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更加重视日常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中常会含有致病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检测致病菌,才能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文本结合工作实际,分析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超市、集贸市场、学校食堂及餐饮服务业的散装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致病菌与卫生细菌指标进行检测,探究散装食品的细菌污染情况。在10种散装食品中,有7种食品被检出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牲畜肉11.67%、生禽肉28.33%、豆制品14.29%、水产品20.00%、焙烤及油炸食品1.11%、熟肉制品3.64%、餐饮食品19.82%,不同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检测4个不同的散装食品出售地点的食品致病菌检出率,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散装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技术,已在食品安全等多领域广泛应用,食品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可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本文就代谢组学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禁用物质检测、食品掺假检测以及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食品微生物检测也由传统的培养方法向分子水平过渡。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研究分析可知,可以利用这种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来检验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归纳总结了几种不同的PCR技术,旨在提供一些关于食品微生物的快速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食品微生物致病菌是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一种微生物荧光光电检测系统与传统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上进行比较,得出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的结论,但是该检测系统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可自动显示结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多重荧光PCR方法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实用性,并为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测试对象,设立阳性、阴性、空白样品对照,以GB4789.4-2016、GB 4789.7-2013、GB 4789.10-2016、GB 4789.30-2016为方法对照,设计引物和探针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多重荧光PCR方法的阳性、阴性、空白样品对照结果准确,检测结果与上述国标一致。结论:采用荧光PCR方法,可大幅缩短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时间,且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判读食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其中一项标准就是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大肠菌群检测以及致病菌检测三项内容。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目前食品菌落总数检测的实际情况,介绍国内外现有的菌落总数快速检测的方法,并分析研究未来食品中菌落总数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以后的菌落检测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PCR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标准化程度也日益增加。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农产品食品致病菌检测、转基因成分检测、过敏源成分检测、病毒毒素检测等方面的贡献,旨在为PCR技术在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检验的微生物指标对条件致病菌关注较少,特别是尚未对是否含有除阪崎肠杆菌外的条件致病菌进行过评价,亦无污染情况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以SN/T 1933.2-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为基础,优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肠球菌检测方法,建立快速准确的肠球菌生化型检测鉴定方法,为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和详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弗尼斯弧菌(Vibrio fumissii)是引起世界范围内胃肠功能紊乱的致病菌之一,一般通过摄人生的或者未煮熟的水产品进行传播。本研究旨在建立高效、可靠的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中弗尼斯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结果:根据弗尼斯弧菌的toxS基因分别设计普通PCR引物及实时PCR引物、探针,建立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于384份食品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4×10^3 CFU/ml和24 CFU/ml,并于5 h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同时对384份食品进行检测,共检出6株阳性菌株。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应用于食品中弗尼斯弧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检验检疫》2011,(11):58-58
近日,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法定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残留的检测而言,我国对于规定了具体使用限量和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检测十分必要。目前,用于鉴定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微生物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仪器分析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本文就当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为其检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食品是人类生存最根本的需要,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将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威胁,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人出现死亡。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是食品中包含较多的微生物食源性致病菌,如芽孢杆菌以及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以及大量的农药残留物、化肥残留物等。上述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高,因此需对食品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特别是农产品的检测,以期降低农产品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基于此,研究在农产品的相关检测工作中应用色谱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是乳制品中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致病菌,是肠杆菌科的一种。目前国际社会上针对该菌的研究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公共卫生学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阪崎肠杆菌菌型繁多,传统的血清学鉴定、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增菌等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等缺点,难以满足食品及,临床应用。国内外学者对阪崎肠杆菌检测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方法三类方法。该文就这三类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六成添加剂无检测方法的报道,卫生部6月20日发文称,我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记者注意到,添加剂质量都有检测方法,但残留量并非如此。添加剂质量全可检测据介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包括对产品质量检测和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该负责人说,对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检测而言,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有资质和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满足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食品工艺的不断发展,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快速而高效的检测出食品的安全问题,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液相色谱的食品检测方法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介绍了食品检测中的液相色谱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彗星电泳法检测样品单细胞DNA损伤从而鉴别辐照食品。[方法]选取12种食品基质,经1KGy、3KGy、5KGy、7KGy、10KGy剂量辐照后,进行彗星电泳检测,并对检测时效性进行研究。[结果]除熟制鸡肉外,其他样品均可通过彗星电泳法检测到辐照状况,检测灵敏度达lKGy辐照剂量;辐照产生的DNA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TL、TDNA%指标分析存在平台期,以TM、OTM指标分析则不存在平台期:辐照后6h-5d均可检测到明显的彗星图像。[结论]彗星电泳法适用于除熟制食品外的含DNA食品的辐照检测,方法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比较常见的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有免疫学检测法、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商业化快速检测方法等。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结合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研究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的检测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简述食品快速检测的定义、常见方法,详细介绍的食品快速检测在餐饮监管中的应用,描述了食品快速检测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食品快速检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科技》2011,(9):5-6
【来源:法制晚报】 卫生部公布食品非法添加、滥用物质"黑名单"法晚记者统计发现37种物质无检测方法另外卫生部近日汇总公布了5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以下简称"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