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修杰 《全国商情》2012,(21):28-29
在企业管理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职工的管理,在职工心中最关注的始终还是其工资报酬。作为对职工考核的一个重要手段,劳动定额,对企业职工的工资薪酬分配、素质考核等都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
将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数据匹配至中国家庭跟踪调查项目的 个人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并且现阶段我国数字化技术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还未完全度过拐点.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与服务业工资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在男性劳动力中更加凸显,在女性劳动力中并不明显;数字化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倒U型"影响更加偏好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中暂未显现;相对于国有企业以及外商、港澳台商,数字化与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倒U型"关系在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更加凸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主要通过就业效应对服务业工资差距产生"倒U型"影响.研究结论有利于预判数字经济时代下收入分配的变化,实现"十四五"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价值链分工、技术进步对跨国行业间和行业内工资差距的作用机理,并采用跨国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形式的价值链分工、技术进步对不同收入国家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度和价值链分工地位对跨国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提升价值链参与度会扩大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体制基础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以认为,经过30年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改革实践,越来越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回归的农业工资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是指利用调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计算行业基尼系数,建立以行业基尼系数的改变量为因变量,以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增速与行业整体的平均工资增速差额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反映农林牧渔业行业工资变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行业基尼系数改变量△Gt与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与行业整体的平均工资增速差额dt的回归模型,反映农林牧渔业工资变化对行业收入不平等影响程度,揭示了农林牧渔业行业工资变化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调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计算行业基尼系数,解决了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导致的行业基尼系数测算偏差问题,反映了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实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工资分配管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论文研究和探讨如何确定合理的收入差距,通过科学合理的界定企业内部分配结构框架和比例关系,促进企业巩固社会地位,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企业间工资差异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间工资差距变动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筛选效应,二是企业溢价效应.企业溢价效应随经济形势、企业间技术差异、政策环境等因素而变化.现有的文献表明企业间工资差距与经济体中劳动力工资总体差距变动方向一致,是研究劳动力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西服务行业人力资本和工资增长状况的分析,以及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度量服务行业间的差异,其结果显示,服务业人力资本增长较快的行业为高技术服务业,工资增长最快的为教育,而广西地级市的服务业工资均出现了长足的增长,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显示广西服务业在2006年以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收入分配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太原市行业之间职工的工资差距,分析了造成太原市不同行业职工工资差距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制造业各行业的工资差距。贸易开放通过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外贸结构的变迁效应、名义关税下降效应、发达国家的"外购"效应、技术偏向的技术进步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六个方面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加大教育投入、发挥贸易对低收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传递效应、打破行业劳动市场的分割、给予加工贸易相应的政策扶持、采用政府再分配手段等措施有助于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1.
转轨时期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我国的行业工资差距进行了度量,然后利用计量模型和Chow检验法对我国的行业工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影响行业职工工资的因素包括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垄断程度,并且行业属性的差异是造成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绝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都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薪酬改革。薪酬策略决策的要点一般集中在以下八个问题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员工之间的分配关系;薪酬水平定位;工资等级制度;薪酬结构;是否统一两种用工的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和岗位绩效工资计发;特殊情况下的工资计发。尽管不同改革单位的薪酬决策要点基本相同,但却基于自身的经济效益不同,预算约束力不同以及其他方面不同的考虑,分别做出了差异很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长远来看,过剩经济仍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经济困境。我国经济过剩的根源在于,劳动力无限供给造成的低工资和由此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日益提高的社会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工资分配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闻具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由工资决定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劳动力丰裕国家的长期低工资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恶性循环(低工资陷阱)。要摆脱低工资陷阱,政府除了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出口鼓励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职工工资从而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4.
可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劳资双方就薪酬问题找到谈判均衡点,达成一致,从而有利于双方节约成本.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企业与应聘者关于薪酬的博弈过程,可以发现,企业与应聘者 "讨价还价"的过程,实际是企业和员工对员工自身关于产值和成本的议和估量过程,若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大于员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则企业盈利小于员工得益;反之,企业盈利大于员工盈利.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必须遵循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 ,分配决策的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原则等。设计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工资水平对外要有竞争性 ,工资分配要有公平性 ,工资水平要与企业的支付能力相适应等问题。在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岗位劳动测评等方面的工作 ,为确定职工个人工资标准打好基础 ,从而有效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TJ药物研究院现行工资制度存在着与单位改制不适应、不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激励机制不足、科技人员收入高但工资风险过大等问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适应改制和科研、产业、经营(科工贸)三业并举发展战略的需要,从有利于继续搞活、做大市场、保护积极性和促进发展出发,工资改革方案应以“按岗位定酬、按技术定酬、按绩效付酬”为主线设计;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改革的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行业间工资差异和垄断租金分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业门类为基准测算的中国行业间工资差异明显且自1988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随着产业细分,行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提高。对劳动市场工资决定的理论分析表明,行业间工资差异主要源于各行业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差异和可能的垄断租金分享。实证研究中发现,就业人员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就业人员特征只能解释行业平均报酬变差系数的60%左右,其余部分源于垄断行业的租金分享。其中,技术/知识型市场垄断行业租金分享比例不高,但非竞争性垄断行业普遍获得了超额报酬,约占其行业高工资的50%以上。后者超额报酬和超水平高福利主要源于相关行业无偿或低成本的自然资源占用和国有资产经营、攫取消费者福利、成本膨胀亏损的财政或社会公众补贴,因此要从其垄断机理和初次分配制度上改革以建立公平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巨额的贸易总额带动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采用转换成本函数法,结合面板数据GLS估计方法,对1997年~2009年国际贸易对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得到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隐性影响.与理论预期相悖的是,研究结果表明: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增加对劳动的相对需求、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份额:SS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考证.文章试图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角度去寻找提高工资收入份额的途径,为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劳务用工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企业基层单位在劳务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深化认识,严把入口关,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稳定劳务工队伍,提高劳务工整体素质,增强劳务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解释工资差异的理论同时就是解释工资决定的理论。在新古典工资决定理论中,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只能解释劳动力质量不同造成的工资差异,不能解释劳动力质量相同时的工资差异现象。新古典经济学新发展的工资理论中,只有补偿工资理论专门针对同质劳动力工资差异进行了解释,而效率工资、竞赛工资、资历工资等理论并没有明确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差异。各种新古典工资理论由于都建立在不符合现实的假定基础上,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工资决定和工资差异。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进行了区分,能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差异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