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干部下乡,既是转变作风的有效途径,又能帮助和指导农民生产、经营,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笔者最近在下乡与农民交谈时,对有些下乡干部农民并不欢迎,农民为啥不欢迎呢?一是有些干部“身入心不入”,他们虽然来到田间地头,但仍然是一副官架子,这个哪个地给农民下一番指示后就算完事,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没有多大帮助。二是有些干部没有“实货”。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现代农业中,农民有许多难题,如种什么,怎样种,怎样销售,迫切需要干部解答,但大多数行政干部缺少专业技术,不懂育种、栽培等现代科学知识;有的知识面狭…  相似文献   

2.
干部下乡“买荒” 农民进城“租养”"干部下乡'买荒',农民进城'租养'",这是发生在赣中山区永丰县的奇妙反差,近几年来,该县有25个县直单位到乡村购买荒山荒坡.建立农业开发基地;有上百户农民进城租赁猪栏和闲置场所,发展养殖业。进入九十年代,永丰县兴起...  相似文献   

3.
农业问题专家陈锡文日前表示,以下 5大体制问题妨碍增收: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了很多制约,这些制约中有基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如户籍管理制度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大的改进,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主要农产品的流通,尤其是粮食的流通,中央的政策是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做到敞开收购,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而增加了财政补贴,但是好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民的手中。三是农村金融体制非常不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部分资金不下乡,甚至不到中小企业,更不要说到农户。四是税收体制上也有相当大的问题。比如说,农民家庭负担的税收中,一个是“农业特产税”,这是仅次于农业税的第二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合作经济》2009,(2):29-29
“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的效果,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有两种表现:在大城市附近乡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小城镇周边,农民收入较高,商业网点建设较好,农民购买家电能拿到国家给予的补贴,家电下乡拉动消费的效果较为明显;而在其他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更不要说那些贫困地区、商业网点几乎难以触及的地方,家电下乡效果明显不好。”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型连锁企业老总在提及家电下乡的效果时候如是说。在他看来,制约启劝农村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不是国家是否给予农村消费者多少数额的补贴,而是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日前,下乡工作时与一些农民朋友交谈,说到城里干部下乡认“穷亲”时,他们直言不讳,对城里“亲戚”有四盼:一盼认亲要真认,能与“穷亲”常来往。农民对能有城里干部做“亲戚”很高兴。他们期望“亲戚”能常来往,经常保持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才能沟通情感。千万不能认为到农村认个“亲戚”,送点钱物就算完成任务,一走了之。二盼知书达理,能为“穷亲”释疑难。农民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弄不懂、道不明。他们期望城里“亲戚”能了解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的政策、法令法规,给“穷亲”多做思想疏导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昂首挺…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像“走亲戚”一样到农民中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总书记刚一离陕,省委、省政府就发出《关于组织干部下基层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的通知》。迅即.全省由省、市、县、乡5万名干部组成的宣讲督导组送文件下乡,原汁原味地向农民群众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日报》报道,四川广安实施了"村级零接待"制度,干部下乡一律自带盒饭,此举受到农民称赞.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近年来,各地“专家下乡”活动逐渐增多,为农民送来许多实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在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专家下乡”仅限于在闹市拉横幅、摆摊子、发资料,“坐堂咨询”,场面虽然很热闹。但农民感到很不解渴。笔者近日在农村采访。听到许多农民朋友反映,这样的“专家下乡”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面回答问题很少,手把手地传授技术更谈不上.不能满足需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题,还是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9.
赵明彦 《当代陕西》2006,(12):45-45
据《人民日报》报道,四川广安实施了“村级零接待”制度,干部下乡一律自带盒饭,此举受到农民称赞。 自带盒饭,让村干部们松了一口气,村班子再不必为拿什么采招待上级领导而犯愁了,有了更多的时间走村串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北京,我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工会的干部。随母亲工作调动,我考入北京良乡中学,在那里度过了六年时光。可以说,在良中读书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我在那里的同学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女,学校又经常组织学生下乡劳动,在那里生活、学习、劳动,久而久之就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报》今年 8月 24日载,今年,安徽省临泉县农业局打破送科技下乡的常规,先由各乡镇和农民根据时令上报技术难题,确定“菜单”,再及时安排专家下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难题,给农民送去一份精美的“菜肴”。  农民“点菜”,专家“做菜”,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  近年来,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就是把张三缺少…  相似文献   

12.
干部下乡扶贫工作开展近二十年了,其间的下乡运行机制及方法,根据各时期、各阶段的经济形势、目标要求的不同,均略有改进,但基本思路和规则,变革不大,即使是近两年实行的“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尽管扶贫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其运作方式、管理办法、仍然没有较为明显的突破,必须探讨新的下乡运行机制与方法,实现内容与形式、现实状况与运作方式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樊一民 《当代陕西》2008,(12):55-55
编辑同志: 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些部门送科技下乡喜欢搞花架子,在乡村转一转,在田里看一看,在电视镜头前晃一晃,送几本科技书就走了,这种送科技下乡,农民是不欢迎的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们对全市1250户农民家庭有关家电下乡情况进行了一次快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活动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拥护,农民购买欲望强烈。但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程序相对复杂,政策宣传还不到位,补贴条件较为严格,品种单一,产品不完全适销对路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制日报》8月30日在头版头题刊载了陕西省司法厅厅长路志强的《下乡日记》,记录了从8月15日到18日路厅长带领司法厅处级以上干部自带被褥,在延安农村与农民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的真实感受。文字朴实,却耐人寻味。长期以来,我们提倡干部下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但是在很多的时候,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级别越高的干部就越难。一方面是走不出来,更住不下来;  相似文献   

16.
有媒体报道,某县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人员到了某镇后,农民不但不“买账”,还同带队的领导说:“拜托了,以后别再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三下乡了!”“三下乡”遭遇的尴尬,着实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从前农民结伴进城搞建筑,被称为“地下包工队”,名誉不好听,弄不好还要被查处。城乡之间一道鸿沟,把“市民”和“农民”区分得泾渭分明。城里人可以下乡“锻炼”,农民想成为“城里人”,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8.
友情传书     
友情传书寻乌县百名干部下乡扶贫江西省寻乌县委、县政府从县直属机关抽调100名干部,到19个乡镇42个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干部在基层工作年限不定,实行与目标、任务挂钩;未完成任务者,不得回原单位工作,政绩突出者,给予通报表彰,并作为提拔重用的依据。要求...  相似文献   

19.
更正     
《发展》2005,(6):12-12
我们当干部的.一定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如果只打自己的小算盘,群众利益想得少,自己利益想得多,不要说不是一个好干部,连做一个干部的起码条件都不够,更谈不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了。比如说,中卫市今年的压砂西甜瓜发展到29万亩,规模比以前大了很多,这是件好事,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种植面积扩大后,西瓜多了,如果瓜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今后发展就费劲了。在种瓜的同时,就要想到卖瓜,谁来想这个问题?当然是干部!  相似文献   

20.
酷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25):78-79
干部下乡潮 袁纯清现在是砖壁村的“第431个村民”。干农活、睡土炕、吃土菜、聊家常、出主意……他关心“自己村”的长远发展,每次来都会就农民致富的问题和村民们来一次大讨论。两年前,砖壁村人均收入仅26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