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他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王广飞 《消费导刊》2009,(18):237-238
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多伦多学派的领军人物,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警语式理论代表了我们对媒介作为技术的宏观作用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媒介文化环境的创世纪构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其关于媒介的重要理论。影视作为一种媒介是人类窥视癖的延伸,在观影过程中,窥视癖得到了充分的动用和代替性的满足。希区科克电影《后窗》以影像的方式应证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提法。  相似文献   

3.
<正>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电力技术是完整的、无所不包的。随着电子媒介数字化,一些基于电力技术的新形态媒介应运而生,新媒介实质上就是电子媒介的贮存和转换。新媒介的出现正在全面颠覆我们关于传媒的一些基本观念,改变着传统的传媒行为模式,形成崭新的文化生态。本文将以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冲击下媒介的应对为契点,  相似文献   

4.
谷艺萌 《商》2014,(6):154-155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对个人及社会的决定性影响,指出了媒介本身对个人及社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讯息;福柯的微观权力观同样肯定了媒介在权力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试图以“媒介”的概念为中心,从“媒介即讯息”和“媒介即权力”两个方面来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谢湖伟  张勇 《中国报业》2011,(12):31-34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应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正如报刊、广播、电视影响了整个20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媒介无疑将会深刻影响21世纪。  相似文献   

6.
喻国明 《中国广告》2013,(7):128-129
对于今天的传统媒介来说,如何把已经拥有却没有意识到的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才是未来媒介发展中最重要的逻辑所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信息,意思是一种新的有影响的媒介不仅给我们增加了传播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应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正如报刊、广播、电视影响了整个20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媒介无疑将会深刻影响21世纪。2011年8月3日,第四届中国地市新闻网盟年会在湖北十堰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和符号如同产品一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专有的财富,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文明。产品是人类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媒介,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而设计的本质正是在于为人类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对艺术的语言与符号的探讨,说明对艺术道路的探索,创造出在时代之中更新的或者超越时代的艺术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上一篇卷首语里面说,《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是家当代艺术公司,并举出我们做的两个项目"结构洞"和"肉体发行",现在我要介绍我们的第三个项目:"关于金钱的赛博人(cybeorg)宣言"。我们玩法的一切前提来自于我们对传播的理解,以及"世界3"这款革命性的阅读工具。世界3,用哲学家波德里亚的话说,已经"内爆"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概念。麦克卢汉的意思很简单,随着媒介的改变,相同的内容也会在不同媒介上形  相似文献   

10.
每月点评     
人,永远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传播学上的一个经典语录,即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特指人人都生活在一个媒体世界,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是被媒介化的信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是媒介”的平等时代。  相似文献   

11.
张洋 《网际商务》2014,(2):76-78
著名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曾下过一个精妙的定义一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的身体能力是有限的,而媒介却延伸了它的可能性,每一种媒介都是对人类身体有限性的一种延伸方式:广播延伸了听力、报纸刊志延伸了视力.电视则同时延伸了人的听力、视力。循着麦克卢汉预言的轨迹,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对此论断并不难理解一一无远弗届的万维网延伸了我们的肢体、感官乃至精神。通过网络,我们能和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在瞬间发生联系,也能轻易地获得地球另一端正在发生的新闻,跟着多彩多姿的文字影音资料游历世界、拜访世人….  相似文献   

12.
牛玉欣 《商》2014,(22):109-109
孝文化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转型,孝文化也在社会移风易俗中发生着变迁。当代社会孝意识淡薄、孝行为缺失、养老问题凸显,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传承优秀孝文化,构建一种顺应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的孝道理论。  相似文献   

13.
贾岳 《中国报业》2008,(1):55-57
媒介作为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麦克卢汉),是由于人的自身需求产生的,又是随着技术和社会进步在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中发展演进的。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从本质上讲,是在某些方面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深层次需求,并且体现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传播方式。因此,从受众需求角度定位媒体发展战略与竞争策略,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4.
刘艳 《华商》2008,(20):167-167
互文性理论不仅重新审视了文本间交互错综的关联性特质,而且也将社会,历史,文化和自然界作为文本纳入到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当中。翻译离不开文本,同时翻译本身也是一种传播文化和扩大文学样式及思维方式的互文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0)
麦克卢汉的传播观有些偏激,但也提醒我们关注传播在社会变迁的重要作用。在微观方面,传播可以传递信息帮助个人决策,让我们知晓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提供娱乐;而从宏观看来,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利用传播为社会造福和解决由它带来的社会问题应该是我们现在应该重视的。本文就从传播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作用和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微博诞生时间不长,但其发展前景及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值得探讨。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可以说,微博时代之下,社会信息的交流会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所有媒介的常规反应就是科技白痴表现出来的麻木姿态。媒介传播的内容只是入室行窃的夜贼用来引开看门狗的肉包子。——麦克卢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民间艺术皮影戏的介绍,具体阐述了皮影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在造型、色彩和综合表现上的特色.针对传统皮影在现代社会面临制作难、保存难和技艺面临失传等问题,提出要把皮影艺术中的文学、雕刻、绘画、表演、影像和音乐等特征,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融合到动画创作中去,利用国际先进的动画理念和计算机技术来包装皮影,使皮影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数字动画有机结合.一方面表达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我们必须尊重传统艺术,发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运用计算机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弥补皮影艺术的局限性,使皮影通过动画的形式得以传承,也是对传统皮影艺术的一种保护.  相似文献   

19.
偶像剧的流行已非一日,从走过黄金十年的日本偶像剧,到如充斥现中国银幕的韩国偶像剧,各种关于偶像剧的讨论也开始频现报端。文化研究学者对这种作为流行文化出现的电视媒介产品根本不屑一顾,热爱偶像剧的受众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消遣、制造梦想逃避现实的工具来看待,不喜欢的人更是将其视为当今电视文化糟粕,嗤之以鼻。然而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承载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担负起传递各种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媒介文化。本文认为,偶像剧不但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新的媒介文化,虽然偶像剧在大众化媒介产品的包装下以一种商业化的流行时尚出现,但实际上是以文化的内涵向受众传递一种意识形态,由此产生的媒介文化影响力也就不可小视了。  相似文献   

20.
仪式,作为一种具有宗教和传统象征意义的活动,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现代社会利用大众媒介创造出该社会成员彼此遵循的一整套行为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所,改变着人们对共同事件和活动的参与及体验。本文主要从媒介的号召力,媒介对国家秩序的维护及媒介仪式对社会变迁的反映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