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些年,改革的成功往往得益于试点,但是,不可否认,过去一些改革失误也往往可以从试点中找到原因.“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不灵”,这是为什么?其一,试点优惠过多.以往有些改革试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优惠政策.当然,不放宽政策,旧的框框的束缚就无法突破,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种“吃小灶”式改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走到哪儿了?我的看法是,经济改革没改完,政治改革没起步. 经济改革没改完,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现在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垄断问题和垄断性收入、资源性收入的分配问题,以及要素资本化产生的收入怎么分配的问题.30多年改革,大体上形成一个市场体制,形成了市场竞争,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完全不同于过去旧的计划体制了.但是现在开始出现了一种倒退的趋向,政府调控资源、垄断性企业控制资源的程度在不断加大.为什么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产权改革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权力统治着财产”、“权力捉弄财产”。而这也正是改革前旧体制的根本问题。没有“权力捉弄财产”的旧体制,就不会有产权改革中“掌勺者私占大饭锅”的问题。因此产权改革中的问题当然不能用延续(更不用说恢复)旧体制的办法来解决。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价格双轨制下化公利为私利的弊端只能通过“价格并轨”即价格市场化来求得解决。那么同样,如今在“产权双轨制”下化公产为私产的弊端也只能通过“产权并轨”即产权市场化来解决。因此继续推进产权改革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到反映,少数干部私下坦言:“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为什么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失落感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育改革涉及体制机制、思想观念,也涉及群众利益、社会期待,各方意见不一,莫衷一是。然而教育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主线,为什么要改,依据什么改,怎样去改,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无“规矩”不“方圆”,否则教育改革恐怕要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常可以在自助餐桌看到,大虾、鱿鱼一筷不动,就人走桌空了,看了真叫人心疼。不吃,为什么还要拿呢?不拿?我付了钱,不拿不就吃亏了!“觉得吃亏”就不惜暴殄天物,甚至还振振有词。试问,如果花钱乘坐公交车,这些多取不吃的人是不是也会为了“觉得吃亏”而故意多坐上一两个站头呢?  相似文献   

7.
魏奇峰 《中国西部》2011,(18):94-98
教育育改革涉及体制机制、思想观念,也涉及群众利益、社会期待,各方意见不一,莫衷一是。然而教育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主线,为什么要改,依据什么改,怎样去改,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无“规矩”不“方圆”,否则教育改革恐怕要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8.
何振一,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1992年底发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研究》一文,得到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领导的重视,其主要观点被吸收为这次财政体制改革的决策内容,他还直接参与了这次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设计。 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从“分灶吃饭”一直到“大包干”,已改多次,为什么这次又要动大手术呢?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改革之所以“改不动”,主要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1)存在改革的反对力量;(2)人们在改革过程中广泛存在“搭便车”现象;(3)改革的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就取决于改革者能否成功地应付上述挑战,在这一汤因比式的“挑战——应战”过程中展现的就是改革的全部艰难困苦。改革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一事实本身就注定了改革不可能是无人受损却只有人受益的帕累托改进,在这场变革中,那些能预期从改革中受益的人必将欢迎改革,而那些预期到自己将从改革中受  相似文献   

10.
邵德兴 《杭州研究》2007,(2):145-153
本课题主要采用公共服务产品理论分析,认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与具有公共和公益物品性质的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体制、医疗救助体制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问题的主要根源是政府公共职能缺位及政策引导发生偏差。杭州市对这四大体制联动改革进行了创新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其改革成效与问题、深化改革的方向与措施,尤其是“四改联动”运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从体制联动深化改革这个根本上解决“看病难”问题,提出了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就本公司实际看,旧观念、旧意识、旧思想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不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就难以把企业改革深入下去,就难以加速企业的发展。下面就强化企业改革意识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破除不着急,满足现状的观念,树立“争、创、赶”的观念。我们这个行  相似文献   

12.
出现"费大于税"的现象,是由于宏观制度改革滞后于微观制度改革造成的对收费制约的缺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收费对收费单位产生的内在利益驱动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再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费大于税"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预算约束软化而形成的政府收入与支出的不规范。现在财税体制的问题不仅在于收费过多、过滥,政府预算内收入也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政府预算内支出亦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形成都是由于政府预算约束的软化。为什么会出现政府预算约束的软化呢?这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公益性职能与具有服务、交换性质的职能划分不清造  相似文献   

13.
陬人 《西部人》2005,(1):19
在一个著名的商业网站上浏览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在论坛上发了个帖子:“假如你有50公斤黄豆要卖出去,可现在市场上黄豆正滞销,请问你有什么办法把豆子卖出去?”一时间,跟帖的网友纷纷支招,他们提出的办法不下20种,其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深受启发。仅列举如下三种:第一种方法:如果市场上豆子滞销,那么就把豆子剥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就把豆瓣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那就加水发酵,改卖酱油。第二种方法: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就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就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那就改卖豆…  相似文献   

14.
刘寿军 《东宇经纬》2000,(12):38-3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况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呢?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  相似文献   

15.
也谈国内的“梯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关于国内“梯度理论”“马拉松”式论争的原因“梯度理论”从1982年提出后,就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极大注意和热烈讨论。时至今日,关于“梯度理论”的讨论仍在继续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马拉松”式的理论论战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梯度理论”是在我国全面  相似文献   

16.
“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大特征。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逐步解决政企不分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认真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分析旧体制模式的主要弊端时指出: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压力现状分析及其缓解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自当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表明中国以回归管理浮动的方式,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那么为什么我国选择在这一时间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呢?它又面临着怎样的前景呢?下面就以上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并试图寻求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方案的选择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价格体系的改革,应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拉长“短线”,缩短“长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解决价格不合理所造成的企业之间的苦乐不均的问题,使企业在大体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激发企业的活力。价格体系的改革,有这样几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就高不就低,高价不动,低价的和价格居中的统统涨上去;另一种是就低不就高,价低的不动,价高的和价格居中的统统拉下来;  相似文献   

19.
说起“老字号”,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北京的“同仁堂”、“全聚德”和天津的“狗不理”、上海的“大世界”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老字号”?在现代化建设求新求快日新月异、无数“新字号”遍地开花使人眼花缭乱的今日中国,人们为什么会对历尽沧桑、斑驳陆离的“老字号”产生那么大的兴趣,给予那么多的关注?“老字号”的出路在哪里,亦即“老字号”怎样才能焕发青春、怎样才能继续“老”下去——“老当益壮”、越老越香而不至于“老死”拉倒?好多年前就有人说这些问题“都有很强的学术性,亟需从历史的深度去探究,从理论的高度去阐述”。然而时至…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流传过这样的故事:在寒冬的黄昏,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他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儿子问:“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妈妈苦笑着答道:“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目前,我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