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小说,也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英国著名诗人和批评家T.S.艾略特称它是"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这部悲剧小说,特别是其中盖茨比的悲剧深刻地展现了"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风貌.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仅是他的幻想造成的,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森严的阶级和等级差别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来探讨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茜 《金卡工程》2009,13(6):225-22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采取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剖析了此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是当时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并分析了作者厌女情结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崛起的传奇女作家,她笔下的婚恋故事着意书写金钱、家庭、社会、人性以及不可预知的命运等要素在两性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用已形成的悲观的人生认识解构小说中的婚姻与爱情,从而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的独特写作模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总是弥漫着一种驱之不散、抹之不去的悲观色彩.“悲观”是始终笼罩作品的一种氛围,它不但外化成了一种“苍凉”感,而且还升华成了一种生存意识,一种美学追求.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她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有关,与她所处时代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有关,更与她对人生的悲凉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1968年,美国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哈丁(G.Hardin)以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为基础,发表了题为《公用地的悲剧》一文。在文中,哈丁描述了开放的牧场放牧者源于利已及短期利益的考虑而过度放牧所带来的灾难。他认为:在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牧场,如果第一个理性的放牧者都从增加自己放养牺畜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出发,希望在公共牧场尽可能多地放养牲畜,则必然因为过度放养而造成牧场退化,由此所带来的后果由全体放牧者承担。“公用地的悲剧”的出现是由于“公用地”的公共物品性质、资源的稀缺性与对他人行为预测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它是制度不清晰引起的结果,是一种经济制度安排缺陷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悲剧: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12年7月31日出生,但他没能长命百岁活到今天,来对构成奥巴马经济(Obamanomics)核心价值观的“大政府”理念进行抨击。也许更为悲剧的是,我们的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弗里德曼执教数十年的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毕业,却从未受到这位捍卫自由市场理念的全世界最伟大领军人物的半点感召,否则的话,我想奥巴马和美国的日子都会好过得多。  相似文献   

6.
廷廷 《金融博览》2012,(21):26-27
人们常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来美国刚满一年,时间太短.对后面两点还没啥体会.但是对于”儿童的天堂”这个说法,我们还是有不少切实感受的。  相似文献   

7.
张旺峰 《理财》2004,(8):44-45
目前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规则为导向”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另一种是“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安然会计造假事件的出现暴露了“以规则为导向”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缺陷,为此,美国国会已责成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以原则为导向”来制定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美国的这一举措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笔者认为.鉴于我国目前的特殊国情,采用“以原则为导向”来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乃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音乐描写是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大特色。文章从音乐的表现方式和作用入手,分析音乐在小说表现内涵和审美感受上的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钧 《金融博览》2009,(7):36-37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美国总统奥巴马连续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的“两大”.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赤字最庞大的预算。尽管处在经济衰退中,这份预算案是美国联邦政府数十年来最雄心勃勃的计划之一.也是二三十年来为了让政府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制定的一个涉及面最广的计划。但它却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用奥巴马的高级助手的话说是“这是在总统就职日没有料到的”。  相似文献   

10.
吴晓明 《金融博览》2013,(11):26-27
关于独自去海外的自由行,我的不可释然的情结实在是黑夜中经历“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Ivero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王宇 《中国金融》2006,(16):67-68
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5%,从而升至200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会通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短期借贷行为来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使美元利率达到5.25%高位时,美国货币政策就不得不面对如下抉择.是要较低通胀还是要较高增长?是继续加息还是停止加息?是选择“中性利率”还是“量化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保险巨灾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日集中和城市化加剧,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越来越严重。据报导,仅1992年的美国“安德鲁”飓风就造成179亿美元的保险损失,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造成的保险损失达126亿美元。另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报告《Sigma》(2000年第2期)的统计数字,1999年全球发生326起灾难,使10.5万人丧生,其中90%以上死于天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造成的保险损失达286亿美元,其中自然灾害引发的保险损失为244亿美元,人为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为42亿美元。1999年共有7起保险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巨灾,五场暴风和两起…  相似文献   

13.
1963年,因为美国一个编程人员把一个FORTRAN程序的循环语句“DO 5I=1,3”误写成“DO5I=1.3”,一点之差导致飞往火星的火箭爆炸,造成1000万美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投资》2006,(12):63-63
室内环境污染一直是近年来媒体聚焦的热点话题,但是室内污染造成的悲剧还是屡屡见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跟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防治误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推广“天堂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来替代“地狱能源”(煤、石油)的大趋势不容质疑。但普及绿色商业不但代价高昂,还可能造成新的“污染”.即产能过剩带来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南方金融》2005,(8):59-61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其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其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逆差问题持续已久,特别是近些年美国贸易、预算“双赤字”.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主要在全球视角下。把美元作为分析的对象来讨论美国国际收支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祥胜 《理财》2012,(1):25
华谊兄弟是带着“明星股”的光环出现的,如今却难有“明星股”的荣耀。在2011年12月初的5个交易日里,华谊兄弟累计下跌了11.4%。股价可谓声泪俱下。恰逢葛优改签英皇集团,于是有人说:“喜剧之王葛优一离开,华谊兄弟就‘悲剧’了。”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7月底以来,“次级债风波”给美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震荡性连锁反应。追根溯源,美国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美国经济内部的潜在风险是深层次原因,“次级债风波”作为一根导火索让全部风险组合有了在相互传染中集体释放的机会。受此影响,预计美国短期和中期经济增长将放缓,美联储也有望转向“稳健趋松”的货币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钟伟 《浙江金融》2001,(11):6-7
在200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似乎突然失去了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全球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中国。此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反差:日本金融界和财政界的官员委婉地表示:人民币的汇率应该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而日元的汇率则不能不受长期低迷不振的日本经济的影响。其潜台词无非是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日元贬值则多少情有可原。据说中国政府官员则承诺在2003年前不贬值,而有的中国经济学家则称,人民币贬值可能是打破我国外贸出口徘不前的最“立竿见影”的手段。在美国经历“911”悲剧后,鉴于美国经济在二季度仅增长0.2%,因此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阴影越重。此事件显然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都有负面影响。在此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人世币汇率到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金融危机的阴茬似是退去.但连成的深层次影响却持续发酵。奎球经济在阴晴不建中继续前行.相比前几年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基本背景和基调。作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美国市场复苏疽软,二旋表退的担忧甚嚣尘上,债务上限的不断提高.预示美国经济未来恢复的不确定性和难度不域。抱固取暖.共度危机的政盟各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泥淖,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度政洲各国“结盟”的基石,欧元区未来前景充满雯数。其他各圆,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和发展势头超越政美,相对发展速度领跑主要大国,但通胀伴生.依然侵蚀其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而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变为其发展之路平添更多脆弱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