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推动下,世界贸易与经济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外汇、资本、贸易均在西方主要国家实现了高度自由化,直接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解体,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形式上的终结,但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在IMF、WB中的绝对优势,美元在一次次的世界去美元化浪潮中保持了世界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经济贸易全球化不会在当前的世界贸易摩擦中终结,而是会以新的、更符合各国利益的货币结算体系为基础,出现更大范围的全球化浪潮。  相似文献   

2.
美国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庞大的净对外债务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长期来看,以亚洲国家为外围主体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这一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久存在,因而以“逆差+顺差”为特点的美国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持续的,美国的经常项目很可能会经历一次趋向平衡的调整过程。同时指出了中国对美国经常项目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发展演变、优势劣势、瓦解原因以及其瓦解后的国际货币市场的体系格局进行分析解读,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的国际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引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的背景,进而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客观因素。此外,本文还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进行解读并探究了其存在的积极意义以及缺陷,分析了这一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的原因,并对其瓦解后的世界货币格局进行了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探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BWⅡ)以美元为中心的原因开始,说明由于经济实力、路径依赖等原因,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美国处于核心地位,国际货币体系的表现形式为美元霸权主导下的"中心—外围"构架。而这一体系的运作使得美国可以漠视外部均衡、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国际融资等,也使得美国实体经济衰落、经济逐渐虚拟化,同时造成了全球流动性的膨胀和泛滥。  相似文献   

5.
贸易逆差、资本净流入与美元霸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后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之下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国际货币制度上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然而,早在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特里芬教授就提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根本矛盾,即"特里芬两难".所谓"特里芬两难",是指这样一种两难局面:在"美元--黄金"固定汇率体制下,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并且美国政府要无条件保证35美元可兑换一盎司黄金.但是,一方面美元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外汇储备的来源,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必然增加,必然要求美国继续增加美元供应,扩大自身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长此以往,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会争相用本国持有的美元去向美国政府要求兑换黄金.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积聚了巨额资本。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开始确立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并通过各种措施维护其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提防美元的阴谋,探索今后的金融发展道路,做到未雨绸缪,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面临“高债务”和“高赤字”使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十分不稳定,美国一方变动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骤变,去美元化的呼声越来越远高,那么从牙买加体系(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出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如何改革才能较好的面对现状?本文将结合大众观点分析对国际货币体系作出改革预期.  相似文献   

8.
王一新  郭勇 《致富时代》2009,(10):15-15
由于过度的按揭借贷消费和美元债务货币体系,每年美国支付给关联储的高额利息和用来偿还旧债而借的新债都会创造出大量美元。而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巨额赤字需要美国输出美元以平衡经常账户的缺口,而其他持有美元的国家将其所拥有的美元投资与美国国债,也需要支付利息。大量美元的产生,出现了所谓的美元泡沫,并导致危机,从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探讨超主权货币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状态,具体表现在美国经常项目和财政支出的赤字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贸易顺差及官方机构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在同时大幅增加。30年前已破裂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解释这一状况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结合DFG等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着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66年前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元以及以其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宰了大半个地球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1.
美元特权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元特权的形成使贸易逆差成为输出美元的主要途径,并对贸易逆差起到了助长作用,集中表现在美元特权使美国维持着巨额贸易逆差而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却使其他追求美元储备的国家依靠贸易顺差和过度储蓄来摆脱不利处境,从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但贸易逆差的继续发展和未来的调整势必会影响美元特权地位的巩固,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国际生产中心与国际货币体系相一致是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生产中心转移于货币体系错配的结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货币体系错配导致中国承担了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显示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如何降低这一体系对于中国的不利影响,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应是对策之一。中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保障这一战略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有利于人民币进入东盟市场;云南省具有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诸多优势,譬如云南省和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密切、云南省政府和金融部门具有管理人民币结算的经验以及可以获得诸多政策支持等。同时,也面临国家间货币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货币兑换障碍等问题,但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并且劣势可以逐渐被解决,因此在云南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予美国经济以重创,美国迫切需要在全球转嫁其损失,以实现其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文章探讨了美国如何借助美元这一霸权货币,通过美元的国际循环在全球进行债务扩散,以及由此造成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当前国际分工格局的错位导致了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的高赤字率和低储蓄率是造成经济失衡的根源;美国通过美元输出及美元回流在全球进行债务扩散及债务转嫁;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超发货币,这必然加速美元危机的到来。后危机时代经济失衡的治理必须加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货币权力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元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权力指各国在货币事务上独立决策并对其他国家实施影响的能力,包括自治力和影响力两个部分。由于中心国家的货币权力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中越来越大,致使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日益显著。美元在牙买加体系中拥有空前的货币权力,这常被称为"美元霸权",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海啸没有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6.
The American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has once more become the subject of public debate. The size of the deficit is seen by some observers as the main cause of the recent decline in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dollar. Can the latter be taken as confirmation of the increasing warnings that, in view of the 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on capital imports, adjustment processes such as a dramatic slump in the dollar exchange rate are imminent? What fundamental developments lie behi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do they give cause for significant adjustment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对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人民币实质汇率水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币实质汇率水平的决定除了取决于美元趋势外,主要还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的影响。为此,我国应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前提下,尽快培育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创新,增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还是布雷顿森林会议所遗留的产物,该体系是美国在战后所主导建立的,如今已不再适合目前的形势。虚拟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还有国际投机者的到处炒作,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这三个新问题使其缺陷越来越明显,而改革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9.
The creation of the euro will prove to be a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arrie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four-fold. The first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previous monetary unions in Europe. It covers three surviving monetary unions and two that failed. The second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a review of major development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the euro. The third objective is to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ssociated with the euro. The fourth objective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on-going debate as to whether the euro will be a serious challenger to the U.S. dollar.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巨额贸易逆差下实行了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金融角度详细分析了美国依据美元特殊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外汇储备特征实行对全球的金融剥削;从产业角度探讨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背景下制造产业的国际转移、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美国独特的进口商品结构、油价上涨和美国能源产业政策对“悖论”解释的合理性;从宏观政策角度解析了美国“双赤字”并存的必然原因。本文认为,美元地位的不断下降使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潜在危机,而美国对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势必对中美贸易、人民币汇率、中国外汇储备及内外经济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