"的法律制度提供保障,股票期权计划同样不能例外,然而从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规定和有关法律的空白已经成为股票期权计划实践的障碍,因此修改旧的法律制度和建立新的对之进行调整的法律制度就成为同等重要的任务摆在法律界人士面前,本文试从分析股票期权计划的主要环节入手,来探讨股票期权计划涉及的一些重要法律问题,以期对将来的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能有效地将企业CEO和科技人员的表现与未来业绩联系起来,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评论了传统的股票期权计划和非传统的股票期权方法,传统计划包括固定价值计划、固定数量计划和一次性大送股计划。非传统的股票期权方法包括溢价期权、购买期权、业绩期权、指数期权、掉期期权、换新期权和重新定价期权。  相似文献   

10.
刘国买  何瑞 《新智慧》2004,(1A):31-32
股票期权计划是公司授予员工的一种在未来以约定价格购买的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自1952年美国Pfizer公司推出第一个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后,到20世纪90年代股票期权计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被授予股票期权的比例,由1992年的82%提高到1998年的97%;1999年美国薪酬最高的50位CEO的平均股权收益占总薪酬的比例高达94.92%。然而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引发了人们对股票期权的诘难,曾经将股票期权计划视为公司化的微软等公司,也在近期宣布取消股票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必将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将被上市公司广泛采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利润分配观下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认为利润分配观下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比费用观下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更能反映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更有利于股票期权制度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要求将重要的决策权委托与管理者,这导致管理者有可能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而做出对其有利的决策。现代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经理选择,二是经理激励。激励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之一。本文将从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经理阶层及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类型,进而通过对上海贝岭股票期权计划的案例剖析,探讨了股票期权在中国企业运作实施的现实可行性及局限性,并对未来前景做进一步的预见。  相似文献   

13.
类似于美式期权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金融期权,实物期权的执行价格由于投入的变动性,其价值是一个随机波动的变量。这在类似于美式期权的实物期权定价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类似于美式期权的实物期权的执行价格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几何布朗运动对其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无风险套利原则,推导出变动执行价格条件下的类似于美式期权的实物期权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14.
郝君富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6):77-80,64
本文通过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传统理论的分析,结合股票期权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现代观点从委托代理的框架出发,分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内在机理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股票期权实施的重大意义,并进而寻求报酬性股票期权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股票期权计划是目前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的股票期权如“武汉股票期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中国特色” ,在我国现阶段实施和推行还存在意识、制度和法律方面的制约。因此 ,应深化国企改革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促进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虽然是美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激励经理人员的模式,但是在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企业在推行股票期权激励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只是激励经理人员的一种模式,注意到股票期权的采用是对经理人员薪酬结构的调整,特别要考虑到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发挥效率的限制条件。否则,股票期权激励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人力资本业绩评价与期权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提出了评价其经营业绩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如何根据企业家经营业绩来对期权进行定价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是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借助修正的Jones模型就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下,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报酬有积极性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同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期股、期权制度作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在调动经营者积极性,促使其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也逐步开展了期股、期权制度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然而,在试行期股、期权制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亟需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可转债定价问题时考虑转股价修正条款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2008年的熊市中,各可转债纷纷调低转股价,转股价修正条款给予投资者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基于AFV模型,建立包含转股价修正条款的定价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转股价修正条款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