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正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存在分布不均,有效拔尖运动员少的现状。应采取的对策是扶持经济落后的城市尽快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均衡发展各个城市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城市间资源整合体系,做好优秀运动员重点培养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及解除运动员文化差异和完善就业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王胜起 《魅力中国》2014,(19):227-227
韩国虽然只有1500人正式注册的专业运动员,但韩国国内体操锦标赛报名参赛资格要求比较高,我国如果参照这个标准要求显然是行不通的。可以看出韩国竞技体操的后备人才水平与质量非常高。这与其科学化的选材、训练、比赛和相关制度是分不开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认为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科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对中外竟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我国传统竞技体育强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对"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等方面,缺乏从微观上对后备人才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耿杰  刘琦 《老区建设》2008,(24):63-64
足球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足球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运动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体制政策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我国足球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协调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从而提高我国基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探索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在射箭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成为“科技体育”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在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选拔、训练监控、伤病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射箭运动的选材、科学化训练、伤病治疗和信息化管理中不仅能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为射箭后备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宝鸡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发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宝鸡市青少年足球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合格的教练、运动员退役后无出路等问题,借鉴足球强国的经验之路来探讨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途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筹集资金共同建设校园足球;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后备教练员的培养,培养创新型高水平教练;加强文化知识教...  相似文献   

7.
潘道雍 《魅力中国》2010,(25):211-211
近年来,我国的体操科研经历了良好开端、深入发展和积极提高的过程,而竞技体操是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崛起的主力军,今天已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体操强国。现今奥运争光计划对我国的竞技体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操事业,有必要对我国竞技体操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研究。对与竞技体操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分析、评价与预测,探寻其特征与规律,对提高我国竞技体操水平和发展竞技体操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芳  李丽红 《特区经济》2008,(5):260-26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分别选取浙江、湖北和新疆作为东、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对我国中、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剖析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内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不仅有助于培养乡村振兴的后备人才、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使用、涵育大学生的乡土情怀,还有助于更好发挥志愿者服务力量,缩小地区间人力资源差距。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江苏省地方项目人才培养实践,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培养人才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保障机制效应不突出、就业政策支持资源匮乏等问题。鉴于此,提出强化人才培养单位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剑  苏姗姗  马树强 《特区经济》2008,(10):127-128
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些人力资源问题方面,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就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人口受教育情况,劳动力的配置以及人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西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对策:加强翻译课程的科学设置;不断完善翻译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翻译教材的科学编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东、中、西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困扰东部地区的主要问题在于资源约束、产业集聚的负效应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的发展不足、民营经济数量有限以及“西部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是制约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正> 建立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对宏观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如何处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有“东部重点论”,“西部重点论”;有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作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还有“三个河流、三大梯度、三大走廊”和“四大中心带动七大区域”的战略构想;以及“建立起脊经济体系”的“中部重点论”,等等。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明显的差距是在东部和西部之间。而这些理论对于东西联合、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顾此失彼的。难以沟通东西部之间的联合。这样相比较来说,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划分和组建则是比较完善的。第一、它包括东,中、西三个强、中、弱经济地区的全部,是以线为重点,协调发展;第二、有着明显的联系纽带。即陇海—兰新铁路线;第三、它直接深入到西北地区,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可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法的作用之浅见王青云(北京100824,国家计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自"七五"期间得到官方认可以来,一直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与地区经济规划的地域依托,并且有不断强化之趋势。东、中、西部三大地...  相似文献   

15.
<正>十年前人才培养迟缓人才数量不足。据统计,在西部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有92名,远不及东部的1/10;西部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有9%,东部则为12.1%;在1998年"普九"人口检查中,全国普九覆盖率为73%,西部则为42%,竟然低了近31个百分点,形势的严峻  相似文献   

16.
《开放导报》2006,(6):109-109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9月份经济指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0月份经济指标对比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合计工业增加值(现价:亿元)157.90197.20363.80354.10393.40875.20520.80239.301037.30993.1021.205153.30同比增长(%)11.4012.7022.6019.2  相似文献   

17.
《开放导报》2006,(5):112-11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7月份指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8月份指标对比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合计工业增加值(现价:亿元)146.60197.30323.50332.60369.00839.80485.10220.90997.40875.1015.104802.40同比增长(%)13.8013.7021.9021.4013.6020.3  相似文献   

18.
李翠锦 《特区经济》2010,(3):180-181
采用2000~2005年全国26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该时间段内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对农村贫困缓解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各种收入对本区域贫困缓解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家庭经营纯收入是我国农村贫困缓解的主要因素;与东、中部地区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贫困的缓解更加依赖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对西部地区贫困缓解的效应强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1985~200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模型以及Pedmni(1999,2000)提出的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对金融发展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均有正效应,且这种正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孟祥舟 《西部论丛》2002,(10):21-22
西部地区是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基地,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工业化的“资源库”。西部地区资源的总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