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晓勇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37-41
金庸为处于现代文化虚根危机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文化认同模式,从传播学视角而言,金庸现象的出现与传播环境息息相关,是特定的传播时代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际遇孕育并形成了金庸热;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内地,由于社会转型的变化,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而出现了金庸现象;金庸满足了20世纪全球华人对中国文化根基极其强烈的反思意识和认同渴望,为我们审视自己民族文化心理提供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视点。 相似文献
2.
詹庆华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11-21
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公认的特殊机构,以往中国学界大多认为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存在基础,中国近代海关制度是为西方帝国主义服务而设置的,因而对其评价侧重在负面“影响和作用”上。本文选择中国近代海关制度创新论题展开论述,认为中国近代海关制度能够在封建腐败的社会土壤里生存和发展,除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对华扩张的大背景、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之外,还与制度创新环境、制度传播的方法手段、创新者个人因素、中国政府面对被动开放格局作出对西方制度的认同和内部客观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文中还对现代性与传统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作了历史诠释。 相似文献
3.
马金喜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8,(5):91-93
金庸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文化意蕴不仅表现于故事情节中,而且渗透于人物名号、风物处所、武功招式名称等每一个写作环节.其中处所名号的文化意蕴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本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金庸以他的15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确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人类、超现实与现实这三种关系,努力追求诗意人生、理想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的中华,也提供了一个精神的中华,这形二实一的中华凝聚着世间难以匹敌的美,既是他笔下的,更是他心中的。金庸是当得起“创造者”的称号的,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更新的中华。 相似文献
5.
魏仪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1-53
叙事角度多用限制叙事,叙事结构以人物性格为中心,叙事时间变化多样,叙事背景往往有真实的历史年代.这些构成了金庸小说的叙事模式,也是金庸小说比一般的武侠小说胜出一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典型人物的典型分析方法,以历史时代为背景,从传统文化、同类人物对比、审察作者曾经沧海的历史视角等,深刻地阐释了作者笔下人物日常所信奉的人生哲学、儒家谓道、生活与佛理的关系、审美价值现以及对中国传统武功的看法,并由此来凸显他笔下人物的文化涵义。段誉是金庸作品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也是金庸作品中最具文化的人物。其最大特性乃一生行走在情与义的坎坷波涛之中,正是作者本人或他信奉的人生哲学的一种艺术抒写。 相似文献
7.
王梓伊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1):125-126
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过媒介文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髻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时尚、消费一系列商业链条。通过对韩剧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分析,总结韩国国际文化传播的经验,对我国在新世纪制定文化传播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走近文学家金庸”,“走进金庸世界”,“金庸小说风行天下”三个方面,深入地阐释了金庸作品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金庸及其作品在汉文化圈和世界范围的影响;金庸度其作品正以经久不衰的魅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9.
浅谈金庸小说的回目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4,12(4):60-61
金庸小说回目的特点,一是丰富性,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了古今中外各种小说回目的形式特点;二是创新性,用诗、词做标题,古今小说回目中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0.
周丽萍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32-37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金庸小说热进行了剖析,首先分析了金庸小说传播的信息魅力在于,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于一体;其次,满足了受众复杂多样的心理需求,能够与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高度契合;再次,充分利甩大众传媒,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齐兴并举,获得了令他人难以企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金庸小说热进行了剖析,首先分析了金庸小说传播的信息魅力在于,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于一体;其次,满足了受众复杂多样的心理需求,能够与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高度契合;再次,充分利甩大众传媒,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齐兴并举,获得了令他人难以企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内地接受金庸小说经历了从大众阅读到经典命名的过程,是民间狂欢式的阅读促使学术界的部分精英以审美的眼光定位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最初的评议赏析到审美研究,到最后的“经典化”命名,充分体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在自己的阅读中领悟到了金庸小说所蕴含的某些审美意义,体会到了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经典化"是金庸小说研究中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学院派的推进以及金庸自身的主观努力是当前两种最具效力的"经典化"途径,然而这两种途径显著的文化诉求使金庸小说显现出"被经典化"的人为痕迹。在这两种途径之外,金庸小说的经典化还存在第三种途径——民间途径,即通过民间代代相传的广泛阅读使金庸武侠文化沉淀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前两者显著的主观建构性质,金庸小说经典化的民间途径以"自在自为"的方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葵花宝典》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部武学秘籍。文章从《葵花宝典》的创立者之分析、明朝宦官及其弄权现象与《葵花宝典》之关系、《葵花宝典》的象征性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葵花宝典》的创立者到皇宫中当了太监的原因,分析了历史上明朝宦官与宦官弄权现象对金庸创作《笑傲江湖》的启示意义以及《葵花宝典》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都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47-50,89
加快文化发展必须明确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意解决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金庸武侠剧之所以备受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于它和观众的接受心理实现了有效沟通。通过宣泄、代入、补偿等心理效应,体现了它作为通俗文化产品应有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