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国内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构建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城乡一体化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且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从城乡一体化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制度保障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甘肃省城乡一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已经成为许多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而它的土地来源通常是农村土地,因此调查了解开发区经济发展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是反映耕地转变为非农利用效率最为直接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旅游业是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其对就业具有极强的吸纳能力。河南省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典型省份,具有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就业水平提高的资源基础。然而,从河南省近几年的旅游就业统计数据分析来看,河南省旅游就业增长缓慢,其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增加旅游饭店的有效供给、积极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延长旅游产业链是解决目前河南省在内的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增长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专业市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市场交易能力和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效率。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反映经济效率,同时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追赶效应的协同作用,使用2008—2017年除西藏之外的西部11省(区、市)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与东中部地区对比可发现: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专业市场成熟度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与协调,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未能形成推动经济追赶的持久动力。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培育专业市场,从而提高市场交易能力和效率,加快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步伐。  相似文献   

5.
我国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城市,他们是城市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些毕业生走出学校进入城市后,必须要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城市工作,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对于毕业后进入城市工作的人来说,对城市适应得越快,越有利于其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及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短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对贵州省铜仁地区的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展开调查,探讨相应的融资方式,探索适合本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以求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西部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探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分析广西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西部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探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分析广西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2):18-22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综合体,在其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规范来引导其规划和建设。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种特殊形态,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小城镇用地兼备城乡两种用地的特征,是小城镇社会发展的基础。通俗的来说,小城镇就是具备乡村部分特色的城市。在新型镇化的大力推进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2007版的《镇规划标准》对指导现阶段的小城镇规划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如何完善镇用地分类标准,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之一。通过对建设用地分类的历程回顾,以及对GBJ137-90、GB50188-2007、GB50137-2011的综合比对,发现2007版的《镇规划标准》存在无法满足现今小城镇的需求、用地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等问题,提出在2007版的基础上调整用地中类和增加用地小类的思考,综合响应政策与实施双层面的需求,对《镇规划标准》的用地分类进行更新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阐述集中与分散概念,提出集中分散论在实现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中的意义,进而指出如何在小城镇空间布局、乡镇企业布局、迁村并点中运用集中分散理论,来实现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居住用地出让管控是政府调控住房体系最重要和直接的工具之一,随着我国土地住房制度的演进,居住用地出让管控的住房调控工具属性日益强化。以北京市为例,观察近十年来北京居住用地出让与管控的特征变化,基于土地出让数据与案例分析了居住用地出让管控对北京住房市场供方、需方及住房可支付性的影响,从而探索完善居住用地出让管控作为住房调控工具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15):24-25
文章在界定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基础上,以区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调研资料与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演变和联系,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主要包括以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管理决策、社会文化等以人为中心的非物质形态要素.张掖地处西部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本文从培育公民思想意识、构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营造生态城市社会文化氛围等五个层面对张掖生态城市软环境建设进行逐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为西部内陆型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四川省江油市为例,基于人口—产业—空间的三维分析角度,分析了制约西部内陆型城镇的三大动力困境:人口红利异地释放的"要素流失陷阱"、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空间无序杂乱的"混沌格局",并提出了破除动力困境的发展路径:人口就地城镇化优势的再造路径、本地根植性产业体系的重构路径、竞争性空间格局的重塑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20):6-11
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进行解读,分析其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影响与借鉴意义,提炼对土地利用有影响的相关因素。对村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进行论述,主要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指标的选取、数据标准化及指标权重值确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根据现阶段收集的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的一致性,理论模型能较好解释土地市场建立以来的演变过程;与理论判断相同,基础设施扩张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引致1999年之后住宅用地容积率空间变化梯度明显变缓;土地一资本替代弹性系数的上升说明,市场力量正在影响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形成,且市场效率逐步提高,作用深度逐渐增强,将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城市非建设用地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无序扩张和蔓延,侵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因此,需要进行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来达到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作为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本文以龙海市九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