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修站 《商》2014,(11):210-210
当事人刑事和解,简而言之,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与被害人通过自愿的方式协商后达成和解而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司法模式。当事人刑事和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刑事诉讼宽严相济政策,保障当事人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和解制度下,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是以非刑罚的方式实现的,刑事法律关系表现为犯罪人、国家、被害人的三维结构模式。在只侵害个人法益的条件下,这一模式简化为被害人——犯罪人的二维结构模式。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丽敬 《现代商业》2011,(3):285+284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型司法模式,对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刑事和解还注重对加害人回归社会的关注,注重对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修复。刑事和解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我国也具有构建的可行性,是因为其具有合理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商》2016,(13):233-234
作为保护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关民事权益的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一新一旧、"分庭抗礼"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司法目的,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重合,因此,在实务中如何将当事人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避免程序不安定,提升对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有效保护,是当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协商一致并达成协议后,国家司法机关减免加害人的刑事处罚来实现。其起源于加拿大,流行于欧美国家,有着传统做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近来来,该理论引进我国,并取得了法学界的认同,并在某些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得到初步的尝试,我国应该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商》2015,(42)
和解与调解,并非私法之专利,在解决行政纠纷过程中同样可以运用。深入了解一下法院的审判实际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案子都是通过"案外和解"的方式解决的。这很大程度上缘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限的司法资源与大量复杂的案件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的行政案件都走的是非法定程序,即通过"案外和解"来达到一方当事人撤诉,进而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为预防贩卖公权侵害公益现象之发生,应当建立正式的公益讼诉制度;为防止行政主体在和解过程中利用其优势地位强迫另一方当事人接受不平等条件甚至是霸王条款,原则上不应赋予行政主体强制执行和解协议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解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定纷止争的诉讼手段,由于过于简陋,不能涵盖其应有的全部内容,因而在理论上认识比较混乱,在司法实践中也很难操作.本文从国内诉讼和解制度存在的弊端出发,提出了我国构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初步设想.以期实现降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压力,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民事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玉  夏苗 《华商》2008,(16):57-58
刑事和解制度适应了刑事被害人地位提升、利益保障的要求,同时助推了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乃至刑事政策的适度调整。刑事和解在我国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现实的种种冲突和困境。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应建立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同时在理念、进路和具体措施做出适合我国现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霍永泉  李鸿飞 《商》2013,(7):157-157
新刑诉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进一步保护保障人权,实现形式正义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刑诉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而一个法条的出现都不是随机的,都是要以一定的理论、一定的理念为基础的。而刑事和解的基础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契约精神,本文通过对契约的产生、发展来引出契约精神的实质内容,为我国进一步实施以契约精神为基础的各种司法制度提供一个理论的支撑、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商业犯罪中赋予被害人刑事和解权利可以有效避免“标签“理论对犯罪人的不利影响,缓和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在理论上可以彰显刑法宝贵的谦抑精神,顺应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使当事人的诉求可以更好地体现在国家权利的运作过程之中;在法律文化传承的视角下,作为一种倡导当事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主张,既表现了与儒家和谐理念的内在相通性又可以与我国民间广泛存在的“私了“的社会实践产生有益共鸣。  相似文献   

11.
高飞  夏云伟 《商场现代化》2009,(18):195-19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司法理念,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而刑事和解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刑事和解是社会、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为利益最大化的刑事解纷方式。它有利于化解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科学发展观基本理念,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领域对于一般矛盾、冲突的解决,经常会运用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准则。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合理的使用刑事和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法律案件的处理效率,并且对于受害人的利益保护,也更加及时有效。在我国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与价值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并通过相关的实例进行论证,并对司法部门在刑事和解案件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冠 《商》2013,(20):225-22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诉讼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解决被害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其对刑事犯罪的被害人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性并参考国外立法经验及我国现令司法状况,并提出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丁娟  李峰 《消费导刊》2009,(10):145-145
实现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实质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知识产权的刑事和解制度,无疑是在惩罚犯罪和保护权益博弈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赖马莲 《商业时代》2012,(16):107-108
作为刑事法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以合意、协商为主要方式和特征,能够有效地协调解决刑事案件中一些复杂的纠纷关系。而从其本质来讲,刑事和解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本文就刑事和解的本质进行探索,就刑事和解的契约性展开研究,以期通过把握刑事和解的契约性司法价值,为我国构建一个良好的刑事和解机制纳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法律服务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却不升反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律师辩护执业环境差,尤其从事刑事辩护执业难,再加上刑事辩护诉费低,职业风险大,使得不少律师不愿或不敢从事刑事辩护。而有些当事人出于对律师的不信任或由于经济困难而不聘请律师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善律师执业环境,降低律师执业风险,增强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信任感,构建法律援助律师制度,完善保障律师执业顺利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涛 《致富时代》2011,(7):216-21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与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存在很大不同。其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得到推行、发展,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价值。该文从效率、公正、人权保障三个方面对刑事和解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尉 《商》2012,(10):130-130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发展于民主法治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我国自介绍、引进刑事和解理念之时起,学术界、司法界就从未中断过对这样一个新型刑事司法制度的探讨和争论,刑事和解制度到底是"严宽相济"还是"司法不公",学术观点存在这巨大分歧、司法实践亦存在截然异议,这样的分歧与异议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我国刑事司法体系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选择,也阻碍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议、完善。本文作者尝试以罗尔斯正义论为视角来分析和论证刑事和解制度的合理性,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19.
《商》2016,(8)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指对于涉及的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双方当事人经过调解组织的调解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正式生效以后,为防止当事人不履行,如果双方认为有必要,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的制度。该制度是将诉讼与非诉讼完美结合的重要内容,完善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当事人有效运用多种途径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20.
李晓燕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08-309
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符合当今人权至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建立建立该制度的意义就更为凸显。实践中由于犯罪人逃逸或其不具有经济赔偿能力,判决就难以得到执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也无法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赔偿时,通过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由国家在经济上补偿被害人的损失,保证其最基本的生活,这已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和普遍的立法实践,因此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