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后,美国城市发展从原来的传统城市化,转入大规模的人口郊区化,郊区"卧城"大量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发展时期,产生了"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等城市空间新类型,同时也面临资源、居住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那些边缘地区,有可能得到发展,走出核心-边缘困境吗?或者是一旦陷入边缘地区,就被锁定了呢?文章分析表明,对于处于边缘状态的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其走出核心-边缘困境的一个重要选择,而提高收入支持的转移支付则可能使落后地区陷入锁定状态。同时,文章指出,由于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自我强化机制,核心—边缘结构会变得超稳定。要打破此种超稳定的结构状态,政府的政策干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跨界边缘城市发展及治理研究:以临沪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同背景下,大量跨越行政边界的边缘城市迅速形成,并成为近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区域.在总结边缘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跨界边缘城市内涵,并以临沪跨界边缘城市为例,揭示跨界边缘城市的发展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提出:①我国跨界边缘城市虽与西方主流语境中的边缘城市具有空间相似性,但我国跨界边缘城市是中央政府、不同地区多层级政府利益协调的空间选择,二者在本质上有显著差别.②跨界边缘城市可基于主导功能被分为产业型、居住型以及生态型三类,不同类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治理模式呈现出相异性.以期在理论上对边缘城市内涵进行拓展,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边缘城市理论对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空间扩展中一种常用的模式之一,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趋势和需要。文章分析了边缘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针对南京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南京市建设边缘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任震 《城市问题》2011,(1):66-69
对兼并型城市"边缘区"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兼并型城市发展的"多核山水化城市"理想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克 《价值工程》2019,38(13):28-31
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中心度模型对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地级市的对外联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型服务部门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武汉和长沙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但部分功能仍有待提升,而南昌的现代对外服务业发展不尽人意;功能效率相对均衡,部分城市由于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导致其外向功能效率较好,但较多城市的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经济实力基本一致,而城市流倾向度与经济实力不平衝,各城市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城市间的各项中心度两极差异明显,城市联系网络处在相对单一、低层次的状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辨析边缘区概念发展的基础上,指出边缘区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核心空间,实质上承担了大都市"自上而下"的空间外拓和撤市(县)设区后"自下而上"式的城镇蔓延.通过分析大城市边缘区的演化,归纳了演化要素、结构模式、管理方式、空间边界等若干要素和特征,并提出对"边缘区"内涵的补充.由此展开对广州市案例的研究,从空间形态、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多方面分析二元发展的矛盾及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探索新发展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治理体系建构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核心—边缘理论作为旅游空间结构差异和演变的一种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参考意义。到现在为止,对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定性研究,而本文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定量研究为主。基于2005~2010年的数据为例,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六个主要城市为代表,运用心-边缘理论进行相关阐述,不仅可以拓展相关理论在旅游空间结构上起到的作用,也可拓展此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国外城乡边缘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城乡边缘区的研究进行系统地回顾.首先把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酝酿阶段、兴起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其次对中国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主要包括边缘区地域界定、社会结构和问题、经济特征、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最后给予了总结并对今后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组织边缘人的特征、危害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边缘人将成为组织发展中的一块短板,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关注核心员工时,却忽视了对组织边缘人进行有效管理,将制约着组织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对组织边缘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把组织边缘人内化为组织内人,甚至是核心员工,已成为一个理性的选择。关于组织边缘人研究还处于探索初期,本文对组织边缘人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特征,阐述组织边缘人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其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